王槐菊
岳麓山是一座文化底藴深厚的名山,被稱為“人為名山”,其中麓山寺、岳麓書院和黃興、蔡鍔烈士墓早就聞名遐邇,倍受后人仰慕。
陽春三月,我和家人一起游覽了岳麓山。
那天我們原本打算步行上山,但當我們剛到岳麓山腳下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絲絲疏雨,我們只好改為坐纜車上山,因是周末,游客又多,每次的纜車皆是滿滿當當,我們好不容易才搭上一輛纜車,隨著盤山路繞到了山頂。說來也巧,到了山頂,天空晴朗起來,整個山林像被剛剛洗刷過一樣,古樹青翠欲滴,雨水像晶瑩的露珠滾滿了山花野草。我們興奮起來,立在山頂,縱觀岳麓山下眾小群山,遠眺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夏,真乃“極目楚天舒”!
我們早就想瞻仰革命先驅(qū)黃興和蔡鍔將軍兩位烈士的陵墓,于是我們沿著路標從山頂走下來,按照我們所在的位置及路線順序,我們決定先去蔡鍔將軍之墓,然后再去瞻仰黃興的陵墓。當我們步行一段路程之后,發(fā)現(xiàn)前面有了岔道,因為有一條路是從左側(cè)下山,路很窄,坡很陡,而右邊的那一條路較寬,可以通車。正當我們停在那里不知所從的時候,前方路邊立著一位芳齡妙女,她滿面春風向我們翩躚而至,像是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主動給我們指了路,并邀請我們?nèi)ゲ体妼④娔够貋淼穆飞先ニ璋勺覀儩M口應(yīng)允,因我們的手機快沒電了,想趁喝茶的間隙為手機加電。
在返回的路途中,我們來到了少女的問麓茶吧。問麓茶吧倚在路邊,路過的人僅僅只能看到臨路正面的三間平方,里面的貨架上陳列著谷中茗茶,茶吧左右兩側(cè)各有一條石級長廊,長廊順著山勢往下延伸,一直通到茶吧最下一層的走廊,因為這座茶吧依山坡形狀而修建,走勢向下,共有三層,第二層是生活間。每層之間坡度較高,因此,除了兩側(cè)的走廊之外,每層建筑之間各有一條斜勢的圍欄石級,便于上下層的互動和聯(lián)系。我們從右側(cè)的走廊下到了最低層,這一層房子的前面是寬寬的一個水泥平臺,平臺全用柵欄圍著,依欄擺有幾張茶桌,茶桌是方形的,每張桌子旁邊撐著一把遮陽傘,那天沒有太陽,我們一到,那遮陽傘就被收了起來。我們在靠邊的那張茶桌邊坐下,因為坐在那張茶桌邊,我們可近距離觀賞綠林草木在微風拂過時的低吟淺唱。
剛落座,招呼我們進茶吧的那位美女身著白色衣裙,姍姍而來,她盈盈地笑著,衣裙隨風而飄動,就像空中飄來的一朵云,降落在我們的身邊。她拿來一份茶單,身子稍稍前驅(qū),像是給我們一個微微的鞠躬。
“請問您需要什么茶?”她彬彬有禮,笑容可掬。
這一侍茶之禮使我不禁想起了日本女人在茶道中跪地的禮節(jié),雖然她不是跪地侍茶于客人,但她秀外慧中,在她面前,那跪地的禮節(jié)就遜色多了。
她給我們沏了一壺金俊眉,輕輕地對我們說了一句:
“請慢用,有事叫我”,說完飄然而去。
問麓茶吧座落在麓山之中,山中古木參天,有松樹,叢樹,柏樹和其它適應(yīng)南方生長的樹木,其中夾雜著盛開的桃花。山林中清脆悅耳的幾聲鳥鳴,山澗中叮咚的泉水,使得這沉寂的岳麓山更顯秀色靈氣。濃濃的茶香味從壺中溢出來,我們品著清茶,聽著悠揚的音樂,聞著清風送來的陣陣花香,吸著大自然送來的養(yǎng)身仙氣,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置身于仙境之中了。我們鳥瞰山下,碧碧的湘江,橘子洲頭一并盡收眼底,不知是誰題一對聯(lián)書寫在門廊上:岳色到樽前,江聲來足底。
禁不住秀色的誘惑,離開茶座,想瀏覽這山林景色,待我剛邁出幾步,侍茶美女含笑走來,她告訴我隔壁還有幾棵櫻花樹,櫻花美極了。順著她的指引,我看到了盛開的櫻花,遠遠望去,像一團團的雪球點綴枝頭。來到花叢中,只見櫻花花瓣由五片組成,向里帶著粉紅色,花瓣襯托著金色的花蕊,如上天的云錦。動風了,櫻花的花瓣兒如飛飛揚揚的雪花落在我的肩頭,輕輕滑過我的指尖,不由我心底泛起陣陣漣漪。
一首古詩自內(nèi)心浮漾:
昨日雪如花
今日花如雪
山櫻如美人
紅顏易消歇
茶壺里又添了新茶。
侍茶美女不知何時立于我背后,我慢慢扭過頭,她笑靨如花?;氐讲枳?,杯中似落滿片片櫻花,我想起那些英烈們,他們不就像櫻花一樣純潔、高尚和偉大嗎!
離開的時候,一首外國民歌從問麓茶吧舒緩響起:
櫻花,生命中最美麗的海
一簇簇的歌聲
一朵朵的期待
花開時要來
花落時也要來
因為開始動人
結(jié)局更可愛
白沙古井越千秋
無錫錫山山無錫
平湖湖水水平湖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長沙沙水水無沙
早就聽說過這段歌謠。前幾年去長沙天心閣時,友人建議我去看看白沙古井,但因當時諸事纏身,未能如愿。
白沙古井位于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cè),前仰天心閣,后依賀龍體育館。泉水從井底汨汨流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自明、清以來,長沙人就世世代代飲用此水,更有不少窮苦人家汲水于此,擔賣全城,以此為生。據(jù)考證,白沙古井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清乾隆年間,進士曠敏本、優(yōu)貢張九思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白沙井記》《白沙泉記》詩文,稱其泉流而不溢,挹而不匱。清香甘美,夏涼而冬暖。煮為茗,芳潔不變;為酒,不酢不滓,漿者不腐,為藥齊,不變其氣味。凡飲過白沙古井之水的游客皆說,白沙古井可與濟南趵突泉、無錫惠山泉、貴陽漏突泉媲美。
今年暑假,我和家人在長沙的燁煌酒店呆了近十個日子,白天徐了跑醫(yī)院之外,其余的時間就蜷縮在空調(diào)房中。先生有晚飯后出去散步的習慣,那天,他帶回來一大瓶礦泉水,他告訴我,是特意從長沙白沙古井舀來的。
看到我家先生從白沙井取來的清泉水,我的心中重又燃燒起去白沙古井的欲望。那日,落日的余暉已從樹梢上溜走,黃昏的帷幕漸漸地蓋下來,懷揣著對白沙古井的好奇,我來到了回龍山,長長的石級路將我從回龍山頂引領(lǐng)到山的腳下,這里是白沙井公園。公園竹林幽徑,古樹蔽天,有碑林長廊。面向街道的公園大門是四柱三洞牌坊式的建筑,旁邊兩柱分別刻著:高閣仰天心,賁臨瀛海三千客。古城尋地脈,細品長沙第一泉。橫聯(lián)是: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在白沙井公園之內(nèi),井的四周都有高高的石欄圍著,背靠山坡的石欄上刻有白沙古井四個大字?,F(xiàn)有四眼泉水一字形排列,間距約三米左右,井臺由花崗巖石鋪成,旁邊有一條導(dǎo)水溝,為了方便居民取水,兩邊的石欄都有通向古井的石級通道。
站在石欄高處,俯瞰古井,腦里即浮現(xiàn)出古人取水的情景:人肩二桶,手一瓢以待,以至之先后為次。先者兩人對坐,迭舉瓢,俯仰若獻醻。汲滿,以次進就,舉瓢如初,竟日暮不一息,無嘩者。”然而,就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們不也照樣如此取水嗎。我看到成群結(jié)隊的市民,雖不是肩挑二桶,但他們提著裝純凈水的空桶,自發(fā)地排著隊伍走下通道,在井邊二人對舀,裝滿,將水桶裝進推車,走了。后來者繼而取之,又走了,整個過程如此循環(huán)。取水者不分長老年幼,有爺孫二人,有父子兄弟,在暮色中,他們靜悄悄地來,然后又靜悄悄地離去,一切井然有序,無一嘩者。
公園里有曼妙琴聲翩躚而至,伴著夜色的朦朧,婉轉(zhuǎn)悠揚。古樹下有老人們在乘涼,他們聽著音樂,搖著蒲扇,悠閑自得。公園里的幾盞路燈灑下了柔和的燈光,燈光透過樹葉的縫,落在地面上,拼湊出一副副美麗的圖案。涼風習習,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悠遠而又沁人心脾,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注視著在燈光下取水人的移動身影,久久不愿離去。
長沙白沙古井的由來有諸多傳說,《白沙泉記》其中有云:“聞長老說,泉隨山脈來,甚遠。今長沙山至江西之袁州迤邐北奔,至此入城,蓋術(shù)家有謂之蔭龍泉者?!?/p>
民間也相傳著另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這里只有一口水塘,一條黑龍常在水塘里翻滾,至使人們不能飲用此水。一天清晨,一位老農(nóng)發(fā)現(xiàn)一只丹頂鶴倒在水塘邊,雙眼緊閉,善良的老農(nóng)將丹頂鶴帶回家,經(jīng)過老農(nóng)的細心照料和精心醫(yī)治,丹頂鶴康復(fù)了。事隔幾天,一位叫作白沙的姑娘美貌如花,她在附近開了一家面館,不懷好意的黑龍變成一美男子來到面館,當他津津有味地吃著面條時,白沙姑娘拿起彈子在面碗前一晃,面條變成了鐵鏈,絞住了黑龍的腸胃,黑龍現(xiàn)了原形,拼命掙扎,霎時間,人們看見一只耀眼的丹頂鶴騰空而起,接著一座山壓在了正在掙扎的龍身,白鶴喝令黑龍不斷地吐出清水。后來,這座山的腳下有了一口水井,泉水汨汨流出,潤澤著這一方子民。
白沙古井,也曾一度被官方控制,有資料云自清末以來,官紳惡霸壟斷了白沙古井,清光緒年間,善化知縣在井后立牌,將白沙井劃為官井、民井,并訂立用水章程。一九五零年,長沙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古井,建立石欄,鋪砌地面,白沙古井回到了人民手中。
是夜,我輾轉(zhuǎn)無眠,思索著從山崖沙石間噴出的清泉水真的是“頻舀而不虞其竭,即或久舀而不見其溢”嗎?天微亮,我再次來到回龍山上,伴著鳥的鳴聲,快步下山。公園里還是來來往往取水的人,他們點頭笑而會之,恭謙禮讓,取水如舊。一位來自懷化的人告訴我,他來長沙工作八年了,八年來,他飲用的都是白沙古井的清泉水。站在我旁邊的一位操著長沙口音的老人說,他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隨父母來白沙井取水,以后的他,也是朝朝暮暮,年年歲歲,取水從未間斷過……
我很好奇,站在石欄邊,緊緊地盯著那四眼泉水,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無論多少人舀之,井水不竭,停舀,也不見井水溢出來,多神奇的古井啊。我情不自禁地走下通道,站在泉水邊,此時,我真想提著空桶,拿著瓢,在井水邊與人對舀,不嘩。
回眸山下,白沙井公園沐浴在晨曦中,“白沙古井”四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山坡上一棵棵古樟樹蒼勁挺拔,茂密的樹葉層層疊疊,濃綠如云。
林中有一鶴發(fā)童顏的老者徐徐走來,口中抑揚頓挫道:水位深不盈尺,信爾守恒,夏不盈升,冬無虛涸,取之不盡。
縈繞在心域的那根紅頭繩
一日,我坐在醫(yī)院的走廊里候診,因為輪到我們還有幾十個號頭,固只好靜候。這時,一位老太太朝我走來,我挪動了一下位子,讓她在我旁邊坐下。老人沒有說話,只顧翻閱病歷本。我細細地打量,老太太許是到了古稀之年,著一件帶花襯衫,頭發(fā)剪得很短,短到齊耳根,她用一個黑色的小夾子夾住了劉海,那根二尺多長的紅頭繩在她的那束頭發(fā)上繞了兩圈,還打了一個似小花的結(jié)子。
“啊,紅頭繩,老人的頭上扎著紅頭繩?!蔽业难劬α亮似饋?。
對于紅頭繩,我甚是喜歡。小時候,用紅頭繩扎頭發(fā)對我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和其她小伙伴一樣頭上扎著兩個小辮子。我們的小羊角辮兒總纏一根還長著綠葉的細細的青藤,有時也把紫云英開的花瓣別在頭發(fā)上,奶奶見了我總是哭笑不得,她常常打趣地說:都裝成小妖精了。然后哈哈大笑起來。有時候,我悄悄地把母親裝針線碎布條兒的陪嫁籃翻出來,在籃子里尋找扎頭發(fā)的碎布條兒,可每次都令我失望,籃子里除了幾塊舊布以外,再也找不出一條比較新的布條兒了。
我家旁邊住著一位裁縫,每當我經(jīng)過他家門口時,總要在那里停留一會兒,看到裁縫師傅用剪刀“咔擦咔擦”地剪裁新布的時候,我更是舍不得離開,尤其是當我看到剪裁下來的多余的帶花的布條兒時,我的心里癢癢的,眼睛亮亮的,我多么希望那布條在落下來的那一刻掉到我的手中,然后我把它扎在我的頭發(fā)上。
裁縫家有兩個女兒,姐姐的名子叫金花,年齡和我們接近,妹妹的名字叫銀花,我們常在一起玩耍。
“花,給我一根新布條兒吧,我跟你作伴玩喔。”不知誰在跟大姐姐做交易。
“花,也給我一條,今后我家里如果有好吃的,我一定先給你。”我們幾個小伙伴把金花拉到一邊央求著說。
“不行啊,我爸看得緊,爸說多余的布要隨著做好的新衣服歸還給主人,哪怕細細的布條?!?/p>
其實,花說的這些理由我們都清楚,幾尺布,做多大一件衣服,還剩多少布和多少細布條,顧客心里是清清楚楚的,每當她們?nèi)⌒乱路r,總要先看一看還剩多少塊碎布。
為了討好花,砍柴時我們幫她撿柴背柴,扯豬草時我們主動把扯來的豬草分給她一部分,在玩"種棉籽“的游戲時,我們大家都讓著她,花終于被我們的真情感動了。
一天,她從家里“偷”走了一些新布條,高高興興地給我們每人一條,看到一寸多寬,四到五寸長的那些布條,我們大伙兒樂壞了,盡管是青色和藍色,但畢竟是新的??珊髞砘òち肆R,還挨了打,我們一群小伙伴很是過意不去,從此以后,我們再不敢向花要新布條了。每當我從裁縫店路過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金花挨打的事,用新布條扎頭發(fā)的夢從此泯滅了。
那時常有貨郎下鄉(xiāng),“咣當咣當”的撥浪鼓兒一響,貨郎便遠遠地從田埂上走過來,徑直來到我家門口,左右鄰舍的婦女小孩紛紛趕來,女人們挑選針和線,孩子們看稀奇。一次,我們在貨郎擔里,看到了一種細細的、圓圓的塑料空心絲,我們當時都叫電絲。用電絲扎頭發(fā)很時尚,因為電絲有紅的、綠的、也有淡黃的,各種顏色都有,扎在頭發(fā)上,比起舊布條可洋氣多了。
那天,我久守在貨郎擔旁邊不愿離開,母親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便用幾個銀毫子給我買了幾尺電絲,從此,我上學的興趣更濃了,放牛、砍柴、扯豬草的勁兒更足了,因為把電絲扎在辮子上,我覺得自己好神奇。后來,我的小伙伴們都用電絲扎著辮兒,有的頭上扎著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粉色的,進了山,我們就像一群花蝴蝶在草叢中東出西沒。
有一年,村里放了電影《白毛女》,唱詞幾乎家喻戶曉,我們都能唱上幾句:
人家的閨女有花戴
我爹錢少不能買
扯了二尺紅頭繩
給我扎起來——
紅頭繩成了我的念想。
那日夜間,我做了一夢:母親不知從何方買來紅頭繩,比喜兒要長,我喜極而泣,對著圓鏡認真地扎起來。先將辮子梳好,然后將紅頭繩一圈一圈繞在辮子上,紅頭繩越來越紅,好看極了。母親在一旁含笑視我,我也笑著。突然不知何故,紅頭繩一下斷了,辮子也散了,再后來紅頭繩不翼而飛,母親也消失不見,我悲傷欲絕,抱頭慟哭。
最后是被奶奶喚醒的,彼時,淚已濕巾。那時,用紅頭繩扎發(fā)對我來說就如一個幻夢,可夢而不可求。
現(xiàn)在,看到老太太頭上扎的紅頭繩,我真想自己有一對長長的辮子,辮子上扎著“二尺紅頭繩”,過一把癮。但,留在我頭上的那稀疏的頭發(fā),皆以悄然變白。
嗚呼,童年已逝。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