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成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月刊,在進入2021年的首期,開篇就給了讀者一個大大的驚喜:光山作家魏澤才執(zhí)寫的《那年那月那時代》長篇報告文學,就是在新年伊始呈送給讀者的一份精美厚重的文化大禮包,該刊也由此迎來了2021年的開門紅。
文章的主人公曹坤,是一名從山區(qū)農(nóng)村走出來的最基層的眼科醫(yī)生。文章的主線,是這名眼科醫(yī)生成長與逐夢的歷程??此品踩朔彩?,但作者卻賦予了它極為不凡的承載:一代人的風采,一個時代的印記,從而使作品立意高遠、主題厚重。在這名60后的逐夢者身上,可以看到那一代人的身影。他成長奮斗歷程中所折射的光影,是那個時代的印記。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寫的不只是曹坤一個人的故事,而是那一代人逐夢的中國故事。作者把人物的成長與奮斗,置于那年月、那時代的社會發(fā)展大潮之中。人物成長奮進的步伐,同時代前進的節(jié)拍同律動;創(chuàng)業(yè)曲折的經(jīng)歷,同社會發(fā)展的旋律共起伏。作者小處著筆,大處著眼。小人物,大時代;小事件,大社會。這種“小”所承載的“大”,給予了人們諸多的思考,也引發(fā)了讀者強烈的共鳴,使文章的思想性社會意義由此而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人們說,60后的這代人,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是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這些在《那年那月那時代》一文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作者筆下以曹坤為代表的60后,苦過、累過、傷過、痛過,他們最懂得珍惜,最懂得感恩;他們追求過、奮斗過、失敗過、成功過,他們最理解什么是改革開放,什么是使命擔當。那年月、那時代,磨礪了一代人,也成就了一代人。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個有夢的時代。那一代人的夢想,隨著時代前行,在不斷地充實著新的內(nèi)容,變幻著繽紛的色彩。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為了實現(xiàn)夢想,義無反顧,砥礪前行。那份堅定,那份執(zhí)著,時時呵護著自己的初心,踐行著自己的使命。他雖是凡人,但作者把他在成長與逐夢過程中的一波三折真實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讀者不得不為之動容,不得不說,主人公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志氣、有毅力、有擔當?shù)墓伯a(chǎn)黨人。他沒有辜負這個時代,他沒有讓關愛他的人失望,他用自己切切實實的作為,讓最基層的普通老百姓從黨的惠民政策、從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受惠。人們感謝的不只是主人公曹坤,他們還發(fā)自肺腑地喊出“感謝共產(chǎn)黨”!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在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作者把對時代的禮贊和對共產(chǎn)黨的謳歌,用共產(chǎn)黨人的真實作為和普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予以展現(xiàn),體現(xiàn)了作者駕馭素材并升華其意義的超強能力。
新時代的開創(chuàng),靠的是千千萬萬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象曹坤這樣為追逐理想而奮斗的人。這些人共同掀起的時代大潮,又不斷地推著人們向新的領域奮進。人與時代的關系,就是你推著我,我助著你,同步前行,與時俱進。那些站在呼嘯涌進的時代潮頭的人群中,曹坤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人,就是其中閃亮的群體。他們的每一步跨越,都能折射出那個時代的光輝。我想,作者把文章取名為《那年那月那時代》,其寓意或許就在此吧。
毫無疑問,作品中的主人公曹坤,是作者濃墨重彩刻畫的最豐滿最成功的人物。而主人公身邊那眾多的人物,無論作者著筆多少,他們一個個都極具個性,形象鮮明。這些鮮活的人物,都是主人公生活成長過程中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故事,作者把這些人與他們的故事巧妙地融入主人公成長與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歷中,這些猶如主干上的枝葉或小花,不僅使文章具有了更加繽紛的色彩,同時也極大地拓展了文章的內(nèi)容,強化了文章的主題。
在行文中,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敘事如行云流水,議論則鏗鏘有力;動情處讓人淚奔,有趣處令人捧腹?;蜃h或敘,無論啼笑,皆出于自然。作者老道的文字功夫與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性語言,極具魅力。文章內(nèi)容豐富不覺其繁,生動緊湊而不嫌其長。報告文學的體裁,卻有著小說的情節(jié)、詩歌的意境、散文的結(jié)構(gòu)、戲劇的色彩,這一切,全方位多層次地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特征與那一代人的風采。文章充盈著滿滿的正能量。作者用滿腔熱情,把對時代的禮贊,把對共產(chǎn)黨的謳歌傾注其中,全文處處迸發(fā)著思想的火花和勵志的力量。即使是對貧困與艱難的描寫,也都充滿了希望與光明。尤其是在引言中,那擲地有聲的真情敘說,那毋庸置疑的今昔史實,句句擊叩人心,處處動人心魄。錚錚之言,赤子之心,真正體現(xiàn)了一個作家為時代發(fā)聲、為社會助力的強烈責任感。
文章在祖孫兩代人關于生死的沉重對話中開篇,振聾發(fā)聵;又在曹坤父女兩代人趣談人生的愉悅笑語中結(jié)尾,余韻悠長。這開篇與結(jié)尾的強烈對比,巨大反差,引發(fā)讀者無盡的遐想。這應該是作者的匠心安排,刻意為讀者設置的一道關于人生的思考題吧。
成就一篇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在諸多的要素中,作者對人物、事件全面深入的了解,對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人物生活環(huán)境的熟知,應該是其中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寫《那年那月那時代》一文時,在這方面有著天然優(yōu)勢。
我和作者曾是同事,又是摯友。他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50后,老家魏老榨與曹坤老家龍井沖相距不足五公里。他曾說,他幼小時會唱的唯一一首兒歌是看他母親車水時學的。那真的讓他刻骨銘心、終生難忘:母親兩只裹過的小腳蹬著車墩,一邊汗流浹背地車水,一邊在咚咚咣咣的鑼鼓點間隙唱著車水歌:“車水喲,插秧喲,糯米干飯?zhí)匀鉁珕?。”那“糯米干飯?zhí)匀鉁钡恼T人的美好生活,是他自小的夢想。十幾歲時,他左前肋旁生了個大瘡,流膿滴血,數(shù)年不愈,最后生瘡處潰爛得露出骨頭,是他自己親手從潰爛處拽出那截從肋骨上爛掉的骨茬,至今傷處還留有乒乓球大凹陷的傷疤。這與曹坤為了減緩疥瘡的奇癢,用燃燒的棉絮燒燙身體,至今身上還留有多處燒痕的經(jīng)歷何其相似!
他在艱苦與病痛中,斷斷續(xù)續(xù)上了幾年學,領取了特殊時期的一紙初中畢業(yè)證。后來當代課教師,從教小學、初中到教高中。1980年縣里為重點高中選考教師時,在眾多競爭者中,他出人意料地在四門考試科目中以三門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成為進入重點高中任教的不二人選。但他卻被城里那每餐將近一毛錢的伙食費嚇退了。他拒絕了別人渴望的縣重點高中,軟磨硬泡來到了鄉(xiāng)下的白雀高中。在這里,他與曹坤成為了師生。文中那位被作者刻意隱去了姓名的教師,其實就是作者本人。他有一個夢:文學夢。他酷愛文學,初中畢業(yè)后便嘗試著寫些東西東投西遞,終因底子太差,寄出的東西都如泥牛入海。但他并不氣餒,始終堅持不懈。在進入白雀高中工作,直到調(diào)入縣教育局、縣政府工作期間,工作之余,他一邊刻苦學習、提升自己,一邊筆耕不輟。80年代中期,他的文章便陸陸續(xù)續(xù)出現(xiàn)在多家報刊雜志上。1988年,他與人合著的報告文學《綠色的生命》《無字山碑》,被改編成電視劇搬上熒屏,并獲得了飛天獎及中國中南六省區(qū)單本劇大獎。此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散文、詩歌、人物傳記、電視劇等多種體裁的作品不斷問世。但他最鐘情的還是報告文學?!逗幽嫌袀€黑老吉》《虹升大河川》《人民心中的豐碑》《大德懿范、天道酬公》《禮贊官渡河》《歌起青山》以及本期刊出的《那年那月那時代》等多篇優(yōu)秀報告文學作品,一次次刷新了他的創(chuàng)作高度。他在追逐自己文學夢的道路上,雖艱難跋涉卻始終樂此不疲,初心無悔。
由此不難看出,作者的人生軌跡與《那年那月那時代》中主人公曹坤驚人相似。他們共同經(jīng)歷了那個時代,對時代的記憶與感悟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有夢的人,都是為追逐夢想而自強不息的人。這種人相知、心相通、志相同、道相合、夢相似的高度契合,正是《那年那月那時代》成功的最根本最具分量的要素。
至此,我悟到,作者本來就是那個有夢時代的逐夢人。那一代人的風采,一個時代的印記,早已化成一幀幀鮮活的圖片,牢牢地烙入他的內(nèi)心深處了。
責任編輯/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