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曼·白求恩
五月里的一個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塊農田里,一位鋤草的老漢把彎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著鋤頭凝望遠方。
他的臉曬得黝黑,眼圈周圍皺紋叢生,好幾道深深的溝紋顯現在腮幫上,越過他那干癟的嘴角。他光著脊梁,下身穿一條打了補丁、褪了色的青布褲子。兩只腳赤裸著,頭上裹一塊毛巾,白發(fā)從毛巾底下露出來,依然濃密厚實。
“唉,”老漢嘆口氣,“日子可真不好過呵?!彼灏局?,飽嘗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的毛病,好像壓根兒就不會好轉似的。接著,他的獨生子又參加游擊隊打仗去了,撇下田園無人耕種,只好由他出來干活。隨后,日本鬼子窮兇極惡,奪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個子兒也不給。
他一生所遇到的樁樁不稱心的事,對他來說,都成了這種或那種野草??人悦 且环N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種野草;兒子不在身邊——是一種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種野草,而且是一種個兒最大的野草。
老漢腦子里想的盡是野草,但也浮現出一片廣闊蔥翠的田野景象。這就是中國。依他看來,他的整個國家就是一片廣袤無邊的農田。他見到這塊遼闊的田野孳生著猶如敵人一般的雜草,正在肆無忌憚地窒息著嫩綠的玉米的生命。
太陽越升越高,老漢又埋頭鋤草。鋤到一壟盡頭時,他突然愣住了。田邊有個奇怪的大窟窿,當中豎起一個頂端削掉的大黑蘿卜似的玩意兒。
他一時猜不出那是啥東西。后來,他想起來了。對,沒錯兒!是顆炮彈!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車從北平運來的。
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談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敵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們的隊伍卻一尊也沒有,真叫人遺憾。
不過,話說回來,咱們也確實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個月襲擊敵人時擄獲過來的。他記得有一次他的兒子偷偷回家來跟他提起過它。想起這些,老腦筋里慢慢琢磨出一個主意。
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彈抱起來,把它放進一邊的馱筐里,另一邊裝些泥土保持平衡。接著,他用樹葉蓋住炮彈,把它藏得嚴嚴實實,就趕著毛驢走出莊稼地,踏上那條漫長而灰塵撲撲的道路去尋找他的兒子。
那一大塊方格圖案的綠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遙遠昏暗的地平線。沿路草叢里長著風信子和粉紅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幾乎沒有流動。白楊和垂柳矗立著,閃閃發(fā)光,傘狀的青枝綠葉紋絲不動,高聳直入寧靜的碧空。
他催趕毛驢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熱。大汗淋漓,在腮幫上往下流成了一條條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趕去。
傍晚時,他終于找到了游擊隊。游擊隊員們歡呼著迎接他。他從人群中一眼就瞥見了兒子。他對兒子說:“小子,我給你捎來一樣東西?!彼麖澭雅趶椗踉谑掷?,和藹地說,“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給你們捎回來了,你們可以再用它一次?!?/p>
人群一陣沉默,接著陣陣笑聲從他們嘻開的嘴巴里爆發(fā)出來。街頭響徹他們爽朗的歡笑聲。
老漢不吭聲,困惑地瞧著他們,臉上閃現一絲摸不清頭腦的神情,正如烏云劃過天空一般。他瞧瞧這邊,又瞧瞧那邊,真是莫名其妙。
他憂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戰(zhàn)士,瞧瞧自己的兒子。但是他們誰也說不出話來,個個笑得前俯后仰。他們相互捶捶后背,或者樂不可支,癱在對方的懷里。老漢揀起韁繩,開始把毛驢牽出那個團團圍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兒子感到氣氛不大對頭,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漢的袖子,轉身對大家說道:“同志們,我們都應該感激我爹。他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對,對,”大伙兒喊道,終于領悟到老漢的誤解,全都明白應該不讓他傷心,“對,您是個好的戰(zhàn)士。我們都很感激您。”
老漢又高興起來。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碩大的野草。他為了把中國的大地掃得干干凈凈而盡了點力。
(選自《世界文學》1979年第5期,梅紹武譯,有刪改)
讀與思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zhàn)士,著名胸外科醫(yī)師。他在中國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嘔心瀝血。同時,他還是一位充滿溫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國晉察冀邊區(qū)忘我工作的間隙,寫下了《沃田里的野草》這篇小說。
這篇小說取材于我國晉察冀邊區(qū),敘述了老漢鋤草時發(fā)現炮彈,最終將炮彈送到游擊隊的故事,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邊區(qū)軍民。文中把中國比作“沃田”,表現了作者對中國的熱愛;把敵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現了他對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讀與悟
1.設置起主導作用的線索。
線索在文章中起連貫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使之連貫的線索,那么文章就能成為一串美麗的珍珠。在敘事性文藝作品中,線索貫串整個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其表現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動、事件的發(fā)展或某一貫串始終的事物。一部敘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線索,但起主導作用的只有一條。如“沃田里的野草”概括了故事發(fā)生的場景,同時承載著主人公強烈情感,還起著貫串情節(jié)的作用;暗含著老漢除去“野草”的決心,表現了他的愛國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恰當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fā)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征,從而對甲事物有一個不同于往常的新認識。如“沃田里的野草”,既指老漢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漢心中樁樁不稱心的事,還指代中國土地上的敵人?!耙浪磥恚恼麄€國家就是一片廣袤無邊的農田。他見到這塊遼闊的田野孳生著猶如敵人一般的雜草,正在肆無忌憚地窒息著嫩綠的玉米的生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整個國家比作農田,把敵人比作農田里的雜草,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敵人對我們國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現了老漢對敵人的仇恨,對自己國家的熱愛,為下文寫老漢運送“炮彈”的情節(jié)作鋪墊。
3.運用描寫刻畫人物。
刻畫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征,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其關鍵在于:要根據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去寫。此外,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動作里體現出來。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寫人物動作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文中第二段就運用了外貌描寫,描寫了老漢的臉色、皺紋和穿著,細膩地刻畫出一個貧窮、勤勞的老農形象。第十段的動作描寫,運用一系列的動詞準確地再現了老漢運送“炮彈”的過程,寫出老漢對“炮彈”的重視,寫他的小心謹慎,表現了他樸素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