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內容摘要】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學習情境,在設計上一定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平臺,反映教學時空的開放性,指向高中地理學科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體現(xiàn)自主性與建構性,呈現(xiàn)智慧課堂的本質特征。在應用上應當注意情境呈現(xiàn)形式、情境問題設置、情景活動開展、教師介入技巧等方面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智慧課堂? 學習情境? 地理? 設計? 應用
智慧課堂雖然因學科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技術平臺的差異而無完全統(tǒng)一的概念和模式,但是,智慧課堂依然有著基于開放性信息技術平臺、將教學時空向教室與課堂外延展、基于情境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等共性特征。適切的學習情境設計和應用,是一節(jié)成功的情境教學課的基礎和前提。而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能否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優(yōu)勢,還要取決于學習情境的設計和應用與智慧課堂環(huán)境的融合性。
一、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學習情境的設計
1.情景形式與智慧課堂技術環(huán)境的適切性
智慧課堂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課堂教學活動基于開放性信息技術平臺,所以課堂學習情境在形式上必需是電子化的,如電子景觀圖片、專業(yè)電子地圖、電子文檔、電子表格、課件、微課、視頻、音頻等等,對于非電子的情境材料必需事先進行技術轉化。考慮到智慧課堂平臺的開放性,對來自公共網(wǎng)絡平臺、QQ空間、微信圈等信息平臺的學習情境,可以將這些信息平臺與智慧課堂平臺建立鏈接以便于實時查詢和呈現(xiàn),也可以通過提前下載并分享到智慧課堂平臺的方式加以利用。一節(jié)課中使用的若干情境材料,可以直接插入課件,也可以與課件內容建立鏈接,從而形成具有一定結構體系的情境整體,以便于順暢呈現(xiàn),提高效率??紤]到儲存需要、平臺容量和播放速度,所使用的電子化學習情境的清晰度在保證不影響學習效果的情況下可以不必過度追求高清分辨率和過高的像素。
2.情境設置與智慧課堂結構流程的對應性
智慧課堂的大結構涵蓋課前、課中、課后,所以智慧課堂的學習情境也與之對應分類,一節(jié)完整的智慧課堂教學必須配套設計涵蓋這三個學習時段的學習情境。課前學習情境的功能又分為教材知識的預習輔助情境(如自學課件、課前微課、閱讀材料、專業(yè)網(wǎng)站鏈接等)和課前實踐活動的輔助情境(如活動方案模板、相關實驗項目的知識鋪墊材料、安全防護提示材料、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性材料等)。課中教學是教學的主體部分,一般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課型、課堂目標等選擇教學方法,確定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流程,再設置相對應的課堂情境結構(如獨體式情境、雙體式情境、整體性情境、散體式情境、嵌入式情境等),使學習情境伴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而有步驟有邏輯的第次呈現(xiàn)。課后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演練、深化或拓展的過程,情境設置可以是試題情境,也可以是深化探究式問題情境或課外延展實踐情境。
3.學習情境與自主性學習活動的梯度性與效度性
基于情境的學生自主學習是智慧課堂的重要特點,情境的設置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深度學習,學習情境既是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平臺又是學生心理認知發(fā)展的支架。情境設置必須要有梯度,無論從課前到課中到課后,還是從導入到展開到落點,隨時間延續(xù)而依次呈現(xiàn)的各學習情境必須遵從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單一到綜合,由本域情境到異域情境、由生活情境到科研情景、由景觀情境到圖表情境、由生成性情境到演練性情境的一般規(guī)律。梯度性不僅表現(xiàn)在情境類型的差異上,還表現(xiàn)在情景問題的設置上,一般要按照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秩序設置情境問題,引導學生依照學術研究的一般步驟展開思維,通過觀察、思考、歸納、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動達成教學目標。學習情境的設計還要注意情境信息的可讀性與有效性、情境形式的簡潔性、情境結構的整合度等方面的要求,以期節(jié)約教學時間、促進有效思維,提高情境效度。
4.學習情境對學生知識和思維能力的建構性
智慧課堂要追求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現(xiàn)代教育將已有經驗基礎上的知識和思維的建構作為培養(yǎng)目標,奠基終生學習能力。學習情境的設置既要避免過于晦澀,故弄玄虛,又要避免過度情趣化,喧賓奪主,要堅守情境設置服務于學生的自主性知識生成和思維建構的教學功能;情境創(chuàng)設要避免無中生有、東拼西湊,又要避免照搬照抄、過度保真,要遵循科學性的基礎上,突出簡約性、美學性的特點;情鏡設計既要避免八股化、教條化,又要避免混沌性、無序性,而要有合適的切入點、第次的展開項、適度的升華項,要有結構、有邏輯、有效度。
思維是認知需要引起的復雜心理過程,因此學習情境的設計必須能勾起學生的認知需求。在導入過程中要設置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并巧設懸念或提出疑點,激起向往;在教學推進過程中,要抓住學生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的連接點,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創(chuàng)設遷移情境,并依據(jù)新授知識的邏輯結構設置梯度性問題,促使學生思維的生發(fā)與躍升。在演練與測評階段,可以通過情境變式與“制錯找因”創(chuàng)設由淺入深,先形象后抽象的情境,實現(xiàn)學生的認知深化和自我檢驗。
5.學習情境對學科內涵的彰顯性
學習情境的學科性特征越鮮明,其學習誘導作用與思維支撐價值就越大。對于高中地理學科而言,區(qū)域性與綜合性是學科核心特征,因此,所設置的學習情境必須是落地到具體空域的真實情境,這樣的學習情境才是鮮活的,對學科知識與學科思維的承載力才足夠強大。高中地理教學要建構起學生的“四大基本能力”,因此,所設置的學習情境及情境應用過程必須體現(xiàn)和促成“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度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與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這四大能力的建構。最重要的是學習情境的設置與應用必須圍繞著“人地協(xié)調觀、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這四大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因為這是評價地理教學成果的核心依據(jù)。
二、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學習情境的應用
1.情境呈現(xiàn)的多元性與漸進性
情境應用首先要將情境以適宜的形式和次序呈現(xiàn)出來。智慧課堂的信息技術平臺的強大功能和良好的開放性,為學習情境材料呈現(xiàn)形式的多元性提供了技術保障。由于學生的認知生成與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以信息獲取為前提,情景材料呈現(xiàn)形式的多元性有利于學生信息獲取與解讀能力的全面提升,因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同時,一節(jié)課中呈現(xiàn)的情境形式多元化,利于減緩學生的視覺和審美疲勞,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和專注度。學習情境呈現(xiàn)的時機也很重要,一般要在學生認知思維過程中需要信息支撐時給出,一節(jié)課的多個情境應按照“場景引入——情境鋪展——情境導思——情境鋪墊——情境梳理——情境演練”的邏輯漸進式呈現(xiàn)。
2.情境問題的指向性與梯度性
情境的應用往往是要在情境之后追加情境問題的。問題設置的質量是情境導思效度的關鍵,而情境問題的質量尤其體現(xiàn)在精確的指向性和良好的思維梯度上。情境問題的指向應該是基于情境信息和學生已有經驗的課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建構。所以情景問題的設計要始終圍繞課堂核心目標,而不是為了追求趣味性、活躍度、儀式感,否則將華而不實。也不是為了追求奇異性、玄妙感、淵博感,否則會顯得故弄玄虛。認知的生成、目標的達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引導認知思維的情景問題通常具有系列性。學生的心理認知是有規(guī)律有過程的,一般要由低級到高級,由感性到理性,由現(xiàn)象到規(guī)律,由表象到內涵,由特征到因果,由問題到方略,所以基于情境的系列問題要有邏輯有梯度才能有效引導學生認知的逐層深入。
3.情境活動的偶然性與生成性
情境問題是通過對應設計的課堂活動解決的。堂活動是對應教師設計的系列性情境問題開展起來的,其結果必然指向學生認知的生成和教學目標的達成,但是,無論哪種形式的課堂活動,都不可能完全受老師設計好的腳本框定,而常有一些偶然性狀況意外闖入課堂,而這些“意外”即為生成性情境,它們既是教師預設所沒有覆蓋的空白地帶,又是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向著未知世界伸展出的思維觸角。這些偶然生成的“意外”中常含有潛在的教學利用價值,教師不應當忽略甚至排斥它們,而應當挖掘和巧妙利用這些“偶然”填補課前情境問題設計的不足,提高情境活動的認知生成性。
4.情境應用中教師介入的目的和形式
智慧課堂下的課堂情境探究活動,雖然以學生自主生成為關鍵特征,但是并不排斥教師的主導性角色,教師的主導性角色是通過在學生情境探究中的介入實現(xiàn)的。教師的介入不是隨意的和支配性的,而要恰到好處。教師的每一次介入都應當恰逢其時,有明確的目的和功效。
(1)情境拋出后,如果課堂氛圍淡然,則需要老師的激發(fā)性介入,教師可以用懸念或置疑等挑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心理動力。
(2)探究過程中因情境問題的梯度過大,學生難以跨越而趨于冷場時,則需要老師的鋪墊性介入,及時補充新的情境素材或者介質性知識,也可以將跨度過大的原問題拆解為兩個小梯度問題。
(3)當學生既有經驗與情境素材及目標知識間的異質度過大,不易建立思維連接時,則需要老師的誘導性介入,教師可以用情境信息解讀、引領問題審讀、引導思維遷移、相關原理解構、拋出應用模板等方式幫助學生啟動思維和實現(xiàn)思維搭橋。
(4)在學生情境問題解決的不完整、不深入,思考的維度不足時,則需要老師的延展性介入,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或引導挖掘潛藏信息與深層內涵,或直接進行拓展性講練。
(5)在學生完成情境問題公開展示探究成果后,則需要老師的點評式介入,肯定其成功,指出不足,補齊短缺,甚至進一步地拋出問題。
(6)學生情境探究的過程中突發(fā)意外情形,出現(xiàn)生成性情景時,則需要老師應變式介入,迅速判斷生成性情境的課堂應用價值,挖掘利用其有用成分,并將之納入到原來設定的問題體系中去。
總之,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學習情境的設計與應用一定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平臺,反映地理學科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體現(xiàn)自主性與建構性,呈現(xiàn)智慧課堂的本質特征。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