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廬山從何得名有不少傳說,多與修仙相關。隱居山中得道飛升的仙人,只留下一座空空的茅廬。東晉建都南京后,政權中心由西北向南方轉(zhuǎn)移,廬山便聞名于此時。九江靠近六朝古都南京,無論是沿長江上下,還是從鄱陽湖口進出,大多要途經(jīng)九江,而聳立于此的廬山逐漸成為人們閑居、游覽的勝地。
初識廬山
“欲識廬山面,先到石門澗?!币肱朗T澗,是需要自己付出了充足的體力和毅力的。如今所登山的小徑,是被今人所冷落的廬山最古老的道路,明代徐霞客曾經(jīng)在此躍上蔥蘢。昔日,徐霞客在戊午《游廬山日記》中開篇寫道: “余同兄雷門、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
在徐霞客的游記中,有“噴雪奔雷”的文字,游至青龍?zhí)?,發(fā)現(xiàn)在青龍?zhí)兜奶妒希袢藶榧o念古
人在巖石上鐫刻了這四個字,想到他曾經(jīng)也在此佇立良久,對飛流而下的澗瀑有感而發(fā)。事實上,當游人拿出相機在此留影時,確實有“騰空震蕩,耳目為之狂喜”的身心感受。
“匡廬奇秀甲天下”
到達一處埡口,已經(jīng)接近牯嶺鎮(zhèn)了,但山上的霧氣也漸漸濃了起來,鎮(zhèn)上的建筑物都被掩藏了起來,難怪古人發(fā)出“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嘆。經(jīng)過好運石、黃云萬里、梵音泉、觀妙亭等景點,到達仙人洞,洞口高七八米,洞口上方有巖石前伸,像一只巨大的手罩住洞口,故稱佛手巖。洞邊巖壁上有很多歷朝歷代的石刻其中毛澤東的那首著名的詩歌也被鐫刻在一塊石板上嵌入石壁,在右邊巖壁顯眼處: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進入洞中,發(fā)現(xiàn)在洞的盡頭還有一個暗洞,還有水滴答的聲音, 走進去抬頭看見洞額上有“天泉洞”幾個字,下面水欄桿上有“瓊漿”二字,洞中央有呂洞賓的神像,傳說他就在這里修道成仙的。洞西面緊挨著還有座廟,古樸典雅,飛檐畫棟,廟前面的懸崖上伸出一塊巨石,側(cè)面刻有“縱覽飛云”四字,意思不難理解,我琢磨著里面有點禪意吧。石頭邊上還生有一棵松樹,不太粗大,名叫石松,兩根松枝做擁抱狀,像歡迎八方來客似的。
“匡廬奇秀甲天下”,以氣候涼爽著稱的廬山,有著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李白、白居易、蘇軾等行跡至此的文人騷客,無不與它發(fā)生一段雋永的“戀情”。那些流傳至今、耳熟能詳?shù)脑娢?,便是他們寫給廬山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