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紅
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學課程的普遍應用,中學歷史教學也迎來了革新性變化。但現(xiàn)階段的信息技術應用研究多集中于信息技術對教學的積極影響上,對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及較少。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課程融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欠缺充分考慮
圖片、視頻、史料教學在今天的中學歷史課堂中并不少見,但在具體應用時常常出現(xiàn)許多問題,比如史料的誤用。
《片面的經濟》這幅漫畫想必大多數中學歷史教師都不陌生。但如果問起這幅漫畫與什么事件有關,相當一部分教師會脫口而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是這幅漫畫并不是用來說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恰恰相反,這幅漫畫是蘇聯(lián)用來諷刺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的。
信息化確實能給歷史教學帶來很多積極作用,但如果不加辨別地應用,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對歷史教學造成不良影響。
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
對于信息技術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應用,大多數教師只是略知皮毛。他們對教學課件中字體顏色如何搭配、頁面顯示效果怎樣達到最佳、文字與圖片的搭配原則、超鏈接、自定義動畫等課件制作方法比較熟悉,但對難度稍大一點的課件制作技術,大多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如在講授抗日戰(zhàn)爭時,華東師大版的歷史教材有三課內容講到日本侵華的步驟、中國國土淪陷的過程,學生難以對此形成整體概念和空間感。教師如果能利用信息技術將日本侵華的整體路線及中國領土淪陷區(qū)域用動畫的方式在中國地圖上一點一點呈現(xiàn),則可以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視覺感受。但是,由于信息化水平有限,教師難以做出這樣的設計。
課件制作缺少原創(chuàng),質量參差不齊
雖然信息化教學已經極為普遍,“注重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fā)和制作歷史課件”也已經明確要求中學歷史教師要具備信息技術素養(yǎng),但是能夠堅持制作原創(chuàng)歷史課件的教師寥寥無幾。大多數教師是利用網上下載的課件資源,結合自己的教學需要、教學思路及教學特點,對課件進行改造和加工。有個別教師甚至將在網上下載的課件不加任何修改地直接應用,以致在課堂上時常出現(xiàn)講完這一頁不知道下一頁內容的尷尬情況,信息化教學最終流于形式。
不可否認,新時代的信息化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要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我們也必須正視推進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和挑戰(zhàn)。只有國家進一步重視和引領、教育信息化力度不斷加大、教師發(fā)展共同體構建,以及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未來才能更加光明。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