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
作為一位作家,每年我會出版新書,也會參加香港書展,今年也不例外。香港書展是香港年度盛事,它由貿易發(fā)展局主辦,1990年是第一屆,最近十多年,均有接近100萬人冒著夏日炎暑排隊入場參觀。去年由于疫情停辦,今年復辦,這是香港國安法生效后的首屆書展,外界關心敏感書籍是否會出現(xiàn)在書展上。
今年書展自7月14日開始,為期7天,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一共有763家書商參加。最初兩天的人流,大概是因為疫情關系,場面有點冷清,雖然開幕前有數十人排隊,也有人帶著子女買書,但人數明顯大幅減少,不復往年盛況。今年,我出版了7本新書,包括1本財經和6本小說,然而過去與人合著,由出版社編輯而成的幾本政治作品,則已不見擺賣了。
觀察其他書商的展位,大多也不見擺賣政治書籍,連專門出版時政批評的老牌出版社次文化堂,也收起了所有政治類書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它的社長彭志銘坦言,還不清楚香港國安法的界限,故不敢貿然犯險。不過,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三聯(lián)、中華、商務等中資大型出版社在熱推《文化中的百年黨慶》等國情主題的專著。據說,這些中資大型書商受到的市場沖擊比較小,書展前兩天的銷售額只跌了20%左右,其他中小型書商,包括我出書的出版社,銷售情況相對慘淡。
然而,現(xiàn)場并非沒有企圖挑戰(zhàn)香港國安法的書籍,包括《如水赴壑——香港歷史與意識之流》《逆權教師》《元朗黑夜》《每一把傘》《我們的價值》《假如讓我畫下去》等,也有人繼續(xù)售賣“黑暴”“抗爭明信片”,都是美化“黑暴”、鼓吹“港獨”、詆毀國家的作品。山道文化展示了一些這類書籍,它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是楊子俊,正是2019年在“6·12”非法集會期間聲稱被警員射中眼部的拔萃書院前“黃師”。楊子俊聲稱相信書籍內容沒有犯法,如被舉報,也相信能夠處理。由此可見,在今日香港的一些地方,“黑暴”依然明目張膽。盡管不少建制派頭臉人物,如立法會議員馬逢國、麥美娟、容海恩公開討伐,但目前未見港府出手整治。
除政治書籍外,其他類型的書籍銷量也不見得好。以前,旅游書是書商的主打項目,但現(xiàn)在一來因為疫情,無人旅行,二來人們習慣上網找旅游資料,故而這類書籍有些過氣,書商少了一份重要收入。至于在書展中尚能保持穩(wěn)定銷量的,是兒童的課外練習和圖畫書。
事實上,香港素來有“文化沙漠”之稱,閱讀風氣遠比不上內地與臺灣。近年來,由于互聯(lián)網的流行,信息量爆炸,書籍銷量更是每況愈下。出版人告訴我,自從2019年中以來,出版市場總銷售額跌了好幾成,一直未能恢復。反中“黑暴”真是累人不淺!▲
(作者是《香港新報》前主筆,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