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坤
王子齡,1954年生于安徽蕭縣。2007年入中國國家畫院學習,師承程大利先生。2010年,進入中國傳媒大學藝術(shù)學院任教?,F(xiàn)為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山水畫工作室學術(shù)秘書,中國傳媒大學藝術(shù)院教學部主任、碩士生導師。出版有《王子齡山水畫》。
中國的文人、志士從來就未放棄對自然、宇宙及生命本體的叩問。2000多年前的屈原在《天問》開篇即發(fā)問:“遠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往古太始之元,虛廓無形,神物未生,誰傳道此事也?天地未分,混沌無垠,誰考定而知之也?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也在抒情的同時對宇宙、自然進行著哲學思考:“江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筆者揣測,畫家王子齡在大漠孤旅或江南的崇山峻嶺中,在對大自然俯仰觀察的同時,內(nèi)心肯定也在不斷探討,不斷提出疑問:古人是如何觀察山水之形、登高望遠的?古人如何把自然中立體的真山真水安置在宣紙這一平面載體上的?從空間到平面如何變化而又成竹在胸的?在歷代前賢的經(jīng)典山水巨作中,哪些是自然的痕跡?哪些是人文的因素?技術(shù)性與藝術(shù)性是如何辯證結(jié)合的?
王子齡,從未放棄對山水畫靈魂的探求與追問。
王子齡,出生、成長在古黃河岸邊一個叫楊樓的小鎮(zhèn)上。古黃河十多次改道,流經(jīng)這里,積淀厚重泥沙的同時,也積淀下獨特的黃河文化,形成故道人堅韌耐勞、樸實敦厚、崇文尚武、入世進取的文化特質(zhì)。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不甘墨守成規(guī)成為王子齡先生最為顯著的性格特征。花甲之年的王先生,外表儒雅,內(nèi)心卻燃燒著火一樣的激情:他自幼貧寒,卻又視錢財若糞土—20世紀90年代,他經(jīng)營防腐,創(chuàng)業(yè)有成,一個工程下來,利潤數(shù)百萬,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突然收手,散盡家財,全身心投入到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追求中。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有著非同常人的追求—極其深厚的山水情結(jié)。他自幼習練《芥子園畫譜》,隨鄉(xiāng)賢研習筆墨,打下扎實功底,又拜山水畫大家葛慶友為師,研讀馬遠、夏圭、李成等經(jīng)典作品,其所作青綠山水,氣勢雄渾,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徐淮一帶享有盛名。
王子齡不為浮名所累,從20世紀80年代起,多次北上京華,進入高等院校系統(tǒng)學習,后又隨著名畫家、藝術(shù)評論家、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總編輯程大利先生學習繪畫,把自己的過去歸零,從頭再來。程大利先生記到:“(王子齡)從筆墨文化的規(guī)律起步,目標明確,心沉意定。初從龔賢入手,筆工積染以中鋒出之,逐漸脫去習氣,進而研讀畫論,尤重賓虹畫語,心追宋元,手摹‘四王’,步步用心,不求急成,只求他日得道。進而深入造化,一樹一石,皆不妄出……見功力,見氣象,畫藝愈來愈高……”
傳統(tǒng)山水畫的“致廣大,盡精微”,需要畫家要有對大自然所見、所知、所思、所想的深厚積累。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胸中要有丘壑,筆底方能煙云變幻。三十多年來,王子齡一次次離開家園,行走在天南地北,先后五次進入太行山寫生,體味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的浩嘆!三次深入浙南,雁蕩山、莫干山寫生,感受浙南云瀑百疊、山水氤氳的精致,空靈和奇秀之美;多次赴甘肅崆峒、敦煌、玉門、酒泉,深入大漠戈壁、風蝕魔鬼城、丹霞地貌,感受大西北的雄奇壯美……師造化,最重要的是在天地山川之中體味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追求“天人合一”的藝術(shù)境界,追尋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自由境界。
王子齡 賓翁論畫 70cm×240cm 紙本墨筆 2016年
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云:“凡學畫者,看真山真水,極長學問,便脫時人筆下套子,便無作家俗氣。古人云‘墨沈山川影,筆花傳石神’,此之謂也!”王子齡先生寫生時,隨時注意觀察、體驗、速寫、默記,其寫生作品多以獨到的筆墨語言自由地表達自己豐富的情趣和寬廣的精神世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能表現(xiàn)出造化神韻;一筆一線,一點一滴皆能傳達出獨特的個性精神,從眼中之山水,到胸中之山水,再至筆下之山水,無不打上畫家鮮明的人生主觀印記。筆墨精良而又意韻高妙,反映出他獨特的情感個性和審美趣味,畫面氣韻生動,蘊含造化之靈。
繪事之余,王子齡深知“書可滋畫,畫可養(yǎng)書”的道理,勤于書法。20世紀六七十年代,窮苦歲月,他就在辛苦搜羅的舊報紙、雜志上習練《張遷碑》《石門頌》和歐陽詢《九成宮》等隸書、楷書,打下堅實的書法功底。近年,他又耽于習練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米芾等大家法帖,追求“平淡天真”“得之自然”的意趣,以書入畫,更增“筆簡形具”的功效。其豎幅畫作《隔斷塵埃三千里》,多用豎線,表現(xiàn)在巖崖與樹干上,有高山仰止、引人向上的崇高感;在《霧籠秋林》之類的橫幅畫作中,以橫線表示云煙流淌、坡麓起伏,仿佛一首靈動的音樂;而表現(xiàn)巖崖高聳,多用斜線,使畫面增加了運動感,表現(xiàn)出高山絕壑的險峻、莊嚴,書法之美在山水畫中的運用,可見一斑。
在王子齡自家為體、古為今用的山水世界中,高曠而雄秀的山,靈動而詭秘的樹,幽奇而冷清的石,迷離而蒼茫的空間,不舍晝夜而涓涓長流的泉水,還有歷經(jīng)歲月風化而斑駁陸離的巖石界面,與氤氳含蓄,彌漫各處的煙嵐霧氣,早已生動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展現(xiàn)出作者的神思出實入虛,往來不滯的心理空間,充滿著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中國畫是人生的藝術(shù),以子齡的修為、性情、積累,加之日后不斷地讀書陶養(yǎng)、尊重實踐,定能攀上山水畫的新高峰,我對此毫不懷疑。”這是他的恩師程大利先生的堅定期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為藝術(shù)的虔誠探術(shù)者,王子齡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永遠“在路上”!
王子齡 瀟湘畫境 66cm×66cm 紙本墨筆
王子齡 一夜西風 66cm×66cm 紙本設色
王子齡 高山仰止 紙本墨筆 2018年
王子齡 溪山清秋 紙本設色 2019年
王子齡 造化天地 紙本設色 2019年
王子齡 賓翁論畫 紙本設色 2019年
王子齡 松雪論畫 紙本設色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