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玕玲,陽 麗,李 澄
(1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番禺院區(qū)藥學部 廣東 廣州 510260)
(2 桂林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yī)院藥劑科 廣西 桂林 541000)
(3 廣西國際壯醫(yī)醫(yī)院藥學部 廣西 南寧 530002)
消化性潰瘍主要病變于十二指腸和胃,具有高發(fā)病率、較為普遍等特點[1]。此病在臨床上主要伴有惡心、腹脹、腹痛等癥狀,常會引發(fā)消化性潰瘍出血并發(fā)癥,較為嚴重的患者會致使失血性休克[2]。醫(yī)學界對于消化性潰瘍出血通常采用埃索美拉唑藥物等藥物治療,但使用藥物劑量的差異和給藥方式的不同對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作用效果是否有影響尚缺少相關研究[3]。為此,本研究應用埃索美拉唑以不同劑量和給藥方式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探究其用藥效果以及分析其安全性,結果如下。
將本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116 例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8 例。納入標準: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中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4];伴有出血臨床癥狀者。排除標準:對本次研究中藥物過敏者;孕期及哺乳期者;伴肝、脾、肺功能不全者。研究組男28 例,女30 例;年齡31 ~63 歲,平均年齡(48.35±8.41)歲;潰瘍類型:十二指腸潰瘍22 例,胃潰瘍18 例,復合型潰瘍18 例。對照組男31 例,女27 例;年齡33 ~65 歲,平均年齡(49.07±8.96)歲;潰瘍類型:十二指腸潰瘍19 例,胃潰瘍17 例,復合型潰瘍2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進行腸胃減壓、禁食等治療。此基礎上對照組使用大劑量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5,規(guī)格:40 mg)持續(xù)泵注治療,首次給藥80 mg,之后以8 mg/h 持續(xù)靜脈泵注72 h。
研究組使用標準劑量埃索美拉唑間歇靜脈注射治療,將40 mg 埃索美拉唑與100 mg 0.9%氯化鈉溶液充分溶解混合,1 h 內(nèi)注射完畢,12 h 注射1 次,共治療72 h。
兩組患者均使用Orion Ⅱ-Ohmega 型便攜式pH 動態(tài)監(jiān)測記錄儀記錄pH 達4.0 后持續(xù)時間、pH 達6.0 后持續(xù)時間、pH 達4.0 后所需時間、pH 達6.0 后所需時間及經(jīng)過治療后24 h 胃內(nèi)pH 均值。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住院時間、止血時間及便血次數(shù))及使用埃索美拉唑費用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出血,無潰瘍惡變、穿孔等不良反應的情況。
數(shù)據(jù)以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24 h 胃內(nèi)pH 均值、pH 達4.0 后持續(xù)時間以及pH 達6.0 后持續(xù)時間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胃內(nèi)pH 達4.0 后所需時間及pH達6.0 后所需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H 情況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pH 情況比較( ± s)
pH 達4.0 后持續(xù)時間/h研究組 58 34.98±5.64 52.74±5.36 19.84±3.47對照組 58 29.17±4.71 48.19±4.73 20.03±3.52 t 2.778 2.279 0.145 P 0.007 0.026 0.885組別 例數(shù) pH 達4.0 所需時間/min pH 達6.0 所需時間/min組別 例數(shù) pH 達6.0 后持續(xù)時間/h 24 h 胃內(nèi)pH 均值研究組 58 16.25±3.18 6.35±0.61對照組 58 17.64±3.27 6.28±0.57 t 1.164 0.306 P 0.249 0.760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住院時間、止血時間及便血次數(shù))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使用埃索美拉唑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 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d 止血時間/h研究組 58 6.17±1.46 33.29±5.37對照組 58 6.26±1.52 32.06±5.14 t 0.163 0.610 P 0.871 0.544組別 例數(shù) 便血次數(shù)/(次·d-1) 埃索美拉唑費用/元研究組 58 0.79±0.13 617.92±87.36對照組 58 0.85±0.15 1 693.25±236.94 t 1.202 32.429 P 0.234 0.000
研究組患者出現(xiàn)4 例出血,無潰瘍惡變、穿孔等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0%;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5 例出血,1 例穿孔,無潰瘍惡變等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3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38,P>0.05)。
消化性潰瘍因各種復雜致病因子導致十二指腸、胃發(fā)生壞死性病變,常伴有嘔吐、上腹劇痛等癥狀,而引發(fā)的潰瘍出血屬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5]。消化性潰瘍出血通常受胃酸消化、溶解所致,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是幽門螺旋桿菌導致[6]。目前臨床上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根本是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抗幽門螺旋桿菌、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埃索美拉唑是一種具有抑制質子泵、降低胃酸產(chǎn)生等效果的藥物,通過作用于腸胃和消化道,起到減輕腸胃反流癥狀的效果[7]。
消化性潰瘍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后,會導致血小板緊貼于破裂血管的基底膜周邊,同時觸發(fā)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小板栓子大量形成[8]。由于胃內(nèi)pH 較低,對血小板聚集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致使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加長。經(jīng)研究分析體現(xiàn),經(jīng)過藥物治療后,兩組患者24 h 胃內(nèi)pH 均值、pH 達4.0 后持續(xù)時間以及pH 達6.0 后持續(xù)時間相比均無差異;研究組胃內(nèi)pH 達4.0 后所需時間及pH 達6.0 后所需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可得出埃索美拉唑不同劑量和給藥方式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接近。歸結于大劑量埃索美拉唑持續(xù)給藥首過效應比較低,代謝較為緩慢,抑制酸的效果較為持久,可持續(xù)維持胃內(nèi)的pH 值,所以大劑量埃索美拉唑持續(xù)給藥的患者pH 恢復花的時間較多。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指標(住院時間、止血時間及便血次數(shù))相比均無差異;研究者使用埃索美拉唑費用低于對照組。得出應用埃索美拉唑不同劑量和給藥方式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臨床指標接近。主要是使用大劑量或標準劑量埃索美拉唑給藥,都可以通過作用于腸胃,穩(wěn)定胃環(huán)境的pH 值,保持血小板有效地聚集,胃蛋白酶較為活躍,加快纖維蛋白溶解進而促進血凝固,最終達到加快臨床病癥恢復。另外大劑量埃索美拉唑藥物使用,會加大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颊呓?jīng)過治療后,有可能會出現(xiàn)出血,無潰瘍惡變、穿孔等不良反應。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0%,與對照組患者的10.35%相比無差異;說明應用埃索美拉唑不同劑量和給藥方式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均較為安全??赡芘c埃索美拉唑只抑制質子泵,緩解胃酸機制有關,有利于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大劑量埃索美拉唑持續(xù)給藥與標準埃索美拉唑劑量間歇性給藥用于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治療效果相近,無顯著差異,且安全性良好。但后者使用劑量較少,費用低,有利于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