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Peter 資料提供 / 各品牌 設計 / Jili
潛水表是如今市場的大熱 ,雖然現在人們早已不再將它作為潛水的工具,但它的起源,確實與潛水這項運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潛水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應該是潛水運動的興起。1943年,雅克 - 伊夫·庫斯托與埃米爾·加尼昂共同制作出了水肺的雛形。 1948年后,水肺,即如今世人潛水時常見的氧氣瓶,正式被運用于民用領域。而該設備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類下潛深度的限制,為潛水運動進入民用領域提供了技術支持。鐘表品牌自然也注意到了該現象,其中更有一批先行者嘗試在那個防水表定義混亂的年代嘗試提出潛水表的精準定義。
從如今的規(guī)范來看,潛水表與防水表的概念截然不同,撇開條例不談,兩者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能否為潛水員提供安全保護。對于民用水肺潛水而言,最大的隱患在于潛水時對于時間的掌控,過程中,潛水員需要確保氧氣瓶中有足夠的氧氣,從而能供其在返回水面時進行適當減壓。這就要求潛水表不能向早期的防水表般僅考慮表款的密封性,更需要加設時間預制裝置并確保相關信息的可讀性。該要求提出之際難倒了許多鐘表生產商,甚至有人開盤賭哪家品牌會率先實現,但令人意外的是,早先在防水表中未有顯著建樹的寶珀卻在1952年憑借五十噚腕表達成上述要求,一舉奠定其在潛水表中的歷史地位,更被多數人譽為“現代潛水表始祖”。
寶珀五十噚腕表最初是應法國蛙人潛水突擊隊需求而制,名稱中的“噚”為英制長度單位,而五十噚則代表了表款的防水深度,即91.44 米,該深度為當時水肺潛水的最大深度,其數據亦通過了英國官方測量。隨后與特種部隊合作中的許多趣事都從側面證明了表款的優(yōu)異性能。例如法國蛙人特種部隊在一次實戰(zhàn)演習中,他們的一個潛水員不小心遺失了一只五十噚腕表。在 24 小時后,另一名隊員在海面以下53 米處找到了這枚腕表,經過測試各項指標均準確無誤。而與美國海軍的合作同樣充滿了曲折與驚喜,美國海軍對腕表的規(guī)格及功能要求極為苛刻,以至于美國制表業(yè)內難以找到一家制表廠滿足其要求。當時的寶珀不能直接向美國海軍供應產品,因為后者的要求之一即是供應商必須為美國本土企業(yè)。此時,美國一位鉆石商人艾倫·V·托爾內克開設了一間小型測試實驗室,所以他可以作為美國本土企業(yè),讓五十噚腕表在美國本土接受測試,并獲取認證,從而取得供應商資質。托爾內克與寶珀成功簽訂了供貨合約。于是,“Milspec 1”五十噚作為美國海軍潛水表誕生了。
雖然五十噚腕表隨后與各國軍隊及海洋事業(y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真正使該系列出名的卻是表款的核心技術,畢竟對于水肺潛水而言,時間上的一點疏忽可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仡櫝醮膶氱晡迨畤x腕表有兩點頗為引人注目:第一是表殼,與早先的蠔式腕表相比,它進一步加強了表冠及表殼的防水結構,引入了蠔式腕表中未提及的彈性密封膠圈,從而降低表冠在水下被突然拉出時面臨的滲水風險,并在表背部分特設金屬導槽,以放置螺旋后蓋“O”形環(huán),從而實現雙層阻隔;第二是單向旋轉表圈,其只允許逆時針旋轉的設計確保了潛水員不會因誤觸表圈、錯過上浮時間而釀成悲劇,如今該設計已成為了潛水表的標配。除此之外,早期的寶珀五十噚腕表的旋轉外圈在旋轉順暢性上不如其他品牌腕表,原因在于寶珀特意在表圈中加設了兩個彈簧以防止意外滑動,從而確保潛水員不會提前上浮,保障時間準確;品牌更在旋轉外圈上覆以熒光涂層并整體加設半透明保護層,從而防止旋轉外圈上的熒光涂層因長時間暴露在海水中而遭遇腐蝕,影響讀數效果。正是依托于第一款五十噚腕表的優(yōu)異性能,寶珀于1952年對于潛水表提出的 7 項要求隨后受到了市場認可,即使在今日,仍有許多人視其為現代潛水腕表行業(yè)標準與規(guī)范。
1956年之后的十余年是潛水表技術和潛水表數量井噴的年代。僅就產品層面而言,部分品牌開始逐漸補充或完善先前的潛水表產品線,以帝舵為例,在1954年剛進入潛水表領域,但隨后不久便一口氣推出了7922、7923、7924、7925等潛水表,雖然上述表殼均為37毫米,且未配有表冠護肩,但在十余年的時間里連續(xù)推出多款潛水表,不得不感嘆帝舵進入潛水表領域的決心與大手筆。歐米茄也在1957年推出了海馬300 潛水表,正式開啟了品牌的潛水表時代。這款腕表的雙重密封表冠在壓力之下可以更穩(wěn)固地緊貼表殼,其表鏡厚度也是普通腕表的三倍,因而可承受超過200米的水壓,隨后品牌在海馬300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1960年,第二代海馬300米潛水表問世,1964年,歐米茄再推新作,而這款全新腕表在正式面市之前就被雅克-伊夫·庫斯托應用于其蘇丹沿海兩座水下工作站的海洋活動中。 1965年,日本品牌精工亦憑借首款防水150米的自動上鏈腕表宣布進入潛水表領域,表款不僅配有特別墊圈的可旋轉表圈,更于1966年隨日本南極考察隊出征,品牌在1968年推出了日本第一枚高振頻潛水表,采用一體式無底蓋表殼結構,振頻每小時36,000次,1975年更推出了適用于潛水艙內的鈦金屬潛水腕表,防水600米,采用20余項專利技術。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場突如其來的石英風暴打斷了早先潛水表不斷上揚的發(fā)展態(tài)勢。在以潛水表為關鍵詞搜索這段時期的新品時,只可找到少量諸如泰格豪雅1000系列石英潛水手表、精工石英飽和潛水手表等搭載石英機心的作品,至至于機械潛水表,則基本見不到新作。但若以防水表作為關鍵詞,倒是可發(fā)現不少新品。如今已聞名遐邇的百達翡麗Nautilus、愛彼皇家橡樹系列等均誕生于這段時期,且當時的宣傳海報也切合防水的主題。如此不禁讓人生出時間倒流的觀感,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盛行的防水表再次成為了時代主流。若少 期。十了
20世紀90年代,隨著石英危機的消散,機械潛水表市場也逐漸迎來了復蘇的曙光。但與之前情況不同的是,或許是因為ISO 22810以及ISO 6425的出臺,這段時期的潛水表呈現出了一種不同的發(fā)展態(tài)勢,即定位的明確化。
正如上文所述,在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這20年的時間里,潛水表并非是如現今一般有著明確定位的產品線,其更多時候僅是一種因功能需求而被人為劃分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潛水表與防水表的劃分并非是依某項具有公信力的標準,而是各品牌自定或依實際用途而論。因此,那個年代產品目錄冊或宣傳中將潛水表與防水表混為一談的情況實屬稀疏平常。但如今,一來是因為兩項標準的出臺,潛水表與防水表有了屬于各自的國際標準,兩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清晰;二來隨著潛水電腦的出現,潛水表不再被許多人視為潛水運動時的必備工具。所以,步入21世紀后,與其說潛水表是一項工具,不如定義為一種情懷或者技術展示更為恰當。當然,早先潛水表與防水表并為一談的情況如今已不復存在,潛水表成為了鐘表品牌旗下一條有著明確定義的獨立產品線。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相關產品的層見疊出。但與早先打著“潛水表”名號的作品相比,大部分鐘表品牌在這段時期推出的潛水表作品,無論其是否標有Diver’s字樣,至少在外觀設計上與ISO 6425要求相差無幾,單向可旋轉表圈、夜光刻度等一應俱全。如此設計如今也成為了潛水表的標識性元素,這或許也是ISO6425對于現代潛水表發(fā)展的貢獻之一。
除去外觀設計方面的更改,步入21世紀后現代潛水表在產品層面最顯著的變化或許在于“整合”。此處的整合包含著四方面意思,一為一改早先潛水表零散分布的狀況,將相關作品匯于一個系列,例如浪琴于2007年在康卡斯系列中增設康卡斯?jié)撍酉盗?,將品牌旗下潛水表盡歸此列,產品設計方面遵循品牌一貫的做法,以早先的潛水表為原版進行復刻。二為對原有包含潛水表的系列進行重新設計與包裝,讓潛水表系列的定位更加明確。例如萬國在2004年對產品線重新調整,摒棄了1997年開始使用的GST運動表概念,重新將潛水表系列單獨命名,名為Aquatimer,即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海洋時計系列;泰格豪雅在2003年對競潛系列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在外觀上更靠近ISO 6425的要求;雅典在2015年對整個系列重新劃分,將整個潛水表系列盡歸于Diver。三為在原有潛水表系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原有系列予以擴大,這種情況主要現于在20世紀中后期已有成熟潛水表系列的鐘表品牌,例如歐米茄在已有海馬300這個成熟系列的前提下,于2005年在海馬系列下加設了海洋宇宙子系列,防水深度達到了600米,整體豐富的配色符合該系列時尚年輕的定位。至于無論是在防水表還是在潛水表歷史上都有著赫赫聲明的勞力士,在潛航者和海使型后,并未推出全新的潛水表系列。但對海使型的防水深度不斷升級,從1,220米到3,900米再至實驗款的12,000米。四為許多早先未涉足潛水表領域的鐘表品牌也開始發(fā)力,進軍潛水表領域,這也是涵蓋鐘表品牌數量最多的一類。例如早先以飛行表作為主打產品的柏萊士于1997年以Hydromax宣布進入潛水表領域,更是2017年宣布BR03將取代BR02成為品牌旗下的潛水表系列;早先在防水表領域有著不俗表現,但在潛水表發(fā)展歷程中默默無名的卡地亞也終于在2014年推出了旗下首個潛水表系列,名為卡歷博。
如果說將20世紀中末期的潛水表核心技術總結為表殼表冠的防水以及單向旋轉表圈的設計結構,畢竟夜光等技術不屬于潛水表的轉項;那么步入21世紀后,潛水表的核心技術發(fā)展或許可歸納為防水深度的不斷增加以及復雜功能的融入。首先來看下防水深度。誠然,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有潛水電腦的存在,很少有潛水運動愛好者會佩戴潛水表入水。但正如前文所述,即使在當下,防水深度仍然是各大鐘表品牌彰顯自身技術實力的一個舞臺。若非如此也不會出現市面上幾家鐘表品牌在防水深度上競相追逐的情況。撇開實用性,單就防水深度而言,要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量產型潛水表的防水深度。關于這點,20世紀中后期時,潛水表的常見防水深度為100—300米,彼時600米左右的防水深度就已被冠上“專業(yè)”之名,千米以上的防水深度更是難得一見;但如今,雖然100—300米仍然是潛水表防水深度的主流,但市面上也出現了大量千米以上的量產型潛水表,如果說萬國、百年靈、沛納海、精工等在潛水表歷史上留有足跡的鐘表品牌推出防水深度千米以上的潛水表不足為奇,那么芝柏、西鐵城、帝舵等品牌相關產品的亮相足以說明問題。而這種平均防水深度的上浮,并非單是因為技術發(fā)展所導致的結果,畢竟表殼表冠的常規(guī)防水技術早在20世紀中末期就已成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更多的還是市場的需求或者說部分鐘表品牌希望借此提升自己在潛水表領域的“名望”。第二個層面或許稱之為“極限防水深度”較為恰當。這類作品并非是市面上的量產化產品,更多的主要是因某些特殊需求而專門設計的潛水表。其中,之前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或許是勞力士Deepsea Special Oyster,這款手表在1960年跟隨雅克·皮卡爾等人下潛至10,916米。當然,或許有人會對這款表未搭載排氦閥門而感到驚訝,但要明白,表款當時并未進入潛水艙,因此所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無非為水壓,表款巨大的球形表鏡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在三十余年之后,這項紀錄就被打破,前文所述 的Hydromax以11,100米的防水深度將其刷新,對應的防水技術上文已述。正當人們感嘆這個紀錄締造者的不易時,勞力士于2012年以Deepsea Challenge再度奪回了桂冠。表款跟隨詹姆斯·卡梅隆抵達馬里亞納海溝的底部,即12,000米。這款表對抗水壓的方法其實就是品牌引以為傲的“Ring Rock”結構。該結構的核心就是以具有較高硬度的鋼搭配硬度較軟的金屬鈦來制作表殼,并在殼內設有一層內襯套筒以起到框架支撐的作用。如此設計,使得表殼避免了其在重壓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塑性形變。當然,這款表在BASELWORLD2014上曾經亮相,昔日產品目錄冊中也能見其身影,但51.4mm的表殼直徑、 28.5毫米的表殼厚度、 14.3毫米的表鏡厚度,實在很難讓人想象佩戴這款表時的場景。
在回顧完防水深度后,不妨將目光轉至現代潛水表的另一項發(fā)展趨勢,即復雜功能的融入。提及復雜功能,熟悉潛水表歷史的人們想必清楚該類手表在誕生之初,就與“復雜功能”四字毫無關聯,印象中在20世紀中后期的潛水表中,能與復雜功能搭上關系的似乎只有積家和窩路堅的鬧鈴,但這也是在潛水表與防水表混為一談的年代中的少數派,常見的功能還是三針為主。然而,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或許是因為鐘表品牌期望能以復雜功能換得市場對于旗下潛水表的關注,在1999年,萬國推出了號稱全球首款搭載機械深度計的潛水表,名為GST 深海一號,測量范圍為0-45米,表款防水深度為100米。機械表測水深的基礎原理無非為P=ρgh,常見的設計是在表殼內安置一個空腔,通過空腔內氣體的受壓情況表征深度,并以壓力變化產生的動能推動表盤上的深度計指針。當然,雖然深度測量是目前潛水表搭載的諸多復雜功能中看似最具實用價值的,但關于其必要性,市場上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一派認為該功能某種程度上具有實用性,并且使用上較為方便;另一派則認為在有專業(yè)測量工具的前提下,該功能更多的是一種標志,或者說是吸引人們關注的一項手段。但無論如何,如今,在潛水表中搭載深度計的鐘表品牌并不只有一家,測量范圍為0—80米的積家Master Compressor Diving Pro Geographic,測量范圍為0—50米的萬國深海二號、深海三號,測量范圍為0—90米且能顯示潛水最大深度的寶珀X噚……而在這類產品中,沛納海Luminor 1950 Submersible潛水深度測量手表(PAM00307)的深度測量實現方式別具一格,其通過電子組件完成水深測量,儀中央黃色箭頭指針顯示,范圍為0—120米,最大誤差20厘米。除去深度計,如今也有小部分鐘表品牌在潛水表中搭載鬧鈴功能。而這類作品中,自然少不了積家的身影,防水深度達300米的Master Compressor Diving Navy SEALs符合ISO6425要求,且搭載鬧鈴功能。或許,這是對于Memovox Deep Sea的致敬,表款蘊含的情懷遠大于實用性。至于計時功能,因為防水墊圈的存在,該功能或許是如今潛水表中除三針外最常見的一種?,F代更是誕生了不少搭載飛返計時功能的潛水表款式,例如寶珀“心系海洋”限量版以及沛納海47毫米3日動力儲存飛返計時(PAM00615)。當然,除這些功能外,也有部分品牌會在潛水表上搭載萬年歷。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現代潛水表,也早已不再是工具表。它們延續(xù)了工具表的實用性,但不少潛水表在外觀設計上做得非常出彩,寶珀和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是其中的翹楚。今年,寶珀對品牌的標志性經典時計之一——五十噚系列“無輻射標記”腕表,再度進行精彩演繹。其原型表款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特定款式曾是德國海軍蛙人潛水部隊的制式裝備。表盤上的“無輻射”標記表示寶珀未使用含有鐳元素的夜光材料,這一特殊標志令此款腕表大獲成功。如今,該經典時計與其衍生款式,已成為五十噚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惠英紅飾演的香港高級督察所佩戴的,便是一款1965年生產、帶有“無輻射標記”的古董五十噚腕表。2021年,寶珀五十噚系列推出全新“無輻射標記”復刻款腕表,限量發(fā)售500枚。全新五十噚系列“無輻射標記”復刻腕表重新詮釋了經典原型表款。深黑色啞光表盤上裝點了多種幾何圖形時標,包括傳統(tǒng)圓點、矩形及位于12點鐘位置的菱形標記。外圈刻度環(huán)、指針和表圈上的時間刻度均涂覆了復古風格著色的超級夜光涂層Super-LumiNova,再現了經由時光浸潤的古董時計所特有的復古米橙色調。表盤三點鐘位置設有白邊日期視窗,沿襲了20世紀60年代一款古董腕表的設計。黃、紅雙色“無輻射標記”仍是表盤上的絕對主角,為這款獨具特色的腕表再添點睛之筆。單向旋轉表圈復刻了初代五十噚腕表的設計特征,并鑲嵌當代五十噚系列特色的藍寶石玻璃內圈。不僅如此,表圈的拱形輪廓還有助于提升腕表表面的視覺縱深,為本就具備這一效果的盒形藍寶石玻璃表鏡錦上添花。寶珀還創(chuàng)造出一種理想的極光綠影調用于潛水表。整個過程歷經數十道制作工序,成就極光綠的迷人色彩和光影效果。初始步驟是規(guī)劃腕表外形及視窗位置,之后再分兩個階段對表盤進行拋光打磨。第一階段打磨主要使表盤的表面平整;第二階段則是為了呈現更柔和、光滑、細膩的外觀,以保證表盤具備真正的“高級制表”(MDHH)才能達到的綢緞光澤。接下來,還要進行一系列工序,以實現表盤表面的獨特質感——太陽放射紋飾效果,它賦予了表盤自中心放射而出的光影美感,自然流暢,令金屬具備頂級刺繡般的細膩紋理。之后,工匠們會對計時碼表小表盤進行毫米級凹鑿,并飾以渦狀花紋,以增強表盤整體的視覺縱深感。最后,也是技術含量最高,需要審美與耐心的著色工序。著色時,要為表盤涂覆數十層納米材質鍍層,當光線照到具有紋理質感的表盤,便能折射出設計師預想的色調效果。如此,五十噚深潛器飛返計時碼表的表盤綻放出宛如極光變幻的綠色光影,根據光線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呈現漸變的金屬影調。
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全新蘆葦綠色SeaQ腕表專為活力四射的戶外生活打造,與眾不同的非凡個性,傳承悠久的卓越品質——這是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作品脫穎而出、令人過目難忘的鮮明特質,這也同樣體現在品牌的新品時計中。此次新發(fā)布的SeaQ腕表專為保障深度潛水安全而設計,但同時也可在陸地輕松自如地使用。作為專業(yè)潛水表,它以高度精準性為核心考量,經過各項嚴苛測試的檢驗。極具運動風格的這款腕表滿足DIN 8306和ISO 6425雙重標準對于潛水表的要求,因此也符合德國及全球各項品質標準。無論前方橫亙著何種挑戰(zhàn)與困難,SeaQ是值得信賴的可靠伙伴。高達20巴的防水性能保證SeaQ腕表足以應對氣壓變化,亦如當今活力澎湃的運動男女,無懼多變,穩(wěn)操勝券。品牌自主研發(fā)的39-11型自動上鏈機心精準、可靠、耐用。蘆葦綠色旋轉表圈內嵌陶瓷,超強防刮;指針、數字與時標涂覆Super-LumiNova夜光材料,確保任何光照條件下均清晰易讀。還有一款,冷酷的精鋼結合黃金旋轉表圈,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熠熠閃光的金色數字和指針構成暖色點綴,與深藍色表盤形成鮮明反差。另有不同款式的表帶,可隨心搭配,使腕表更加契合個人 風格。無論是商務晚宴,還是驅車夜行,抑或同友人漫步沙灘——間金 SeaQ 腕表總能成為理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