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萍
教材簡析:
《池子與河流》(統(tǒng)編語文三年級下冊)這首寓言詩點明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磨滅,才能一旦被懶惰支配,就會一無所為”的道理。教師在教學時要從詩歌的文體特點入手,引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池子與河流》的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朗讀去領悟寓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引導自己的行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說一說。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讀”“悟”“用”)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池子與河流》(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讀一讀。讀一讀閱讀提示,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寓言故事是用詩的形式來寫的,稱為“寓言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并通過讀閱讀提示知道寓言故事《池子與河流》是一首“寓言詩”。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要求:(1)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可以借助字形特點或聯(lián)系上下文猜一猜,也可以圈畫起來,讀完后請教同桌同學或者查閱工具書。(2)邊讀邊思考:這首寓言詩中出現(xiàn)了幾個角色?這幾個角色的結(jié)局如何呢?
2.交流互動。同桌學生互相交流并解決讀寓言故事時遇到的問題,教師指名回答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
3.教師范讀課文后指名讓學生讀課文。學生齊讀課文第九小節(jié)。(板書:長流不斷 完全干枯)
設計意圖:本首寓言詩篇幅偏長,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知寓言的內(nèi)容,為理解寓意奠定基礎。
三、品味語言,感受寓意
1.角色朗讀。學生在四人學習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至第六小節(jié),并聯(lián)系寓言故事內(nèi)容想一想:造成“池子”與“河流”結(jié)局不一樣的原因是什么?
2.指導朗讀。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相機出示下例句子指導學生朗讀。
池子:
安閑地躺在柔軟的泥土里,像貴婦人躺在鴨墊上一樣。
任憑人世間忙忙碌碌,我只在睡夢中推究哲理。
河流:
總是滾滾滔滔;一會兒背著沉重的貨船,一會兒馱著長串的木筏,還有小劃子啊小船,簡直數(shù)也數(shù)不完。
3.小結(jié)。學生朗讀后教師總結(jié):池子終日過得安逸清閑、無所事事。河流總是滾滾滔滔、終日奔流不息、過得忙碌、辛勞。
4.思考問題。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六小節(jié)至第八小節(jié),思考問題:河流和池子的志向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池子——得過且過,無憂無慮,貪圖安逸。河流——胸懷大志,奔流不息,給人類帶來利益)
5.明白寓意。池子與河流都有自己的觀點,你更贊同誰的觀點?為什么?(預設:才能不利用就會衰退,就會逐漸磨滅;人一旦被懶惰支配,就會一無所成。)
6.齊讀課文第十小節(jié)。
7.填空。才能不加以利用就會? ? ? ,它會逐漸? ? ? ? ;才能一旦讓? ? ? ?支配,它就? ? ?。
設計意圖:這個寓言故事是以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的,在教學時通過緊扣關鍵詞句與人物語言引導學生從“池子”“河流”不同的結(jié)局與“池子”“河流”不同的生活表現(xiàn)和志向的關聯(lián)中去理解寓意。
四、歸納小結(jié),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學習了《池子與河流》這一課,你想到了哪些有關的名言?
2.讀一讀。出示: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2)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
3.說一說。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
4.回答問題。(學生任選一個問題進行回答)
(1)生活中有沒有像宋國農(nóng)夫那樣心存僥幸想不勞而獲的人?如果有,面對這樣的人,你準備怎么勸一勸他(她)?
(2)在和同學相處時,你是怎樣看待別人的不足之處的?你如何做到與同學和睦相處?
(3)你的身邊有沒有像“池子”一樣貪圖享樂,不努力上進的人?你打算做怎樣的人呢?
5.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裝著許多東西;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許多道理。課后請同學們?nèi)ラ喿x更多的寓言故事,在閱讀中開闊眼界,增長智慧。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