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波
北京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隨著歲月的流逝,雖然老北京依然留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但城墻和城門的形象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模糊。有一位熱愛老北京的本土畫家,他從小生在白塔腳下,長在護城河邊,巍峨的城墻,雄偉的城樓,是其抹不去的記憶。多年來,他研究城垣文化,用畫筆勾勒壯麗的北京畫卷:遠處傳來的叫賣聲,天空中掠過婁鴿的哨聲,不時攪動一下這里的平靜;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鄰里間,長幼中,包裹著樸素的人情。如今回望那時,恍若隔世,時間越久,越覺醇香,畫家用畫筆追尋當年的足跡,與你分享“京味文化”……
1 安定門
“打仗要德勝,進兵就安定”,安定門承載著這首歌謠的使命。其實,真正打仗進的兵車倒不多,而進出城的糞車卻忙得不亦樂乎,這是因為城里的“恭品”皆由此門擔當“安定”之用。那時城里城外涇渭分明,開了城門,無須多走,已是另一番景象。參天大樹掩映下的農(nóng)舍,還有菜畦、玉米地,一派田園風光。在這兒,城內(nèi)的“恭品”自有妙用。
2 朝陽門內(nèi)大街
北京的地標當以城門為最,所有通往城內(nèi)外的街道均以城門位置命名。如果追溯街巷的區(qū)分,元代建都時即已規(guī)定了尺度,以居住為主的叫“胡同”,寬六步(每步1.54米)。以商業(yè)買賣為主的稱為“街”,小街寬十二步,大街寬二十四步。整體規(guī)劃上縱貫全城,整齊如棋盤,布局很合理,堪稱建城典范。后有變化,但仍有據(jù)可循。晨曦中城樓已褪去了暮色,進出城的人絡繹不絕。
3 德勝門
德勝門取吉利之意,“出兵而得勝”。當年慈禧倉皇出逃也走德勝門,看來不行“仁政”,城門也不奏效。此門與其他城門的不同之處是門的朝向,門洞不正對馬路,路是斜的。道路兩側(cè)以經(jīng)營布匹、絲綿產(chǎn)品為主,為內(nèi)城一大特色。
4 院落
文明古國離不開由表及里的體現(xiàn),建筑是我們的儀容相貌。內(nèi)在的仁、義、禮、智、信一直在血液里流淌。每條街巷內(nèi),院落猶如鑲嵌在文明脈絡里的明珠,從廣亮大門到各式如意門,一磚一瓦上的飾件無不說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寓意著平安、福祿、禮孝。不管是張揚的朱紅色還是內(nèi)斂的黑色,都散發(fā)著東方的神韻。
5 歷代帝王廟牌樓
歷代帝王廟位于阜成門內(nèi)大街131號,是保存完整的皇家壇廟,廟前有北京最大的影壁,兩側(cè)各有一座牌樓,匾額上書“景德街”三字。帝王廟牌樓是京城25座過街牌樓中最精美的。當年夕陽西下的時候,梁思成來到牌樓下,向西望炫目的遠山,燦爛的晚霞照在阜成門的城樓上,恰好城樓投射在牌樓中間,雕琢精美的牌樓在落日的映照下,宛若仙境。他驚呼阜成落日,稱其“京都奇觀”。
6 東便門
東便門和內(nèi)城相比稍有點寒酸,但它的搭檔“大通橋”可神氣多了。拱起的三孔橋身上的欄板、望柱皆由潔白玉石打造。連接河岸,寬敞的橋面由巨石鋪就。往來車輦、行人無不感到出入的通達、順暢。背光的東便門與受光的大通橋連成一體,與畫面右側(cè)的角樓相呼應,一眼望去,東南角樓更是渾然大氣,雖不是主角,但外觀的美感已不勝言表。
7 東岳廟牌樓
東岳廟坐落在朝外大街北面,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qū)最大的廟觀,主祀“東岳大帝”,氣勢壯觀。東西各有一座四柱七樓木牌樓,南面一座磚石琉璃彩牌樓,環(huán)伺山門。三座牌樓中等級最高的琉璃牌樓,華美莊重,滄桑歲月已減弱了它昔日的艷麗。陽光下黃綠相間的琉璃飾面上,吉祥圖案由里及表地泛著溫和的光澤,凸顯出古典迷人的美。
8 阜成門
阜成門有“物阜民安”之義。舊時煤炭多出入阜成門,又稱“煤門”。在甕城閘樓墻壁上嵌有漢白玉梅花一束,“梅”與“煤”諧音?!案烦擅坊ā笔蔷╅T一景。箭樓下我畫了許多駱駝,他們可是老北京的功臣。承載了八百年的運輸重任,老北京的繁榮離不開它們負重的步伐。向憨厚、溫順、勤勞的駱駝致敬!
9 廣安門
廣安門又稱“彰儀門”,城樓上有一石雕,呈“三人背面形狀”,“彰儀金人”久負盛名。雪后,陽光初照,大地顯得格外輕盈。與滄桑厚重的城樓形成強烈反差。一隊卸完貨物的駱駝緩緩走來,輕松而愉悅。
10 廣渠門
廣渠門在外城中低矮簡陋。在整個城垣中,廣渠門界定的區(qū)域功能同樣不可或缺,所以仍不失一件有獨立價值的建筑。一隊百姓迎親隊伍穿城而過,喜慶的氣氛與樸素的城樓頗顯親近。
11 胡同里來了馬車
往年,常有裝滿時令瓜果蔬菜的馬車來到深巷中,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大人們按需購買。孩子們在胡同吃著,玩著,眼睛更是離不開那城內(nèi)少見的長臉、大眼睛和拖著蓬松大尾巴的騾馬了。
12 家門口
胡同是人們聊天散步的地方,窄窄的胡同總是透出人情味。凡是搬拿方便的活計,勤快的人總是愛放家門口去做。有的是為避免家內(nèi)的局促,但更多的是習慣。在不經(jīng)意間,生活中的暖意在這里蔓延。
13 賣蟈蟈
每到燥熱與涼爽交替的時節(jié),賣蟈蟈的準出現(xiàn)在胡同里?;\中的翠綠小精靈們振翅轟鳴一起合奏,引來了人們的駐足和購買。驕陽下,樹上的蟬鳴與檐下的小精靈們叫聲連成一片,此起彼伏。
14 前門西河沿
繁華的商肆在前門外大街鋪展開,特色產(chǎn)品與有裝飾美感的門面相映成趣。正陽門外前門大街劃分東西河沿,“河沿兒”在有護城河時,人們說起來那么親切舒服,一說“河沿兒”,喉嚨里都顯得濕潤。如今河沒了,在干硬的柏油馬路上行走的人,又有誰想到腳下的“路”曾是數(shù)百年潤澤這座城的涓涓河水呢?此畫表現(xiàn)前門商業(yè)街一角,繁華已見端倪。
15 街巷
在北京的街巷中,起早的人靜悄悄的,唯有轟起的婁鴿哨聲,提醒著人們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16 商鋪
尺度決定著整體美感,中國建筑的核心精神就是對尺度的權衡。古建筑以梁柱為承重,建筑中的斗拱、雀替和花板等構(gòu)件與柱子共同承受著上部壓力。除了承重外,這些構(gòu)件還可以減少梁枋的跨距,增加梁頭的抗剪能力。
17 書茶館
沿街一字排開的店鋪盡顯魅力,在購物中審美與之同行。在老北京的生活中,除開門七件事外,聽書看戲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娛樂活動并不奢侈。書茶館就在巷子里,只要有閑暇,小曲、雜耍,你只管尋鑼聲而去,定不會失望。
18 通州鐘鼓樓
北京通州最負盛名的地標建筑——鐘鼓樓。此樓前后各有一匾,前書“暮鼓晨鐘”,后寫“聲聞九天”。鼓樓內(nèi)大鐘更具傳奇色彩,飽經(jīng)磨難,悠揚的鐘聲伴隨著運河兩岸的人們度過了數(shù)百年歲月。
19 鮮魚口
在沒有被冰冷的水泥取代時,老北京的原汁原味,一直滋潤浸染著這塊熟透了的土地,聚來趨之若鶩的人們。鮮魚口參差的建筑折射出多樣的個性,美在這里多姿多彩。
20 外城西北角樓
舊照中,角樓的美強烈吸引了我。暮靄中,石雕般的角樓,俏麗的天寧寺塔與之遙相呼應。涓涓的河水在中間流淌,靜靜的木橋連接兩岸,畫面空無一人,一片幽靜,唯有落日的光芒奮力地在逆光的粗獷角樓輪廓上留下余暉。
21 小胡同
胡同空地兒可是孩子們的天堂。不用喊,不用叫,孩子們從不缺席。他們你追我跑,盡享童年之樂。蹦房子、跳皮筋、騎馬打仗……十八般雜耍,能開心就行,玩什么都是興高采烈。此時的胡同里總是充滿著笑聲。
22 小酒鋪
那時很多胡同口都有“小酒鋪”,門面都不大,有的挑幌,有的掛匾,門口蹲酒壇,有的門外“三無”只憑酒香。愛喝“兩口”的,酒鋪跟自家似的,門檻踏破。酒鋪經(jīng)常有外賣,如醬豬尾、羊雜、兔頭等小食品,您只管放心吃。“鋪”與“胡同”相依而存。
23 宣武門
舊時有“左文右武”禮制,兩門有一文一武相對應?!拔摹笔浅缥拈T,“武”自然是宣武門了?!拔闹挝浒?,江山永固”寓意雖好,也只是王朝的一廂情愿罷了。人們更關心的是在失去了防御功能后,留下具有獨立美感的建筑。朝代更迭,城樓閱盡了權力淫威,像浮塵一樣散去。
24 永定門
寓意“永遠安定”的永定門城樓可與內(nèi)城相媲美。是外城中規(guī)模最大,中軸線南端標志性的建筑,重要性不言而喻?,F(xiàn)雖已恢復了城樓,但總聽不少人講“不像以前好看了,怎么那么別扭”,其實城樓沒問題,只是不完整,缺了水系、甕城、箭樓。美必是完整的,才能達到“和諧”。
25 銀錠橋
前海與后海之間,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得名“銀錠橋”。別小看銀錠橋,它在京城可謂家喻戶曉,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當年站在橋上可遙望西山,水光山色,美不勝收。
26 老北京布店
中國的衣冠服飾,歷代被納入“禮治”范圍,服飾按身份地位劃分,最嚴格的是“朝服”與“常服”的規(guī)范。民國初期,政府還頒布了《服制條例》,規(guī)定了“禮服”和“公服”的樣式。在當時的北京城里,布店星羅棋布,老字號長盛不衰,如瑞蚨祥、謙祥益等,但現(xiàn)在很少有人買布料做衣服了。
27 右安門
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右安門,在當年可是鳥語花香、樹木茂盛,門外十里皆泉水,蓮花、牡丹、芍藥香聞數(shù)里,因而“右安花畦”聞名遐邇。寫到這里有些感慨,在箭樓下的晌午一刻,陽光驅(qū)散了寒意,右安門像老人般默默注視著過往行人,大地開始蘇醒,泛起潤意,春天已近。
28 老北京煙行
當“衣食住行”四要素成為生活基本內(nèi)容時,“逛街”就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在節(jié)奏緩慢的年代里,顧盼在招幌林立、散發(fā)著古韻的店鋪中,“逛”是一種享受。老北京煙行一帶是舊京風俗,華燈下人與環(huán)境交融輝映,愜意的普通生活籠罩在光色的美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