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先輩們敬糧食若神明,不容絲毫褻瀆。糧食有生命,也有靈性,吃飯不只是得口舌之快,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人們咀嚼糧食也是咀嚼時光。人與糧食同行,有辛苦,有溫暖,有感恩,有敬畏……
【寫作指導】
先輩們?yōu)槭裁淳醇Z食若神明?因為“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糧食不僅維系著人的生命,而且維系著國之根基、命脈。何謂“社稷”?“社”即“土神”,“稷”即“谷神”。
莊子的《齊物論》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糧食有生命,也有靈性。它是造化之功,更是人之賦予。你敬畏它,它便賜福與你;你褻瀆它,它便讓你遭受“天譴”。為此,人在吃飯的時候,應將它視為與自身平等的生命,去敬重它,愛惜它,“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比伺c糧食同行,有辛苦?!凹抑杏屑Z,心中不慌?!比伺c糧食同行,有溫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人對糧食應有感恩之心。“和諧社會”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和”左邊是“禾(糧食)”,右邊是“口”,就是人人有飯吃;“諧”左邊是“言(說話)”,右邊是“皆(都)”,就是人人都可以說話。人對糧食應有敬畏之心。
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人是吃著一日三餐來清點歲月的,人對糧食的態(tài)度也反映出其對生活的態(tài)度,所以說“人們咀嚼糧食也是咀嚼時光”。當然,對糧食還可以作更深層次的思辨和開掘,諸如“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巴金《燈》),“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只是為了吃飯”。
從寫作內容來說,可以將糧食放在物質層面來寫,也可以升華至思想、精神、情懷層面來寫。從寫作手法來說,可以據(jù)實寫實,也可以采用由實及虛、融虛入實等多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