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琳娜 聶莉莎 楊鷗 劉素蘭 楊福強
導讀:辣椒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發(fā)生會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本文簡要介紹湖南地區(qū)辣椒的常見病蟲害類型,并結合當地實際,從病蟲害防控角度出發(fā),提出了農業(yè)、物理、生物和化學綜合防治方式,為辣椒生產提供技術參考。
辣椒田間生產
作為一種草本植物,辣椒極具醫(yī)用和食用價值[1]。湖南是中國辣椒的主產區(qū)之一,據統(tǒng)計,2019年湖南辣椒種植面積達12.04萬hm2,總產量322.10萬t,占全國辣椒總產量的5%,且湖南省辣椒消費量占全國消費量的10%以上。近年來,由于湖南辣椒種植基地規(guī)模不斷擴大,湖南地區(qū)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辣椒加工體系,因此全面提升湖南地區(qū)的辣椒產量和質量對平衡湖南當地辣椒市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當地辣椒產業(yè)升級的必由之路。作為中國重要的辣椒生產區(qū)域,如何科學有效地應對辣椒生產中的不利因素,減輕病蟲害給辣椒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湖南地區(qū)辣椒種植戶和辣椒生產加工企業(yè)必須重視的首要問題。病蟲害防控要結合湖南地區(qū)不同區(qū)域辣椒生長的具體環(huán)境開展,使其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
湖南地區(qū)辣椒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蟲害主要是蚜蟲。猝倒病和立枯病都對辣椒植株的莖基部造成侵害,最終使幼苗死亡,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猝倒病導致幼苗死亡倒伏,而立枯病致死的植株不倒伏。蚜蟲往往聚集成堆損傷辣椒葉片,吸食辣椒葉中的汁液,使辣椒葉片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觸摸葉片時會有油膩感。蚜蟲還會傳播病毒,使辣椒植株感染病毒病。
從移栽緩苗到開花結果前的階段被稱作營養(yǎng)生長期,這一時期植株生長較為迅速,枝繁葉茂,但易發(fā)生多種病蟲害。主要病害為疫病、病毒病,主要蟲害為茶黃螨、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設施栽培可能還會出現白粉虱。
①疫病 該病為害根、莖、葉片,易導致葉片脫落,嚴重時整株萎蔫枯死,通常果實不發(fā)病。發(fā)病初期,病斑水漬狀,隨即擴大范圍。主要出現在梅雨時節(jié),隨著氣溫升高,降水減少,病癥有所緩解。
②病毒病 在湖南省衡陽市較為普遍,容易導致落花、落葉甚至落果,當地以斑駁花葉型病毒病為主。染病后,植株矮化,葉片逐漸成為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并變硬,頂葉較小,腋芽抽生叢簇狀細小分枝。
③螨類 此類害蟲體積偏小,以橘黃色和紅褐色為主,為害葉背。受害后,葉片形成灰黃色斑塊,不利于植株發(fā)育,還易感染其他病害。
④甜菜夜蛾、斜紋夜蛾 都是夜蛾科暴發(fā)性害蟲,體積偏大,其中斜紋夜蛾幼蟲被稱作“黑頭蟲”,身體多為灰黑色;而甜菜夜蛾幼蟲體色以綠色為主,也有黑褐色和黃褐色類型,其腹部側氣門下線存在明顯的黑白色縱帶。
⑤白粉虱 成蟲體長1.0~1.5 mm,以淡黃色為主,翅面有白蠟粉,休息時雙翅在體上合并為屋脊形,多在植株上部嫩葉背面聚集,吸食植株汁液,導致葉面變形,葉片泛黃直至萎蔫,嚴重時整株枯死。設施栽培時,因溫度高,白粉虱繁殖較快,如大面積暴發(fā),防治極難。
開花坐果階段,辣椒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需求量大,而在這一時期,湖南地區(qū)往往天氣炎熱,蚜蟲繁殖力明顯增強,易造成病毒病暴發(fā),同時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開始侵害果實,導致落果、爛果,不利于辣椒生長,易降低果實品質,造成減產。
該階段病害以炭疽病為主,其病原菌可通過種子、土壤和病株殘體傳播,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易引起辣椒落葉、爛果,其中成熟果實受害嚴重,先出現形態(tài)不一的濕潤病斑,病部稍凹陷,隨后失水干焦,斑面出現明顯的環(huán)紋狀紅色小粒點,后逐漸轉黑,被稱作“火燒病”。高溫高濕條件下,該病害蔓延迅速,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2]。
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湖南各地區(qū)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綜合利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科學、合理、安全地使用農藥,保障辣椒生產安全性。
辣椒苗期立枯病
辣椒病毒病
①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是減輕辣椒栽培過程中病害發(fā)生的有效方法,可根據當地栽培習慣和氣候條件選擇抗病辣椒品種,如長研青香,湘研15號、興蔬201等。
②種子處理 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如曬種、溫湯浸種等。曬種可將種子平攤在涼席或簸箕上,于太陽下曬3 h左右;溫湯浸種是將種子浸泡在55℃溫水中,并不斷攪拌,待水溫下降后洗凈晾干備用。
③田間管理 辣椒栽培宜選擇排灌良好的地塊,可與非茄果類作物,特別是與蔥蒜類蔬菜輪作,或用生石灰對土壤消毒,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育苗前對苗床消毒,培育壯苗,或采用工廠化育苗,確保定植的辣椒苗健壯。栽培期間合理追施水肥或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滿足辣椒對肥水的需求,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植株抵抗力。
①性誘劑 將害蟲性誘劑誘捕器安置于田間合適位置,捕殺鱗翅目害蟲雄蛾,實現集中捕殺靶標害蟲的目標。這種方式主要借助害蟲的性信息素,例如煙青蟲、斜紋夜蛾、棉鈴蟲等,將其引誘至誘劑誘捕器里,進而集中捕殺。一般情況下,選取水盆式誘捕器,塑料盆直徑20~30 cm,用1根細鐵絲橫穿盆口,把性信息素誘芯掛在細鐵絲上并懸空放置于盆口中心,往盆內灌水至八分滿,其后添加洗衣粉,誘芯和水面保持1~2 cm的距離,隨后將水盆置于三腳架上,誘盆的放置高度應超過辣椒植株20~30 cm。一般誘芯的有限期為20~30天,注意更換,每667 m2宜設置2~3個誘捕器。
②頻振式殺蟲燈 基于害蟲趨色性、趨光性以及趨波性,借助頻振高壓、光源和波長達到誘殺害蟲的目的,能夠捕殺諸多類型的害蟲,其中誘殺鱗翅目害蟲的效果最好。近幾年,湖南主要采用的是佳多牌PS-15Ⅱ光控型頻振式殺蟲燈,單個頻振燈的影響范圍為3.0~3.5 hm2,輻射半徑100~120 m,燈與燈之間的距離保持200 m左右,燈與地面的距離控制在1.2~1.5 m。每年4月上旬至11月下旬蟲害發(fā)生期間,以周為單位集中清理燈具及蟲袋,蟲害發(fā)生高峰期則應每隔2~3天清理1次,清理時間選擇在早上關燈后。
③黃板誘殺 規(guī)格通常是20 cm×24 cm,每667 m2設置15~20張,高度應超過辣椒植株15~20 cm。由于白粉虱和蚜蟲均有趨黃性,利用這種方式能夠顯著降低蚜蟲和白粉虱的數量,同時還能起到捕殺斑潛蠅等害蟲的作用,有效防止害蟲入侵。
①天敵 根據湖南地區(qū)主要蟲害的發(fā)生特點以及天敵情況,采取生物防治對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以白粉虱為例,可借助草蛉、麗蚜小蜂等天敵防治[3]。對斜紋夜蛾、棉鈴蟲、菜青蟲等,可在其產卵期釋放赤眼蜂,每667 m2冬暖大棚釋放1.5萬頭,2次放蜂間隔時間控制在3~5天,連續(xù)釋放3~4次。
②生物制劑 利用生物制劑也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措施,如用8000 IU/μL蘇云金桿菌(Bt)制劑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斑潛蠅等,用10億PBI/mL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800倍液防治菜青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大黃素甲醚水劑能夠促進植物成長,有效抑制CMV(黃瓜花葉病毒)以及TMV(煙草花葉病毒)等不同病毒病的侵害。因此,在病毒病暴發(fā)初期,可用0.1%大黃素甲醚水劑500~800倍液噴霧,每15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辣椒白粉虱
①苗期病害 苗期病害以猝倒病和立枯病為主,無論是苗床還是育苗棚室都會出現,發(fā)病前可每667 m2用45%百菌清煙劑或45%速克靈(腐霉利)煙劑250 g閉棚熏煙預防。穴盤或營養(yǎng)缽育苗的,每1 m3營養(yǎng)土添加30%噁霉靈水劑150 mL或95%噁霉靈可濕性粉劑30 g,充分拌勻后裝盤(缽)。發(fā)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②疫病 定植前對土壤消毒,定植后每10~15天噴1次1∶1∶200倍的波爾多液。發(fā)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澆根或用36%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防治,每3~5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③病毒病 預防是應對病毒病的有力措施,辣椒栽培時應及時切斷傳染源,消滅傳播媒介。發(fā)病后,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天噴1次。
④炭疽病 定植前對土壤消毒,翻耕后每1 hm2撒70%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37.5 kg。定植后,每10~15天噴1次1∶1∶200倍的波爾多液。發(fā)病期,可選擇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天噴1次。
⑤蟲害 辣椒蟲害應做到早發(fā)現、早處理,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如生物制劑和化學農藥)進行防治。茶黃螨可用15%噠螨酮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棉鈴蟲以及甜菜夜蛾可用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15000~20000倍液噴霧;蚜蟲、粉虱、斑潛蠅等用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1000倍液防治,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