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不記得最后一次和母親收割莊稼,是收了谷子還是花生?不記得我家最后一次殺年豬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不知道無法進城的老水牛最后被轉(zhuǎn)賣到哪里?我只知道我在浮生里所做的事,無不與家有關(guān),我喜歡那個山旮旯,做夢也只回到那個家,我在城市鋼筋混凝土之上買的家,竟然一次也沒有夢到過。
如果你最近回過故鄉(xiāng),你會發(fā)現(xiàn)祖母的裹腳布,祖父的煙鍋,爺爺?shù)睦珙^,父親的錄音機,奶奶的木衣柜,媽媽的針線籃,兒時用過的葫蘆瓢,放牛裝晌午飯的竹篾飯盒,都收進了村史館,濃縮成一個年代的記憶,物什上每一條紋理都是一個無聲的故事。
離家真的太久了,我只有在半夜才能回去推開那扇只栓了一小根木扣子的大門。那扇門是一道符咒,只許我的靈魂進出我的肉身在外流浪。
生活是步履艱辛的,碰壁的次數(shù)多了,人就變得越來越沉默,我已習慣沉默,喜歡安靜地宅在家里。如果你跟我回故鄉(xiāng),我又精神抖擻,可以陪你在溫暖的火塘邊,喝著自釀的糧食酒聊聊我珍藏的舊時光,在故鄉(xiāng)的日子我是多么幸??鞓贰?/p>
離開意味著去某些東西。我離開故鄉(xiāng),失去了祖輩留給我的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吃的米,吃的菜沒有喝過家鄉(xiāng)水,嚼不出鄉(xiāng)土的味道,想到自己吃的肉可能是飼料雞飼料豬注水牛,吃的菜可能昨天才打了農(nóng)藥,就難以下咽。我想念故鄉(xiāng)的土地,想念故鄉(xiāng)的溪流,想念一切與故鄉(xiāng)有關(guān)的東西。
故鄉(xiāng)寬大的胸懷熨平我的一切煩惱憂愁,或許是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知愁滋味。我和兄長經(jīng)常耗在田野,引水灌溉、蓐草、施肥,這些活計早已嫻熟,我們和母親一樣虔誠地、滿懷期待地等待著土地熟知我們的內(nèi)心,并回報我們累累碩果。蠶豆、麥子、水稻,各有風采,我最喜看稻子著一身黃旗袍,飽滿的身子風姿綽約,陽光中低垂著臉,在水里照鏡子的模樣。如果我的愛是膚淺的,那么母親是用生命去愛,母親愛極了腳下的土地,每天早出晚歸,陪莊稼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陪我的時間。
布谷鳥初叫,母親張羅著犁地耙田撒秧苗,心就掛在那,三天兩頭跑去秧田關(guān)注每棵秧苗的成長。若是碰上天干,火把節(jié)前后才能插秧。那時候的鄰里鄉(xiāng)親做活不談價錢,而是換工,男的耙田,女的插秧,別看大伙笑聲不斷,手里的活計可一點沒落下,十五六個人一天就把我家的田栽種好了。陽光雨露下的秧苗不辜負母親,一天天長大,抽芽吐穗。這下可好了,不光是我們,雀鳥也天天盯著稻田,有鳥兒干脆在谷桿上安家,有鳥兒在田埂邊草窩里安家,我們小心翼翼,不去傷害它們,暫且把它們當做是野外飼養(yǎng)的寵物,直到鳥窩里只剩蛋殼,我們才會把鳥窩拿掉。但是,當幾十只,甚至上百只寵物天天蹲守在田邊,就變成災難。它們飽了,我們得挨餓了。母親除了自己悉心守護之外,用陳年稻草和舊衣服做了稻草人,替她時時刻刻、風雨無阻地守在稻田里,雀鳥似有火眼金睛看穿了稻草人是空心人,便肆無忌憚地在離稻草人幾米遠的地方悶緊頭啄食飽滿的谷子。得另想辦法才行!父親有幾盒老是絞死卡帶的錄音磁帶,母親請它們走出狹窄的家,披掛上陣。磁帶子在竹竿上第一次感受風,它有點興奮有點得意,細長的身段迎風招展,時而群魔亂舞,時而輕緩舒展,時而瀟灑飄飛,果然比稻草人好使,雀鳥稍微收斂了些。我和奶奶在山頭趕著羊群,看見磁帶閃亮的身子蕩得很高,想飛到更遠的天空,聽見它在風中唱著悠遠的歌,那是父輩的青春之歌,我們的少年壯志。
八九月的天輕飄飄的,更高了,只??湛盏乃{,金色的波浪一天比一天沉緩,風琴撫過之處,稻子用輕柔沙啞的聲音合唱,我倚在深秋的懷里,安靜地聞稻子的香味,山的另一邊有什么?有誰和我一樣正在長大?老牛脖子上的鈴鐺聲把我催眠了,竟在攀枝花樹下的稻草堆上漸漸入夢,夢里仍是這片大地。
母親用手捧起稻子橙黃飽滿的身子說:該請人幫忙割谷子了。我自告奮勇要幫忙,但母親要我留在家里幫忙做飯,我和外婆忙到黃昏才終得坐下歇口氣。我家的田地太遠,天黑了大人們才陸續(xù)趕回來,把一袋袋谷子倒在土掌房頂,金字塔似的堆得老高老高。母親兩三天前已經(jīng)把土掌房樓頂打掃得干干凈凈,并用干牛糞加水和成稀泥,仔細糊了一遍,曬干就成了曬糧場。二樓屋里,母親也用牛糞糊過地板了,依墻角用土坯壘了膝蓋高的半圓,用來存放里面豌豆桿蠶豆桿和谷子碾出來的糠。祖先的智慧,在艱難的生活中熠熠生輝。
接下來的幾天,一群人又熱熱鬧鬧地出現(xiàn)在別人家的田里,輪到外婆家收谷子那天,我終于能在田野撒歡,和幾個孩子提著籠子到處追螞蚱,螞蚱機靈地左逃右竄,想逃出我們的五指山,我們可不想在這場游戲里輸了,尖叫著笑著緊追不放。
鐮刀昨夜就被磨得鋒芒逼人,女人們暗地里鉚足了勁舞動鐮刀,誰也不甘心落在后面,耳朵只聽見刀“咔嚓咔嚓”咬斷脆生生的稻穗的聲音,稻穗碰撞的聲音,沉甸甸的稻穗倒地的聲音。男人抽完一支煙的功夫,目光所及之處的田里只剩下一排排的稻谷牙槽。男人們趕緊掄起膀子舉起稻穗在竹編的、木制的簸籃里打下谷子,那此起彼伏的咚咚聲是最富激情的戰(zhàn)鼓。簸籃滿了。孩子們七手八腳的幫忙裝袋,一人捆稻草,只見她把手里的稻草攔腰一抱,抽出幾根捆好,往身后一丟,稻草人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酒饋砹?,黃鎧甲列兵們嚴陣以待,等著黑夜浮上來。
夕陽斜照,歡笑的余音藏進四野的腳印中,白天四處逃散的蟲鳥重返家園,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了,或許它們愣了一會兒,卻欣然接受這種改變。孩子們玩得筋疲力盡,螞蚱籠也裝滿了,回到家,把螞蚱的翅膀去掉下油鍋一炸,晚餐多了一道酥脆可口的佳肴。沒追到的螞蚱最后去哪了?誰也沒有去追究,人們計較螞蚱吃了多少口糧,螞蚱也沒有為死去的家人大肆報復,明年它們還會出現(xiàn),它們依戀這片土地,這里也是它們的家。
夜涼如水,安撫了躁動的一切,山巒、村莊、小河,還有白天被人們驚擾的小動物們,暫且歇下來,各做各的夢,一定還有一些動物失眠,仰望夜空數(shù)星星。
每一個昨天都可能在某個夢里出現(xiàn),飛過千山萬水找到你。
第一家收谷子到全村收割完畢沒花幾天,家家戶戶的樓頂陸續(xù)堆起金山,豐收讓村子歡快,天剛蒙蒙亮,女人們梳洗好出門了,把稻草收到田埂邊壘砌成蒙古包,在幾天前割倒的水稻腳后跟兒挨個摁進一個蠶豆種子,半個月后,田野又是一片綠意盎然,豐收在望。晨曦把露水蒸干,母親鏟開谷堆暴曬,下午我和哥哥放學回家,一人做飯,喂豬喂雞,一人把谷子鏟攏用塑料布蓋上,以防露水浸濕。大人不用嘮叨囑咐,我們心里惦記著呢,自覺做了覺得應該做的事,收拾完家務(wù),兩人拎起水桶去差不多一公里路的菜地澆菜水,完了才去學校上晚讀,那讀書聲夠響亮,地里做活的大人能從讀書聲中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晚讀,認不認真。孩子也是父母種下的莊稼,下的本更多,風險更大,晚年的幸福指數(shù)指望著他們呢!
谷子曬了一周,已經(jīng)完全干透了,可以收進糧倉啦!二樓的地面母親都用牛糞糊過了。母親整天屁股不著地忙碌了大半輩子,圖的就是五谷豐登,谷糧滿倉。谷倉是竹子編制的大籮筐,差不多有個小的母親一般高,里面也糊了牛糞,谷子不會溜進縫隙,三個糧倉裝滿了,剩下的谷子裝在裝過肥料的塑料袋子里,整整齊齊碼好。梁子上掛滿包谷,高粱,還有臘肉,上樓拿東西得小心頭上被豬腿子給踢到。谷糧滿倉,母親的心踏實了。孩子們每年捧回“三好學生”獎狀,父親母親稍有寬慰。
母親心情愉快,做家務(wù)都哼著小曲,我們挨罵的次數(shù)都少了些。黃燦燦的谷子請進了碾米機,黃衣進白衣出,風柜一改往日沉默,咣當咣當?shù)匕压瓤窂拇竺字虚g分離出來。谷糠是家畜的干糧,拌在豬食里,豬兒甩著大耳朵一口一大嘴,吃得痛快、舒心。拌在牛飼料里,它半夜還在反芻回味。
脫殼的大米以各種姿態(tài)調(diào)劑著人們的生活,金色的烤飯團是孩子們的美味,看奶奶從熱氣騰騰的蒸籠里舀出一勺飯,一邊吹著氣一邊捏飯團,是一種享受,飯團擱在火紅的木炭上烘烤出脆皮,放上腌菜或腌鹵腐,那味道永生難忘。過新年,過春節(jié)少不了要打粑粑,打粑粑用的米要三洗三蒸,打出來的粑粑才有筋道。
米糠是魔術(shù)機。母親變戲法似的從中變出一串芭蕉,幾天它前還是綠的。想吃米酒了,沒問題,蒸一屜糯米,放點酒曲密封起來,捂進米糠,一個禮拜后拿出來,便可以吃上爽口的甜米酒。我和哥哥在山上放牛時,摘回來一書包棠梨果、多依果也都藏在里面,有時裝作上樓拿東西偷吃幾個半熟的。這臺天然、安全、節(jié)能的家庭催熟機,創(chuàng)造了很多驚喜,不過也會埋著“地雷”,地雷是小貓埋的,想看看羊屎果、甜木瓜捂熟了沒有,不料抓著一把貓屎,那貓還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蹲在大梁上打著呼嚕,貓以為自己干凈,全世界就干凈。我也常常有貓一樣慵懶清凈的心思,所以成不了大氣候。
田邊的稻草堆不寂寞,小動物們把它當舞臺,放牛娃也喜歡,幾個偷懶的孩子把牛拴在樹上,給牛丟兩捆稻草,自己就跑去玩了,把稻草當敵人、當掩體,玩一場槍戰(zhàn)。女孩用稻草搭窩棚扮過家家。被背回家的稻草用處頗多,母親用它給家禽做窩,給家畜做產(chǎn)床。有可愛的母雞要下蛋了,母親卻沒有注意到它的叫聲和以往不同,沒有幫它做窩,母雞便自己在稻草堆上扒一個窩,下蛋孵蛋,雄赳赳地領(lǐng)著一群雞仔回家,母親才急忙賞賜給它大白米,剁碎菜葉子拌上玉米面好生伺候。
外婆和奶奶用稻草編織草鞋,笨拙的奶奶編起草鞋來動作出乎意料的麻利。草鞋柔軟,伴著奶奶和外婆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她們都是苦命的女人,到蠶絲吐盡也沒有享過清福。我永遠記得她們淳樸的愛,記得她們的嘆息,也記得她們臨走前那留戀的目光,盡管生活艱辛,她們依然真愛著這世界。奶奶放牛羊都穿草鞋,腳指頭常年露在外面,也很少受傷,奶奶還會抽煙,抽煙可以壯膽,我和哥哥跟著她去放牛,在毛針草和石頭果樹叢中發(fā)現(xiàn)一窩小蜜蜂,蜂兒密密麻麻地包裹著蜂巢,奶奶囑咐兄妹倆站遠點,只見她猛吸了幾口煙,拔出腰間的柴刀,疾步上前一手拿住蜂餅前端的樹枝,一手用刀干凈利落地把蜂餅砍下來,等蜂反應過來,我們已經(jīng)走遠了,在大樹下吃著苦蕎粑粑蘸蜂蜜。外婆的手比奶奶的巧,編出來的草鞋更輕巧漂亮,我纏著外婆幫我編織了一雙,穿了幾次后不知被我丟去哪了。外婆腌腌菜的技術(shù)也是一絕,水豆豉比現(xiàn)在流行的“老干媽”顏色更艷,味道更好吃,還有辣白菜包豆腐,都是色香味俱全,那技藝連母親也自嘆不如。可惜,奶奶和外婆都走得早,我還沒有讀大學奶奶就走了,剛參加工作外婆也仙去,所以當我講起她們的好,兒子有點迷茫地說老祖好可憐。
家里的草墩也是稻草編織的,先把稻草麻花辮似的編出來,一邊卷起一遍用長長的木針貫穿縫起來,最后用花頭巾和舊衣服縫一個套子套在草墩上,坐著軟和舒服,后來改成用化肥袋縫套子。那時沒有電視,男女老少看露天電影時,人人手里拎一個草墩,坐久了也不覺得屁股疼。兒時玩具少,草墩是玩具之一,在家里扮家家少不了它。舊草墩被我們當做球從坡上滾下去,看誰的草墩滾得遠,誰獲勝。家禽家畜的產(chǎn)房,牛兒的干糧都還得仰仗稻草幫忙。不管時間的年輪轉(zhuǎn)了多少圈,農(nóng)村人對稻草依然情有獨鐘,草墩被依戀家鄉(xiāng)的農(nóng)村娃帶進城市,許多餐館直接取名“xxx草墩屋”,生意十分火爆,戀鄉(xiāng)情懷是每個家鄉(xiāng)寶割舍不下的情愫。
時間是有良心的,你用心對待的每個日子,它必定回報給你終生難忘的溫暖記憶。
我離開家,像棵浮萍,家是丟了孩子的母親,自從我們離家,她便失去生機,一夜白發(fā)。沒有柴火煙霧繚繞的熏烤,結(jié)實的大梁三五年就腐朽了,用鐵錘木槌夯實過房頂也處處漏雨。世間萬事都會老去,我早已脫掉稚氣,換上魚尾紋、抬頭紋、法令紋、斑斑點點的妝容,不得不允許熟悉的人也換上假牙、花白了頭發(fā),單薄了身軀,不得不讓老屋彎了脊梁。
后院的桑樹依然綠著,年年開枝散葉,但年事已高。母親也不知道她有幾歲,經(jīng)歷過什么劫難,它的腰上有一道刀疤,大概是老祖?zhèn)兿铀诠饪车袅艘粋€枝丫。過去,每逢節(jié)氣,母親特意加餐做包子,先扯來一些桑葉,洗干凈晾在篩子里。我?guī)湍赣H打下手,切紅糖,炒花生舂花生,炒雞蛋。紅糖花生餡、炒雞蛋糯米餡、腌菜餡,不同餡的包子有專屬的造型,每做好一個,墊一片桑葉,蒸出來的包子底不黏蒸籠,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如今,我蒸包子饅頭的時候,兒子也會自告奮勇勤腳快手地幫忙做這做那,只是包子沒有了桑葉,少了一股清香。這樣的包子并不是想吃就可以隨時做了吃,得走十公里路去趕鄉(xiāng)街,父母的兜里又有足夠的錢才能買到面粉。
吃包子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端午節(jié),我們沒有吃過粽子。端午節(jié)吃包子要先去山神樹下燒香祭拜祈福。母親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安康、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回到家把香插在灶臺,才準許我們洗完手可以吃包子?;蛟S是因為有母親經(jīng)常祈福,我們健健康康的長大了。
家人偶爾上火咳嗽,母親摘下新嫩的桑葉,煎水送服。那時不懂母親的苦心,一碗藥總要偷偷倒掉一些,不過服用幾天之后,咳嗽被掐了似的好了。母親還是少女的時候,原本被選中去學習當赤腳醫(yī)生,但生產(chǎn)大隊隊長不許可,因為家里兄弟姐妹多,要母親在家苦工分。后來才知,有人竟然代簽大隊長的名字去學醫(yī)學其他行業(yè),端了鐵飯碗。老實的母親做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老實人果然肯吃虧。
立夏之后,氣溫越來越高,桑葚成熟了,味甜多汁桑葚綴滿枝頭,邀約小伙伴來摘吃也吃不完了,山區(qū)野果多,并不稀罕桑葚。桑葚果容易熟爛,好酒的父親說不如泡酒喝,趕集日他買回冰糖、白酒,桑葚摘洗干凈,晾干水分,精選沒有腐壞的,準備好一個污水無油的腌菜壇子,桑葚鋪底,上面放冰糖,倒入烈白酒密封起來。半個多月后,父親已經(jīng)品上桑葚酒了,顏色緋紅清亮,看得我心癢癢的,哀求父親賞一口,父親用筷子蘸了讓我嘗,我嗆得滿臉通紅,母親嗔怪,父親卻哈哈大笑。喝不了桑葚酒,喝米酒總可以吧?一天下午,奶奶領(lǐng)著我們幾個孩子在家,奶奶煮了紅糖雞蛋甜白酒給我們吃,囑咐我們一人只能吃一點,她就去忙了,忘了是誰提出比賽誰吃得多,我們吃完一碗又偷偷去罐子里每人舀了一碗,等奶奶回來,孩子們一個個滿臉通紅,瘋鬧不已。那是我第一次酒醉。
故鄉(xiāng)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能化憂解煩,拖著疲憊的身心踏上溫熱的故土,身心就放松下來,待上幾天,完全忘了今夕是何年何月。這種感覺是農(nóng)村孩子特有的感情。我換上讀書時代穿過的舊裳,隨父母親下地干活去,汗水從每個毛孔吐出來,微風吹過,無比舒爽,回來吃點粗茶淡飯,吃完飯搬個草墩在房頂上乘涼,夜里睡得特別香,半夜醒來后睡不著的毛病都好了。一家老小搬到城里之后,老家,不再是家,它只是一間獨自腐朽的房子。每年回一兩次老家,每次到了村口的坡頭,我都要停下來久久凝視,家鄉(xiāng)不停地在變化,土掌房一年比一年少,人口越來越少,我的祖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他見證村莊變遷,見證祖國發(fā)展的老人們,也從村里搬到山上,另立門戶。去的人卻永遠去了!我去哪里找他們呢?只有一遍遍翻開相冊,可有的親人根本沒有照過相片;只有一遍遍回憶,可太多太多的記憶被時間之網(wǎng)篩漏、遺忘。
苦,生活真的苦??啵攀巧畹脑?。自覺配上酸甜苦辣的調(diào)料,淡化苦味。
苦,是所有人的,苦的味道各有不同。親戚來到城里聯(lián)系到我,不用猜,準是會小心翼翼地問我有沒有時間帶他們看病,除了看病,很少來城里。他們把生命托付給腳下的土地,土地就以播種、鋤地、收割等各種借口,讓這些樸實的親人們早出晚歸,終年奔忙,苦得一身病,也割舍不下對土地的忠誠,除非下不了床,都要掙扎著挪到地里做著力所能及的事。外婆病重的時候,走幾步路都喘得厲害,舅舅讓她在家好好休息,她反倒生氣了說我們嫌棄她沒有用,照例每天牽著老黃牛出去,老牛懂事,配合外婆慢悠悠的步伐,到了外婆家的菜地邊,外婆把牛兒隨便拴在一株小樹上,就去割草喂牛,牛也不跑,乖乖地吃著周圍的草。一人一牛雖不通語言,卻相互體恤,外婆走了,老牛也被賣到遠方。
有些遠方,我們可以抵達再回來,有些遠方,成了永別。
“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依舊照今人”。經(jīng)歷了諸多生離死別,對“死”,我不再懼怕;對“生”,充滿希望。只希望自己變得強大一點,能給親人更好更多的關(guān)懷;我希望鄉(xiāng)親們來到這個城市,他們的背影不再孤單落寞,有底氣回懟別人的冷言冷語,有能力把想買的東西都能買回去,我希望有一天他們也在城里安個家,我們又變成鄰居,多好。
魯迅先生說“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我愿做一只蝸牛,把家背到天涯海角。
責任編輯:李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