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理
夏季烈日炎炎,酷暑難當,氣溫居高不下,水溫隨著氣溫的升高而節(jié)節(jié)攀升,魚兒在溫度比較高的水里倍感難受。為了生存,它們形成了適溫而居的習(xí)性,會隨水溫的升高而下潛到深水區(qū),或游到水溫適宜的遮蔭區(qū)避暑納涼。水中的溶氧量的多少與溫度的高低成反比,溫度低,氣壓就高,水中的溶解氧就高。反之,溫度高,氣壓則低,水中的溶解氧就低。魚類覓食積極與否與溶解氧的高低成正比,氣壓高,魚覓食積極活躍,咬鉤主動猛烈,氣壓低時則減少運動或趴在水底不動,無索餌欲望。一般來說,溫度超過30℃的晴天、無風(fēng)的沉悶酷熱天氣、刮西南風(fēng)的天氣氣壓普遍偏低。
夏季不宜在雷雨前、沉悶酷熱之時、強對流天氣等氣象條件下垂釣。一般來說,燕子低飛說明當天氣壓較低,不宜垂釣。陰雨綿綿的小雨天氣,連續(xù)多日的恒溫陰天,氣溫不太高、晝夜溫差不超過9℃的天氣均適宜外出野釣,白天氣溫高且晝夜溫差小的晴天出釣時要避開烈日炎炎的午時,宜早晚出釣。
一般來說,夏季夜釣的效果要優(yōu)于白天
水草附近總不會錯
三伏天由于早中晚氣溫變化大,水溫高,水中溶解氧低,魚兒不太活躍,垂釣時間宜由白天改為夜晚。實踐證明,夏季夜釣的魚獲量普遍高于白天,個體也比較大。這是因為夜晚安靜,水溫降低,鯉魚、草魚等大型魚索餌變得積極,趨于靠近岸邊覓食。
夏季野釣,釣點不宜過深,宜選遮蔭區(qū)。所謂遮蔭區(qū),是有蘆葦、蒲草、倒樹等障礙物遮蔭的水域。我曾仔細觀察過院落魚池里的魚在夏季的藏身處,該魚池是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南北走向,約10平方米,東面是假山,假山周圍是蒲草和一些水雜草,最深處1.2米,最淺處約0.8米,池中養(yǎng)有金魚及垂釣帶回的鯉魚、鯽魚,有剛種植的蓮藕。我在氣溫高達35℃左右的三伏天多次觀察到,鯽魚、鯉魚藏身于靠近南邊水深約0.8米的有蒲草、水雜草遮蔭的位置,而非水深1.2米的明水區(qū)。雖然這種觀察具有某種局限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我多年夏季野釣的實踐也證明,釣陰涼區(qū)的魚獲量要比釣無水草的深水區(qū)要多。夏季,水溫升高,溶解氧降低,魚兒紛紛躲入深水區(qū)或陰涼區(qū)納涼避暑,而水越深,溶解氧含量越低,魚在溶解氧含量低的水域活性降低,蟄伏于水底不動,無心吃餌。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進化,魚類與水草結(jié)下不解之緣,水草既可為魚提供豐富的食物,又是魚類躲避天敵的天然避難所,而水草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水中的溶解氧增高,魚類自然喜歡草區(qū)。夏季釣有水草的遮蔭區(qū),水深宜在1.5米左右,過淺的地方水溫偏高,魚兒會避而遠之。
夏季是魚兒快速生長的關(guān)鍵時期,它們食量大,消化速度快,環(huán)境適宜時,幾乎不間斷地游動覓食,只要餌料適口性佳,無論葷素精粗,皆來者不拒。不同魚種食性各異,只有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所以釣者在準備餌料時應(yīng)盡量確保多樣性,要變冬春季節(jié)單一的葷餌為葷素皆有,自制餌、商品餌、原生態(tài)餌多樣齊備,再根據(jù)垂釣環(huán)境和魚種的不同,選用相應(yīng)的餌料。
我在夏季垂釣時一般用自封口塑料袋裝上常用的餌料——市場上賣的麝香米、藥酒米、商品餌、小雞飼料、炒香的豆餅粉、麥麩子、玉米糝、玉米面、蠶豆粉等;吃剩下的米飯粒,自制的發(fā)酵玉米粒、麥粒,烤熟的紅薯,瓶裝的自配藥酒;蚯蚓、紅蟲、螺螄、面包蟲、小蝦,以及當場釣獲的小雜魚……只要是能用于釣魚的東西,多少都帶上一點,以備不時之需。
筆者出釣總會把餌料備全
當肉食類魚種進窩時,釣者宜改弦更張釣肉食類魚種
鯽魚、鯉魚、草魚喜歡逗留于有水草的水域,兇猛的食肉魚類也喜歡躲藏在有水草等障礙物的地方捕獵充饑。釣魚人最常釣獲的是鯽魚、鯉魚、草魚等魚種,若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黃顙魚、鲇魚等兇猛食肉魚類咬鉤,則應(yīng)及時改變對象魚,因為兇猛的食肉魚類會“霸窩”,鯽魚、鯉魚等魚種是不進窩的,繼續(xù)用素餌釣下去收效欠佳,宜改用葷餌釣獲進窩的兇猛魚類。黃顙魚、鲇魚吃鉤猛,胃口大,常把兩枚魚鉤同時吃進嘴里。若有黑魚、翹嘴魚進窩或在釣點不遠處游弋,可用路亞釣法作釣。總之,釣者在垂釣時遇到什么就要釣什么,不應(yīng)拘泥于某一種釣法和魚種而不作應(yīng)變。
天氣悶熱,驕陽似火,氣溫水溫皆高,人在樹蔭下或釣魚傘下汗流浹背,垂釣舒適度嚴重下降。此時,我們不妨改一人一手竿的方式為一人多拋竿的方式。用海竿或磯釣竿釣魚時,爆炸鉤、組鉤、串鉤、麥鉤均可垂釣,釣者安裝好報警設(shè)備,在岸邊或站或臥或刷視頻皆可。
當肉食類魚種進窩時,釣者宜改弦更張釣肉食類魚種
麥鉤組裝完成后的效果圖
夏季,早晚時段釣底層魚可能有所收獲,到了中午,鯽魚、鯉魚或退到深水區(qū)、草區(qū),或紛紛離底上浮,轉(zhuǎn)移至水溫適宜的中層。在垂釣的過程中,如果有魚半路截餌,釣者應(yīng)該及時調(diào)整戰(zhàn)術(shù),下拉浮標(浮力大于鉤鉛墜餌的總重)搜索魚層,浮標在哪個水層有動作就釣?zāi)膫€水層。若見鰱鳙在距離水面七八十厘米的位置聚群游弋,可直接用手竿或海竿釣。要是小白鰷咬鉤較勤,則直接用短竿細線浮釣小白鰷。還是那句話,根據(jù)實際情況釣魚,因魚施釣。
夏季,淡水魚會隨水溫升高而游至體感適宜的水層,尤其喜歡到水深超過1.5米的遮蔭區(qū)棲息,這種情況在三伏天更為明顯。深水區(qū)一般距離岸邊較遠,魚竿難以企及,岸邊有水草、蘆葦?shù)恼谑a區(qū)水又較淺,日照之下水溫較高,不適宜魚兒逗留,于是出現(xiàn)了近岸水域“無魚”可釣的情況。這時,我們就要另辟蹊徑了,不妨上船垂釣深水區(qū)。不過有一點要切記,上船前要做好安全防護,穿上救生衣,釣的時候動作要小,避免把魚驚散。
夏季,人們在火辣辣的高溫天氣里心浮氣躁,坑塘溝渠里的魚兒也相當難釣。小水域由于體量小,易受環(huán)境影響,冷空氣來臨時,水溫下降迅速,三伏天氣溫上升,小水域水溫上升也較快,溶解氧偏低,魚兒身在其中十分難受,活動量減少,食欲不振。當溶解氧低至一定程度時,魚兒會出現(xiàn)浮頭現(xiàn)象。若魚兒長時間呼吸不到充足的氧氣,就會漸漸失去活力,慢慢翻肚,直至死亡。這種情況多出現(xiàn)在坑塘溝渠等小水域,在水庫等大水域鮮有發(fā)生,因為水庫、湖泊等大型自然水域升溫降溫速度較慢,植被覆蓋率又高,高大的樹木和低矮的灌木叢較多,風(fēng)景優(yōu)美,氧氣充足,如同一個中央空調(diào),氣溫水溫相對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大幅升降,溶解氧比較穩(wěn)定,即便在三伏天,水庫里的魚兒也不會出現(xiàn)缺氧浮頭現(xiàn)象,相比小水域優(yōu)勢明顯。人們在平原地帶感覺酷暑難耐,到了山谷中的水庫邊上垂釣還會感到有點涼。所以,夏季釣魚人宜到水庫、湖泊等大型水域垂釣,收獲會優(yōu)于小水域。
“一日溫度三變,釣位餌料三換”,夏季的清晨和傍晚時段溫度低,魚兒舒服,覓食積極,是一天之中釣魚的最佳時段(其實不止夏季,春、秋、冬季也是早晚時段魚情好),而在高溫的午間,魚兒則躲到水溫適宜的位置,造成釣點內(nèi)“無魚”的假象。對此,釣魚人要緊跟魚兒一日三遷的規(guī)律,在魚餌經(jīng)過的路線設(shè)釣點,釣獲遷徙之魚。
此外,一日當中魚兒覓食的餌料味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釣同一片水域,昨天魚兒還喜食香味餌料,今天就喜歡本味的顆粒餌,明天又喜食微酸的發(fā)酵餌。所以,釣者在垂釣的時候應(yīng)備足餌料,以備不時之需,投其所好,引魚咬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