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因
摘要:共情是革命紀念館陳展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影響著展覽的策劃、實施和評價。策展方在籌辦展覽時應充分運用共情藝術,提升展覽的品質和感染力,從而喚起觀眾共情,實現(xiàn)陳展目的。
關鍵詞:革命紀念館? 陳展? 共情藝術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8-0182-04
一、什么是陳展中的共情
“共情”作為生物進化的產物,現(xiàn)多用于心理學領域,被認為是開展心理咨詢的一項重要技巧和必備品質,大意是指個體設身處地對他人的情緒、想法、境遇、經歷等進行感受和理解,并作出恰當?shù)姆磻?。它類似于我們常說的“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對人類的生存生活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對革命紀念館來說,“共情”也是其陳展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隨著現(xiàn)代文博事業(yè)的欣欣發(fā)展,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展覽已成為人們進行情感交流、情緒體驗、情趣陶冶的重要介質,承載著多種“共情”要素。它所涉及的“共情”,不再局限于心理學意義上的共情,是一種能力、過程,也是一種方法、藝術,涵蓋的范圍更廣、對象更多、內容更豐富,且主、客體之間具有一定的循環(huán)性、多重性和同一性。
從博物館學和革命紀念館屬性的角度來說,革命紀念館陳展中的“共情”,主要包括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策展者與陳展對象的共情,即策展者充分了解和感受革命人物、革命事件,形成自己的認知,獲得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共鳴的過程,對展覽內容策劃有重要作用。第二個層面:策展者與受眾的共情,即策展者對展覽受眾的特點、需求、喜好等進行觀察或調研,感悟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對展覽的看法、想法。簡單說,就是了解他們期望的展覽是什么樣的?他們想從展覽中獲得什么?這也將影響展覽內容的選擇及陳列形式的設計。第三個層面:觀眾與展覽的共情,即觀眾在體驗和感受展覽內容、形式、環(huán)境、服務等方面的基礎上,獲得情感或思想上的升華的過程。不同于前面兩者,這個層面的共情,實質上是觀眾與展覽對象即革命人物、革命歷史的共情,甚至包括與策展者的共情。要到達這個境界,除了需要觀眾有正常的認知和溝通能力外,還需要策展方巧妙運用“共情”的方法藝術來喚起觀眾的情緒。因為在大部分的陳展實踐里,策展方是信息的組織者和輸出者,而觀眾只是接收者和聆聽者,所以,僅僅依靠觀眾個人的感觀,是很難達到理想的共情境界的。第四個層面,策展者與領導、專家的共情。革命紀念館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性,其展覽的籌辦往往需要經歷層層審查。尤其是舉辦重大展覽時,需邀請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進行指導,比如召開評審會等。這就要求策展者在策展時必須深入領會領導、專家的意見、想法,進而形成總括式、方向性的意見,運用到展覽建設中。
四個層面的共情在陳展實踐中和諧共生、相互關聯(lián)。從某種程度上講,策展者只有首先與展覽對象、觀眾、領導、專家共情,才能將最核心最要緊最動情的內容挖掘出來,也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共情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出與時俱進、方向正確、觀眾喜聞樂見的展覽。而觀眾也只有在感染力、共情力強的展覽里,才能夠實現(xiàn)思想或情感上的進階,達到與展覽共情的境界、與展覽對象和策展者共情的深度。
二、共情藝術對于陳展的意義
(一)是進行展覽創(chuàng)作的基礎
一個成功的展覽的背后,離不開內容策劃、形式設計和工程實施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力配合,其中內容策劃是第一位的。若要做到內容為王,策展者首先必須與陳展對象共情,把握好陳展對象的“前世今生”,陳展的緣由、目的、意義。在革命紀念館,陳展對象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革命人物的事跡、思想、人格、風范、貢獻等,二是革命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影響、意義等。例如,在策劃有關革命人物的展覽時,策展人首先必須對革命人物的生平作深入系統(tǒng)的了解,不一定要在各個方面都做到細致的了解,但至少要在大的、重點的方面做到爛熟于心。要能夠感悟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偉大精神,在革命人物的作為、思想、風范方面產生情感上和行動上的認同。只有這樣,策展者才能緊扣展覽主題,挖掘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二是策展者必須與有關領導、專家共情,充分了解他們對于展覽的設想和要求。他們是國家方針政策的執(zhí)行者,甚至是政策制定的參與者。所以,聽取和吸收他們的正確意見,有助于快速地找準方向,把握好內容尺度,避免出現(xiàn)差池。三是策展者還必須與觀眾共情。通過線上或線下調查,了解觀眾對展覽的期望和想法,并將他們的建議運用到展覽建設中。如果事先不發(fā)揮共情的作用,那么,制作出來的展覽將是一個沒有人情溫度的展覽。
(二)是實現(xiàn)展覽目的的途徑
辦任何一個展覽都有其理由和目的,不同的展覽有著不同或共同的目的,而同一個展覽又有著一個或多個目的。無論是何種目的,若未能實現(xiàn),則意味著該展覽基本無效。而一個好的展覽,往往離不開共情這個關鍵要素。在實現(xiàn)展覽目的的過程中,共情既是介質也是手段。像我國的革命紀念館,作為文化建設的窗口,主要目的是謳歌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弘揚和傳承他們的偉大事跡和精神,進而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如果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無法與展覽本身和展覽所敘述的革命事件和人物“共情”,那么意味著,展覽只停留在觀眾的視覺表面,沒有深入他們的內心,無法喚起他們的思考和情感。觀眾更加不會對革命事跡和人物精神產生共振共鳴。展覽在他們腦海中只是曇花一現(xiàn),不會留下太多的印象,自然實現(xiàn)不了資政育人的效果和目的。
(三)是檢驗展覽成敗的指標
通常來說,評價革命紀念館展覽好壞的參數(shù)有很多,但觀眾對展覽的評價和反應是最直接的指標之一。要獲得觀眾的好評,革命紀念館就必須要讓展覽能夠抓住觀眾的眼球,保持觀眾參觀的意向和欲望,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展覽的意義。而要做到這些,又必須建立在策展者與觀眾共情、觀眾與展覽共情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那么展覽形同虛設,走近不了觀眾,更無法觸動心緒。觀眾參觀時也將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自然不會產生情感上的認同。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觀眾對展覽滿不滿意,與展覽共不共情,也是評價一個展覽好不好的指標之一。
(四)是提升展覽品質的方法
革命紀念館是人們塑造美好心靈的場所之一。但是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革命紀念館展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直接督促著革命紀念館提升展覽品質。要提升品質,必然離不開共情藝術的作用。策展方不能只寄希望于觀眾的認知和感覺,而應在展覽中巧妙地設置“共情點”,即給觀眾一個喚起情緒的點,讓這個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留住他們的心,讓他們愿意駐足參觀。只有當觀眾為展覽所吸引和鼓舞,受到啟發(fā),產生思考,他才有可能細細品味展覽,達到與展覽共情的境界。所以,共情藝術也是讓觀眾停下腳步繼續(xù)參觀的力量,也是革命紀念館提升展覽品質的方法。
三、共情藝術在陳展中的運用
在革命紀念館的陳展實踐中,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基礎目的是服務和教育公眾。所以,觀眾在陳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客體,而如何讓展覽這個主體喚起客體的共鳴,實現(xiàn)主體的目的、效果和意義,則是策展方必須著重解決的問題。
革命紀念館展覽是融思想性、學術性、技術性、藝術性于一體的,面向人民大眾傳播知識、信息、文化和藝術的,能夠對人們的認知、情感、行動產生一定影響的特殊空間和心靈課堂,也是國家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它面向的觀眾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由于時間和行程的關系,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行色匆匆,在各個景點中不停地穿梭。因此,他們留下來參觀展覽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兩個小時。
例如,在韶山舉辦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展覽體量大、展線長,但是,絕大部分觀眾參觀它的時長不超過一個半小時??梢?,要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內,讓觀眾對展覽或展覽中的幾個點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個有難度的技術活。那么,究竟怎樣利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讓展覽入腦入心,實現(xiàn)觀眾與展覽的共情?這就需要發(fā)揮共情藝術的作用。接下來結合案例“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闡述。
(一)內容上
1.要有震撼的主題
主題是核心思想的凝練和表達,是提綱掣領的抓手。在展覽中,主題一般就是展覽的標題,也往往是最先映入觀眾眼簾的展品。展標醒目不醒目、吸引不吸引人是展覽開篇的關鍵點,它將直接影響著對觀眾后續(xù)的參觀行為和情緒。例如,“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的標題就十分醒目、深刻,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吸引力。其主標題“英烈忠魂”,表達的是為國家、民族利益而犧牲的烈士的英魂、精神,只用四個字,便抓住了人世間最核心最深奧也是最無奈的難題——生與死。自古以來,人人難逃一死,但死的意義卻有所不同,有“重于泰山”和“輕于鴻毛”之說,其中,為了國家、民族、人民利益而死,便是比泰山還重?!坝⒘抑一辍辩澘痰木褪橇涣沂總ゴ蟮臓奚瘢麄兊乃酪忍┥竭€重。副標題“毛主席一家六烈士”更是給人以震撼,訴說著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一家的英勇、無私和偉大。人世間什么最寶貴?是生命!毛主席一家卻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六條生命,這不能不讓觀眾為之動容。
2.要有感人的素材
對展覽來說,有個動人的標題自然是美好的開端,但是,它同樣需要動人的內容來予以支撐、擴充和展開,否則,它將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生硬乏味。內容策劃是策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一項集學術、文化、思想、創(chuàng)意與技術于一體的作業(yè),是一項復雜的創(chuàng)作活動。只有首先有好的內容,才有可能面向觀眾呈現(xiàn)出一個好的展覽。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毛澤民、毛澤覃、楊開慧、毛澤建、毛岸英、毛楚雄六位烈士本身就是強有力的共情要素,能夠抓住觀眾的淚點。他們犧牲的時候都正值他們的華美年華,犧牲時毛澤民47歲、毛澤覃29歲、楊開慧29歲、毛澤建24歲、毛岸英28歲、毛楚雄19歲。策展方在陳列他們的光輝事跡時,并不是也不需要機械地面面俱到、事無巨細,而是在緊扣主題,有邏輯有重點地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夠讓人動容、動心、動情的素材。
例如:一家人圍在火塘邊談論舍家為國的情形;毛澤民在監(jiān)獄里的答詞;楊開慧在獄中的對話;楊開慧被捕前寫下的并藏進墻縫的詩文書信;毛岸英到農村鍛煉時用的镢頭;楊開慧與幼兒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毛澤建遺書;毛澤東悼念亡妻楊開慧的詩詞;毛澤東回答好友周世釗為什么派兒子毛岸英去朝鮮戰(zhàn)場的一段話;毛楚雄少時寫的作文《試述個人的志愿》《小朋友救國方法》等等。幾乎展覽的每一條內容都訴說著烈士們的革命真情或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展現(xiàn)了他們不畏艱難、不畏強權、不畏犧牲的偉大。任何觀眾來參觀時,都能找到各自感動的點。他們當中許多人深深為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所折服,不禁感嘆“毛主席一家太偉大了”“毛主席一家真不容易”“毛主席真無私”“幸福來之不易”有些年長的觀眾參觀時,也不禁落淚,連連說道“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啊”!
所以,要讓展覽喚起觀眾的共情,必須圍繞主題在內容上設置共情的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關鍵是挑選合適的、感人的素材來支撐和展開,并做到重點、亮點內容突出。像“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本身立意就高,是希望通過展示和謳歌毛主席一家六位烈士的光輝事跡和巨大貢獻,來啟迪和教育觀眾特別是青少年,激勵他們珍惜和平,熱愛和擁護祖國,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為國獻力。這樣的立意,基本上也就決定了展覽的走向和共情素材的運用。
(二)形式上
1.要協(xié)調運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設計元素
現(xiàn)實中,觀眾不可能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去觀看所有的實物、照片、文獻、文字等,這時候就需要陳列形式將展品形象化、立體化,這樣不僅有助于觀眾把握展覽的重點,而且有利于緩解觀眾的視覺疲勞。在革命紀念館的形式設計中,應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充分借用感染力強的元素,如聲、光、色、形等,將展覽的基調、氣氛,所要傳達的思想、精神,所要展示的重點、亮點內容,通過簡單明了的陳列語言表達出來。例如,光和色是陳列設計中的帶有“感情”的元素。有光就有色,無光便無色,光與色的結合運用相得益彰,能夠營造展廳氣氛,喚起觀眾的聯(lián)想,影響觀眾的情緒。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色彩的主基調是無彩色系的白黑灰,即展墻白、天花板黑、地面灰。在光的強弱對比的引領下,觀眾走進淡色的展廳自然能夠沉靜下來,并開始將注意力投入到展覽中。而展墻大面積使用白色,一方面能讓展品更加立體、突出,增強空間視覺效果,便于觀眾一眼抓到主要展品;另一方面,白色象征著純潔、忠貞、高貴、神圣,間接地向觀眾展示著烈士們面對敵人毫不妥脅、不容侵犯、絕對忠誠、視死如歸的崇高氣節(jié),以此突出和強化主題。
2.要發(fā)揮背景設計的鋪墊、承接、烘托作用
在體現(xiàn)一些重點展品、事件、精神時,精心設計背景墻,有助于增強展覽的承接性和共情力。例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開篇就以磚雕《祥和一家》為背景,首先勾勒出當年毛澤東兄弟與父母在韶山生活的場景,接著重點突出油畫《毛澤東教育全家干革命》,由此拉開毛澤東一家舍家為國、舍己為民,齊心干革命的序幕,為后面六位烈士的光輝事跡的呈現(xiàn)做出鋪墊。又如,在處理一些體現(xiàn)烈士革命理想和精神的文字上,采用激昂的紅色作為背景色、素凈的白色作為文字色,通過紅與白的強烈對比讓觀眾體會那血與火的年代,革命者為掃除黑暗留下的一抹抹紅。還比如,在敘述烈士被捕或在獄中的事跡時,采用了冰冷的牢房、鐵門、鐵鏈等作為背景設計的元素,從而向觀眾營造震撼場面,展現(xiàn)出烈士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下面對敵人始終威武不屈、寧死不從的革命精神。
3.要適度運用主題藝術品來增強展覽的感染力
雖然博物館界一直強調不能讓藝術品等輔助展品喧賓奪主,搶了實物的風頭,但是,對革命紀念館來說,藝術品恰恰是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革命紀念館陳列的主角往往是一個人/事件或一群人/事件,涉及的面不如歷史博物館廣,館藏文物有限,征集也受限,必要時不得不創(chuàng)作藝術品作為補充。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也采用了不少藝術品。例如:油畫《革命伴侶》《送子下鄉(xiāng)》;雕塑《毛澤東送子出征》;漆畫《女游擊隊隊長》;木刻《楊開慧》;浮雕《英魂永恒》等。這些藝術品都有著鮮明的主題,都是為了更好補充和烘托展覽的主題思想,以增強展覽的完整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尤其是作為尾聲的大型浮雕《英魂永恒》,展現(xiàn)了六烈士目光如炬、英姿颯爽、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形象,從而起到了呼應開篇,總結全展,啟迪當下的作用。
在整個“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內容和形式的各要素是緊密配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內容扣人心弦,形式引人入勝,讓來訪的人感覺身臨其境,不禁心潮澎湃,是一個讓人難以遺忘的展覽。觀眾在一步一行的觀展過程中,能夠感覺到這是一個有骨氣、有血肉、有靈魂的展覽,是一個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展覽。在這里,它有情節(jié)敘述,情緒營造,情感熏染,情懷教化,想要凝聚的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精氣神。就像展覽最后一句話說的那樣:“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總而言之,要讓展覽喚起觀眾的共情,內容策劃與形式設計無疑是最關鍵的兩個環(huán)節(jié)。而如何做到以內容感染人、以空間組織人、以形式吸引人、以目的影響人,就必須掌握各個層面的共情,充分運用共情的藝術,讓觀眾找到共情的點。如果一個展覽不能喚起觀眾的情緒,那么它就不是一個成功的展覽。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