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貴
作為古都,北京城里歷來不缺少鮮花。元明清時期,北京的皇家苑囿以及名剎古寺里,都種有名貴的奇花異草,一到春季,景色宜人,也因此留下了諸多文人雅士的詩文唱和。春風拂面的日子里,不妨一起感受下這些盛開的鮮花背后,藏著哪些動人的故事。
一架藤蘿是岸堂
人們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風貌,總是說“古槐、紫藤、四合院”。紫藤,又名藤蘿,古時稱為虎豆,到南北朝時才稱為“藤”。紫藤原產(chǎn)于我國中部,現(xiàn)全國各地多有種植。因紫藤古樸高雅,芳潔肅穆,古代的文人雅士格外喜歡紫藤,他們植藤、詠藤、畫藤,不亦樂乎。
清代時,宣南有很多文人寓居于會館中,因此,宣南的紫藤很多。如今宣武門外的海柏胡同,又名海波胡同,明代就已存在,當時因有海波寺而得名。清代康熙年間,有兩位文學大家曾居住在這里,一位是朱彝尊,一位是大戲劇家孔尚任。
朱彝尊是《日下舊聞》的編者,他故居院內(nèi)的書房名為“古藤書屋”,因其窗前有一架古藤,為朱公親手所植,其藤枝干蒼勁,紫花垂窗,朱公有詩云:“爽開尋丈地,藤花紫滿檐”。
孔尚任的故居內(nèi)也有一架古藤,孔公有詩云:“海波巷內(nèi)紅塵少,一架藤蘿是岸堂”,孔公稱自己的書房為“岸堂”??咨腥尉褪窃谶@棵紫藤下寫出了《桃花扇》??滴跄觊g,出現(xiàn)了兩個著名的劇本,一個是洪昇的《長生殿》,另一個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當時有詩云:“縱使元人多院本,勾欄多唱孔洪詞”?!短一ㄉ取返氖籽菔窃诤髮O公園的戲樓里,后來后孫公園的一部分成為了安徽會館。
懷柔區(qū)的紅螺寺內(nèi)有植物三絕,其中的一絕是兩棵古紫藤纏古松,人們叫這一奇觀為“紫藤寄松”,樹干旁的一棵古藤有三百多年歷史,西側(cè)樹冠下的古藤也有一百多年。因為寓意“紫氣東來”,自古以來,紅螺寺的“紫藤寄松”就為寺內(nèi)吉祥昌瑞之樹。
卻道海棠依舊
海棠自古就是中國的名花,歷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的海棠詩作。唐代賈耽著《花譜》一書中稱海棠為“花中神仙”,這也成為海棠的代名詞。
海棠原產(chǎn)于四川、云南、山西、陜西等地。古時四川的海棠最著名,有“天下奇絕”之稱。唐代薛能的《海棠》寫道:“四海應無蜀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明代《群芳譜》中也這樣記載:“海棠勝于蜀,而秦中次之”。
隨著海棠種植范圍的擴大,海棠成為文人筆下的常見之物,陸游有詩云:“橫陳錦障闌干外,盡吸紅云酒盞中?!痹谶@些詩詞中,人們最熟悉的要數(shù)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北京作為六朝古都,也不乏古海棠樹,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shù)什剎海北岸、宋慶齡故居里的兩棵清代海棠樹。這里原是清光緒年間醇親王奕譞的王府,再早是康熙年間大學士明珠的府邸,這兩棵海棠為醇親王府時的遺物。另外,在宣外虎坊橋東北的紀曉嵐故居有兩棵名木,一棵為上文介紹的紫藤,另一棵便是海棠。
在海棠文化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紅樓夢》里寫的“海棠詩社”,詩社由探春發(fā)起,主要成員有黛玉、寶釵、李紈、寶玉等人。賈寶玉住的怡紅院東邊是西府海棠,西邊是一棵芭蕉,這就是紅學家們所言的 “一蕉一棠”,海棠的花是粉紅色,芭蕉的大葉是綠色,故為“怡紅快綠”。北京南城大觀園的怡紅院里就有“一蕉一棠”的景觀。
丁香空結雨中愁
南唐中主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有詞云:“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痹诒本┐禾焓㈤_的花木中,丁香花可以說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在古代,寺廟中種植花木,首選就是丁香。北京種植丁香的歷史悠久,在金元時,丁香便出現(xiàn)在皇家宮殿、皇家園林和寺廟等處。
在北京的寺廟中,尤以唐代古剎法源寺和隋代古剎戒臺寺的丁香最為著名。法源寺位于南城,清代南城又多文人,因此,法源寺里“花香爭香客,詩壇聚才人”,來法源寺賞丁香的游人如織,文人們自然也要作詩賦詞贊頌丁香,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丁香詩會”。道光年間,“丁香詩會”最盛。民國時期,印度的著名詩人泰戈爾來北京時,特到法源寺來觀賞丁香。
京西古剎戒臺寺有丁香一千多株,其中二百年以上的古丁香二十多株。這二十多株古丁香是清乾隆年間,他命人從暢春園內(nèi)的丁香堤移來的。暢春園的丁香堤有丁香數(shù)十畝,花開時節(jié),紫白兩色形如花海。
在西城阜內(nèi)魯迅故居的小院有三棵高大的丁香,兩棵是白丁香,一棵是紫丁香。兩棵白丁香為魯迅先生親手所植,現(xiàn)樹上掛著銘牌,寫著:“1925年4月5日,魯迅先生手植白丁香?!边@樣算來,這兩棵白丁香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每逢春季丁香花盛開,白花滿樹,如銀似雪,紫花如霞,芳香襲人。(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