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等人與送人,只有一字之差,給人的感覺卻大不相同。
等人自然是因為有人要來,且多半是已經(jīng)提前約好的?;蚴且粋€萍水相逢的遠客,或是一個久別重逢的老友。無論哪一種,等,都叫人心生期待。
等人的日子,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心情像那春日里的花鳥蟲魚,每一個細胞都是雀躍的,每一個毛孔都是舒暢的。當然,人若是久等不來,那就另當別論了。
送人則不然,縱然寒冬里有暖陽,夏日里有涼風,縱然久旱逢甘霖,積雨遇天晴,送行的人與被送的人心里總有一點難掩的惆悵。因為經(jīng)此一別,不知相見何時,再也不能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想吐槽時也難再找到知己,隨時出現(xiàn)在身邊。于是,越想,心里就越是堵得慌。
長亭外的風景再美,古道邊的笛聲再悠揚,都難以扭轉(zhuǎn)人的心情。
正因為等人與送人之間有如此差異,所以梁實秋先生才會寫道:“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想來,多情如伊,也難消除這別離的惆悵,也難抵擋那相聚的歡喜。
古人在等人和送人這兩件事上顯得特別有儀式感。蘇軾的送別詩寫道:“佇聞東府開賓閣,便乞西湖洗塞塵?!痹诖蹇?,在渡頭,翹首以待,好不容易等來了遠客,第一件事情便是設宴款待,以好酒好菜慰勞長途跋涉、風塵仆仆的旅人,稱為“洗塵”。而分別時,餞行十之八九是免不了的,只是食物的味道多了些許傷感。至于地點與形式,有灞橋折柳,有南浦話別,更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十八相送。因為心里舍不得,所以依依惜別,多留一刻是一刻吧。
春天的百花齊放,冬天的白雪皚皚,世間的榮枯、冷暖,在一道人影出現(xiàn)或者消失的時候,帶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摘自2020年7月19日《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