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斐莉
[摘 要]口述史是通過歷史事件親歷者口述歷史記憶而保存的口述歷史史料。它產生于受訪者與采訪者的訪談互動,是雙方共同參與、雙重構建的過程。當前,我國口述史法律倫理體系不夠健全,從長遠發(fā)展來看,要防患于未然,避免矛盾糾紛的產生,最大程度上確保受訪者與采訪者等各方的合法利益權限。音樂口述史作為口述史的特殊領域,在研究過程中必然涉及法律倫理方面的問題。爬梳國內外口述史法律倫理學術文本,吸收借鑒大口述史及音樂口述史實踐操作經驗,是構建音樂口述史規(guī)范性法律倫理框架思路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音樂口述史;法律;倫理;操作規(guī)范
口述歷史通過采訪的方式,運用電子技術等媒介設備記錄和保存受訪者信息敘述的過程,是親歷者“個體在場”1的訴說。楊祥銀認為:“口述歷史作為一種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或目擊者的回憶而保存的口述證詞,它產生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互動中,其凝結了雙方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作?!?口述歷史是訪談雙方共參共建的過程,這就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綜糾纏”3的關系。在訪談結束后,受訪者的音視頻記錄、原始抄本,以及后期建立在訪談之上的“非虛構”創(chuàng)作,如期刊、書籍、傳記、紀錄片等各種形式的出版物,它們的使用和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著相關法律和倫理問題。目前,我國口述史日益發(fā)展,但也伴隨著眾多問題產生,在口述史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口述史文本資料亂用、冒用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這些都是口述史法律倫理體系的不健全和采訪者相關意識的淡薄所致。即便在當下沒有產生相關法律倫理矛盾,也不能預期今后不會發(fā)生,我們要將法律倫理體系貫穿口述史研究的始終,做到“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音樂口述史作為口述史學研究的特殊領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亦存在較多法律倫理問題,很多內容、方法游走在法律倫理邊緣,甚至觸犯底線,與口述史工作的學術原則相悖。本文基于法律倫理視角對音樂口述史實踐操作規(guī)范展開探索,提出規(guī)范性的法律倫理框架思路。
一、國外口述史法律倫理體系發(fā)展簡述
現(xiàn)代口述史學發(fā)端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以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的創(chuàng)建為重要標志。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興起于加拿大和英國,到八九十年代以輻射形向世界各地延伸。本文以美國、英國和新加坡三國為例,梳理其口述歷史相關法律倫理發(fā)展體系文本。
(一)美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倫理體系
口述歷史最先興起發(fā)展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其標志性的事件是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的創(chuàng)立。作為口述歷史的發(fā)端地,美國口述歷史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取得了頗為豐富的成就,各類口述歷史項目層出不窮,如總統(tǒng)圖書館、少數(shù)族裔、婦女史、社區(qū)史、勞工史、家庭史等。經過七十多年的不斷發(fā)展,美國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口述歷史法律倫理體系,其中最重要的組織就是美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Oral History Association,簡稱OHA)。
美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OHA)創(chuàng)建于1967年,作為全國性的口述歷史組織,OHA為口述歷史的學術發(fā)展和推進提供了交流平臺?!翱谑鰵v史協(xié)會旨在推展口述歷史,將之視為一種搜集和保存歷史資料的方法。此一方法乃是通過錄音訪談那些曾經參與過去事件和生活方式的人來完成口述歷史的。協(xié)會鼓勵制作和使用口述歷史的人體認某些確切的原則、權利和義務,以便制作出有憑有據(jù)、實用可靠的材料。這些包括了針對受訪者、專業(yè)本身和社會大眾等所應盡的義務,以及贊助機構與訪談者彼此之間的義務。”1從創(chuàng)立之時起,“該協(xié)會一直致力于規(guī)范口述歷史實踐原則、標準與評估指南,其核心目標是盡可能預防法律風險與維持更高的專業(yè)倫理”。2
在OHA成立的第二年,就首次頒布了《口述歷史目標與指導方針》(Goals and Guidelines),該方針詳細概述了相關訪談者、受訪者、贊助機構相互之間必須遵守的原則、權力和義務。 OHA于1979年通過了《口述歷史評估指南》(Evaluation Guidelines),旨在評估口述歷史項目的規(guī)模和用途,并于1989年和2000年進行兩次修訂。3OHA在2009年10月通過的《口述歷史的原則和最佳實踐》取代了《口述歷史評估指南》。包括訪談者對受訪者應盡的九項責任;訪談者對于公眾、贊助機構及專業(yè)本身應盡的七項責任;贊助與檔案保存機構應盡的四項責任。2018年頒布的《口述歷史協(xié)會原則和最佳實踐》是時代的產物。自從1968年《口述歷史目標與指導方針》發(fā)布以來,美國口述歷史的理論和實踐變得越來越復雜、細微,這受其從業(yè)者基礎的擴大和學科知識范式的轉變影響。2018年的《口述歷史目標與指導方針》在其文檔使用中強調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要道德規(guī)范文件來定義我們領域中的工作,供有興趣了解口述歷史工作者參考和使用。美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的《口述歷史協(xié)會原則和最佳實踐》是美國各個機構口述史研究的重要參考規(guī)則。
作為世界領先的口述歷史實踐和教學中心之一,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CCOHR)已成為世界口述歷史研究的標桿機構。CCOH由哥倫比亞口述歷史研究中心(CCOHR)和哥倫比亞口述歷史檔案中心(CCOHA)聯(lián)合完成其任務。CCOHR設在INCITE,負責管理口述史項目研究議程,其目的是“記錄獨特的生活歷史、記錄主要歷史事件和我們時代的記憶,提供公共程序以及跨學科研究”。4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一直是學者、學生、活動家、藝術家以及其他許多人探尋紐約市和世界鮮活歷史的資源。CCOH在口述歷史研究過程中,十分重視法律倫理規(guī)范,口述歷史工作者在口述歷史實踐中必須履行一項不可或缺的程序,那就是法律授權協(xié)議書的起草、簽署與執(zhí)行問題(見圖1)。
該協(xié)議是CCOHR中心的“口述歷史協(xié)議”,共計六條內容,明確了雙方的權責關系。第二條允許訪問者或訪問者批準的第三方以電子、印刷或任何其他方式使用作品,且該許可將在版權期限內延續(xù)。第四條受訪者同意采訪者以不同的方式(復制、展示、分發(fā)、廣播和數(shù)字化)使用受訪者的姓名、肖像、圖像、聲音、錄音和筆錄等。第五條明確了該協(xié)議對受訪者及繼承人,遺囑執(zhí)行人和受讓人具有同等約束力。最后一條表明權責雙方同意該協(xié)議的所有約定,并簽字生效。CCOHR中心的“口述歷史協(xié)議”對權責雙方的采訪信息、版權使用、版權信息等相關法律內容做出規(guī)定,這對于國內口述史協(xié)議由法律文書擬定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二)英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法律倫理工作流程
英國口述歷史發(fā)展悠久,在現(xiàn)代口述史學發(fā)展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教授、英國圖書館國家聲音檔案館(British Library National Sound Archive)國家生活故事收藏(National Life Story Collection)的創(chuàng)始人和英國口述歷史學會(Oral History Society)官方刊物《口述史學》的創(chuàng)辦者保羅·湯普森先生,他的口述史學理論專著《過去的聲音:口述歷史》(The Voice of The Past: Oral History,1978年首次出版,2000年第3版。)至今仍然是口述史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可謂是進入口述史學門檻的“金鑰匙”。1英國現(xiàn)代口述史學研究領域眾多,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教學等各個領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英國口述歷史學會成立于1973年,是致力于推動口述歷史收集和保存以及研究口述史學自身理論和方法問題的國家性組織。學會針對口述史法律倫理,制定了相關指南書籍《你的口述歷史符合法律倫理嗎》(又稱《英國口述史法律倫理指南》),從準備訪談的道德考量到訪談后的協(xié)議簽署,對口述史的法律倫理操作做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范?!赌愕目谑鰵v史符合法律倫理嗎》指出被訪者必須對采訪者有基本的信心和信任,這種信任是建立在被訪者利益的法律和道德框架內,該指南可確保實現(xiàn)這些目標?!赌愕目谑鰵v史符合法律倫理嗎》主要包括規(guī)范條款和常見問題解答兩部分,前者主要有15條,分為著作權的概念、受訪者的權利、口述史學家的權利、協(xié)議的簽訂、口述檔案的長期保存、口述檔案的網絡獲取與“云”存儲等;后者列舉了著作權保護工作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共19條,如受訪者拒絕簽訂著作權協(xié)議書怎么辦、著作權如何劃分等。2
口述歷史協(xié)會在訪談實操中,有詳細工作流程(見圖2)3,從該流程圖中的第七部分“受訪者與采訪者簽署訪談協(xié)議”,可以看出法律倫理在口述史采訪過程的重要性。
如上所示,英國口述協(xié)會規(guī)定任何參與口述歷史采訪和后期資料保存的所有人都應采取上述步驟,尤其是在法律倫理方面,各方更應借鑒指南內容,簽訂法律協(xié)定,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從采訪前的準備、采訪中、采訪后、存檔使用這幾個方面,厘清權責關系,避免糾紛產生。
(三)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法律倫理體系
新加坡口述歷史發(fā)展于20世紀60年代末。在發(fā)展初期,沒有清晰的口述歷史方法學的概念,訪談方式不規(guī)范,未能形成專業(yè)、系統(tǒng)的操作體系。1979年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成立,其隸屬于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屬下的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成立宗旨是在收集和保存口述歷史訪談錄音過程中,供學者參考或者通過出版刊物、視聽教材、展覽,傳播口述歷史、做國民教育活動,同時也通過舉辦講座、工作坊和研討會教育民眾。①新加坡檔案館不斷發(fā)展,在大量的實踐中不斷完善發(fā)展,形成較為完備的口述歷史實踐操作流程,其中就包含法律倫理研究。
作為公共和專業(yè)機構,口述歷史中心在采訪過程中以及在與受訪者交往時,必須密切關注職業(yè)、道德及所有權問題。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口述歷史中心,在采訪之前,發(fā)送邀請信件、起草項目文書,并與受訪者進行開放和坦誠的溝通,解答并消除受訪者可能存在的疑慮。采訪者有責任強調有關信息,包括采訪目的,誰能查閱采訪記錄,采訪記錄如何保護,受訪者的版權等。采訪者還應解釋他所供職機構的做事準則。②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口述歷史中心對于采訪協(xié)議提出書面協(xié)議、口頭協(xié)議和非簽協(xié)議三種。
書面協(xié)議:1.制作采訪記錄表,受訪者可以自由選擇公開哪部分采訪記錄。2.采訪開始之前,受訪者可以匿名向社會公開訪談內容,但并不鼓勵此種做法(研究者需得知資料的來源屬性)。3.采訪協(xié)議簽署之后,要為受訪者提供一份,以備日后參考。4.簽署“訪談使用權”(見圖3)??陬^協(xié)議:不強求簽署書面采訪協(xié)議,在采訪結束之后,利用電子設備錄下項目資料利用的口頭協(xié)議。非簽協(xié)議:與他錄音資料一樣,采訪錄音的版權歸受訪者和采訪者雙方共有。具體來說有兩種版權屬于受訪者的口述話語版權和屬于采訪者(獨立研究者)或其代表的組織的錄音帶版權。如果受訪者簽署了轉讓版權的協(xié)議,那么采訪者或其代表的組織將擁有采訪記錄的全部版權。如果沒有簽協(xié)議,采訪記錄要服從新加坡版權法對于演說錄音的規(guī)定,受訪者持有版權直到他去世后75年。③
上圖為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口述史訪談使用權(樣本)書,受訪者在接受口述史訪談之后,訪談內容、版權以及后期的抄本都歸屬于新加披國家文物局下的口述歷史中心,針對訪談錄音的信息公開,口述歷史中心為訪談者提供三個參考選項,受訪者可在這三項中進行選擇,確保各方的合法權益,是值得學習操作的范本。
二、口述史法律倫理實踐操作案例
口述史是國內學術界的一個熱點和亮點,各學術領域開展的項目層出不窮,成果比比皆是。下文通過分析口述史實踐操作案例,提出音樂口述史法律倫理框架思路。
楊曉的《蜀中琴人口述史》制作,在實際操作中經歷了八個步驟。第一步,文獻調研;第二步和第三步是確定受訪者的名單;第四步,實施訪談;第五步,口述材料整理;第六步,口述文本整編;第七步,請受訪琴人審閱口述文本初稿;第八步,與琴人們也逐一簽訂《口述材料使用設限協(xié)議》。楊曉指出,協(xié)議的簽訂明確規(guī)定了口述者、制作人與出版方對各種口述材料與最終文本的責任、權利與義務,這在口述史的倫理規(guī)范上是至為關鍵的一環(huán)。1陳墨在編纂《中國電影人口述歷史叢書》時起草了《叢書編輯條例》,大家參與討論,通過之后就按照該條例執(zhí)行,條例的第一部分是關于法律和倫理,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丁旭東在閱讀相關理論、比較中外學術實踐研究后,基于大量“口述音樂史”實踐操作之上,在《“口述音樂史”學術實踐的六個操作關鍵》一文中,提出了操作的關鍵步驟。文中第六關鍵點是“基于信任基礎上的相關協(xié)議簽訂”,它所涉及的協(xié)議有三種:第一種是受訪人簽署的委托出版協(xié)議;第二種是口述訪談資料的使用設限協(xié)議;第三種是次生協(xié)議。丁旭東指出,“簽訂相關資料授權使用協(xié)議,是保障口述史料合法利用與相關參與人合法權益的關鍵?!?湖南圖書館2008年開始進行“湖南抗戰(zhàn)老兵”口述歷史專題研究,并出版了《不能忘卻的紀念——湖南抗戰(zhàn)老兵口述錄》,在書末對目前圖書館界口述歷史工作存在的制度問題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有關“口述歷史的相關法律缺位”。書中指出“圖書館口述歷史工作的內核是挖掘深藏在人們頭腦里的記憶,而這些記憶是由人和事所組成的,它的開展不可避免地牽涉到著作權、隱私、名譽等法律問題,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針對口述歷史的法律來約束、指導采訪人的行為,口述歷史工作很難在法律層面上做到規(guī)范化、程序化”。
可見,口述史項目中關于法律倫理規(guī)范已經被重視起來,諸多學者也有意進行探討。下文將針對“音樂口述史”實操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法律倫理問題進行簡要論述。
三、音樂口述史的法律倫理體系流程
(一)資料采集
資料采集是音樂口述史項目實施研究的第一階段。音樂口述史的資料采集包括訪談生成的口述史料和與訪談內容相關的資料采集工作。這一階段工作是確保后續(xù)工作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一步,直接影響整個口述史的質量。其中,口述訪談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所在,主要參與者是采訪者與受訪者(受訪者背后的機構、單位以及其他主體)。正是參與主體之間的復雜性,決定了資料采集內容的重要性和歸屬性。根據(jù)訪談中是否存在信息互通,可以劃分為自敘式訪談和交互式訪談。3自敘式訪談是指由受訪人單獨敘述完成訪談,采訪者負責訪談記錄,毫無疑問,版權歸受訪者所有。在交互式訪談中,采訪者與受訪者以一問一答的互動形式呈現(xiàn),凝結了雙方共同的成果。我國《著作權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合作作品是由兩人及以上完成并能夠體現(xiàn)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合作者共同享有著作權。因此,在交互式訪談中,著作權應由雙方及多方共同享有。
美國口述歷史工作者在口述歷史實踐中必須履行一項不可或缺的程序,那就是法律授權協(xié)議書的起草、簽署與執(zhí)行問題。4英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有關口述史版權法的信息內容主要包括:版權擁有權、版權期限權和官方版權三部分內容。5因此,采訪者在訪談之前應向受訪者解釋訪談的內容和形式,并在訪談結束后盡快當面與受訪者簽訂訪談協(xié)議。同時,訪談協(xié)議應該明確規(guī)定訪談錄音資料著作權的所有者的權力和義務(見圖4)。
上圖為課題組與作曲家張小夫簽訂的“授權委托書”。筆者以參與“張小夫音樂口述史”采訪為例,課題組在采訪內容結束之后,與受訪者張小夫簽署“授權委托書”,同時整個團隊成員也簽署“保密協(xié)議書”,承諾對口述史采訪涉及的任何信息、數(shù)據(jù)妥善持有并嚴格保密,未經項目組授權,不可向第三方披露。
(二)資料保存
音樂口述史的資料保存是對第一階段資料采集過程中收集的口述歷史相關文件進行妥善保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倫理問題的核心就是保存機構,保存機構在這一過程中擔任著重要角色。采訪者或其所屬機構,不能滿足專業(yè)保存的要求,一般移交專業(yè)機構進行保管,以便于后期口述史料的開發(fā)與利用。口述史料移交入庫之后,專業(yè)機構就要對其建檔保管,因此口述歷史資料就具備了口述歷史檔案屬性,就將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實施辦法》等相關法律條例的制約。
作為權威機構的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中心,將采集到的大部分手稿和錄音磁帶,都存放在巴特勒圖書館進行專業(yè)分類、編目保存。而在國內,音樂口述史發(fā)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音樂口述資料大部分是個人保存,但也有由專門的保管單位進行保存的,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也保存了大量的口述歷史資料。音樂口述史資料保存大致分為移交、歸檔、編目、數(shù)字化這四個步驟。
音樂口述史目前還沒有專業(yè)的口述史資料保存機構,筆者所參與的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中國音樂口述史——著名音樂家訪談錄”在對不同受訪者采訪之后,課題組會將采訪前收集的資料,采訪后的錄音、抄本以及受訪者提供的相關書籍、圖片、手記、手稿等進行打包分類、備份(見圖5)。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相關法律倫理問題主要是采訪抄本及采訪成品(如影像視頻、學術論文、書籍等),課題組會將采訪抄本進行整理,供受訪者查閱,對于受訪者不愿向公眾展示的內容,課題組會遵循受訪者意見,進行刪減。在相關成品出版之前,課題組也會將未公開發(fā)表的成品交付受訪者審定,受訪雙方共同商討,達成協(xié)定。
(三)資料傳播
口述歷史傳播形式多種多樣,各種新式媒體層出不窮??谑鰵v史資料傳播過程中一旦涉及法律倫理問題,結果就會變得復雜且難以預料。音樂口述史進入傳播階段以后,實際上就對保存機構提出了一個更高的標準,拓寬了保存機構的業(yè)務功能。
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它理所當然成為口述歷史傳播的重要途徑。數(shù)據(jù)庫的檢索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足不出戶、隨時隨地的口述史資源訪問是口述史最新需求。隨著多媒體的迅速擴張,口述史音像資料已經成為制品上傳至網站。這不僅是最適宜數(shù)字化的口述史,即便是最傳統(tǒng)的檔案館都陸續(xù)搬上了網絡。但由于網絡機構缺乏審查機制,會出現(xiàn)網絡資料亂用的現(xiàn)象??谑鰵v史在傳播的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境遇,數(shù)字時代一方面加快了傳播速度、擴大傳播路徑;另一方面,口述歷史信息傳播存在安全問題,口述資源和一些負面信息會被無限放大。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要權衡處理其中潛在性的問題。
作為音樂口述史研究者和參與者,我們身上都負有道德義務,這些義務不僅針對口述歷史實踐與研究方法,而且還涉及到資料的傳播共享,這其中也多包含了多重關系原則。從采訪者和受訪者到資料管理員和研究員,從準備與溝通、合作——口述歷史訪談、管理——口述資料的保存和訪問等,所有的過程和參與口述歷史工作者,都將成為相互責任網的一部分,以確保尊重敘述者的觀點、尊嚴、隱私和安全。
四、總結和思考
在音樂口述史實踐過程中,不論處在工作中的哪一個階段,都應當重視法律倫理問題,厘清各方關系權責,規(guī)范實踐操作。“音樂口述史”作為探秘人類心靈的一項工作,如不能在具有法律效用的協(xié)議規(guī)定下開展工作,其必然行之不遠且隱患無窮,所以,這項工作雖然容易被人忽視,但非常必要、十分關鍵。1目前我國尚無針對口述史法律倫理規(guī)范的指導,口述歷史項目的開展大多處于“放養(yǎng)”的狀態(tài)。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不斷增強,口述歷史學者已逐漸意識到項目開展過程中法律倫理的重要性,借鑒國外經驗進行有益探討。囿于自身專業(yè)限制,在跨學科法律倫理問題探討中有較多不足之處?!耙魳房谑鍪贰狈蓚惱韺W術實踐的規(guī)范問題需要更多專家、學者的實踐介入,進行專業(yè)理論探討和總結,從而實現(xiàn)“音樂口述史”學術工作規(guī)范的科學理論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