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溆淋
人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語學習也是如此。學生要想在特定的時間里取得最大效益,必須教會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英語的策略,只有學習方法正確了,學習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當前學生英語學習中,仍然存在著費時低效的狀況。本文將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性策略。
一、重視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改進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而學生的學習方式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好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外,有意識去培養(yǎng)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學習,與同伴合作學習及形成探究式學習,這些方法需要教師耐心去培養(yǎng),長期指導。對于中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遠比教師向學生死板去灌輸知識有效得多,而這三種方法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去關注學生屬于哪一類型,教師要有意識去輔導他們,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他們才會逐漸養(yǎng)成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模式,這對于學生今后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非常重要。
二、注重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狀態(tài)的培養(yǎng)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要通過學生的參與程度來體現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得不夠,就談不上主體。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全過程,既要看學生參與的人數是不是大多數,是否涉及學生的各個層面,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又要看學生是否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間上是否有保證,還要看學生在參與教學中解決的問題是不是深層次的問題,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還是被動參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程度的高低,是決定英語學習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如此,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效率達到最佳,教師就必須充分調動一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資源,例如,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整合利用英語歌曲、謎語、笑話及故事貫穿于一節(jié)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的參與度始終不減,而要讓學生長期保持較高的參與度,教師課前備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要讓學生長期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課前教學準備就必須要詳細。學生養(yǎng)成了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這對于促進他們有效英語學習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與情緒狀態(tài)
思維狀態(tài)指學生的思維是否被激活,教師是否給學生的認知和創(chuàng)新思維留有足夠的空間。學生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以及提問題與發(fā)表的見解是否有挑戰(zhàn)性與獨創(chuàng)性。良好的思維狀態(tài)會促進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狀態(tài)指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快感,以及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jié)學習情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是產生學習緊張感、愉悅感的內在因素,也是推進學習進程的不竭動力。學生傾聽喜形于色,凝神沉思等不斷變化的外顯化的情緒反應,是其自我調控學習情緒能力的有力表現。良好的學習情緒狀態(tài)來源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濃了,學習自然也能進入到良好的狀態(tài)。正因為學生的思維與情緒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如此緊密聯系,作為教師,更有必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與情緒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要留心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有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思維,而不是簡單、機械化式去要求學生,要學會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能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中去發(fā)現英語學習中的有趣之處,了解英語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
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其學習方法具有與其它學科不同之處,作為英語教師,面對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和個性化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不能總是以不變應萬變,而要主動去研究適合學生學習英語的更好方法,因此,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具體的個體出發(fā),在教學中不斷觀察、分析和總結出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不再對英語學習望而生畏,而是讓他們在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引領下去適應新的學習任務。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后,我們的教學也才會更有效,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