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黃 萌
編者按: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種植也一直是我國糧食生產的重點。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是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水稻生產實現現代化、規(guī)?;挠行緩健R虼?,國家大力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近年來,一大批水稻農技服務企業(yè)由此誕生,崇仁縣新綠洲農技服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本刊記者采訪了該公司的總經理易保良。據了解,易保良的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為農戶提供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的農業(yè)企業(yè)。其中,它又以提供水稻秧苗機插服務見長。下面,就跟隨記者一起來了解易保良到底是如何分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帶來的“紅利”的。
記者:易總,能簡單介紹您的經歷嗎?是您的經歷促使您選擇從事農技服務工作的嗎?
易保良:我1969年出生在江西省崇仁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高中畢業(yè)后在外務工了幾年,但后來考慮到家人需要我照顧,便沒有再出遠門打工了,而是選擇在家務農。為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我在村里開了一個小賣部。那個時候的日子雖算不上富裕,但也還算安逸。促使我從事農技服務的動力是內心一種強烈想改變農民“勞作困境”的情愫。前些年,隨著進城務工熱的潮流,農村一大批年輕人進城務工。留守在村里的人員大都是“老弱病殘”,干農活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甚至有些人由于身體原因根本做不了農活。在2012年的“雙搶”時節(jié),我看到鄱陽縣的水稻生產機械化服務團隊來我們村提供水稻機械插秧和機械收割服務。當時,我就想,與其請外地人來村里提供水稻生產機械化服務,不如我們自己做。加之那時,我又了解到在我們崇仁縣還沒有專門提供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的企業(yè),并且我認為這一塊的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于是,我便萌發(fā)了成立公司,為農戶提供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的想法。說干就干,我當即決定到外地學習水稻機械化生產的相關技術。學成之后回到崇仁,我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一開始僅買了一臺水稻插秧機,結果表明,機械插的秧苗明顯比手工插的秧苗整齊度更好、出苗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耗時更少,農戶的反應很好。于是,我便于2014年8月在崇仁縣工商局申辦了“崇仁縣新綠洲農技服務有限公司”。經過近年來的發(fā)展,我公司現有員工30余人、土地耕整機3臺、插秧機10臺、植保無人機2臺、電動噴霧器100余臺、聯合收割機2臺、烘干機組4組。與此同時,我還種植了850畝水稻。
記者:近年來,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快速發(fā)展。那么,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不同的水稻生產環(huán)節(jié)對應的機械品種和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易保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對于普通農戶而言,主要體現在生產成本的節(jié)約上,它改變了落后的人力生產方式,可以讓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并且有效提升了水稻綜合生產能力。水稻生產主要包括“耕整—插秧—植?!崭睢娓伞钡拳h(huán)節(jié)。在水稻機械化生產中,不同階段的技術和設備要求主要如下:
1.耕整
種植水稻之前,對耕地進行整理,通常采用旋耕作業(yè)的方式。此過程主要要使用的機械是旋耕機和拖拉機。在整理土地的過程中,要注意確保耕地較為平整,旋耕深度合理,高低差應控制在3厘米以內。此外,還要確保土壤軟硬適中,上部土壤要求相對較軟,而下部土壤則要求硬實一些,以確保作業(yè)時機械不會陷入泥土中。
2.插秧
利用機械進行水稻插秧,可以針對操作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手扶式插秧機插秧和乘坐式插秧機插秧兩種。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乘坐式插秧機插秧。機械插秧時,要求培育出的秧苗均勻、整齊,避免機插空穴出現。以往手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可以插秧0.6~1.0畝;現在機械插秧,每臺機械每天可以插秧30~45畝。
3.植保
此階段主要是指根據水稻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利用高效現代化的植保機械進行病蟲害防治。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植保機械主要有噴桿式電動噴霧器與植保無人機兩種。一般一臺無人機的工作效率是人工背負式植保機效率的40倍。
4.收割
現階段水稻收獲主要采用聯合收割機收,即用聯合收割機一次性完成水稻的收割、脫粒、莖稈分離、谷粒清選等作業(yè)。水稻機械化收割時,應對聯合收割機進行詳細檢查,并對其進行試運行,如在試運行中出現問題,則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直到機械性能完全良好為止。采用手工收割水稻時,每人每天能收割水稻1.5畝,而采用機械化收割時,每臺機械每天則能收割水稻60畝。
5.烘干
近年來,稻谷主要是利用低溫循環(huán)干燥工藝來烘干,即預熱—干燥—緩蘇—冷卻,這種工藝可保證糧食品質。目前,比較常見的烘干機是橫流式烘干機。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護機器和提高烘干質量,入機稻谷含雜率應不超過2%,其中長莖稈(短于50厘米)含量應不超過總量的0.2%,且不能有大的異物。
記者:據了解,您的公司最初是以提供水稻機械插秧服務為突破口發(fā)展起來的。請問,水稻插秧機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缺點又有哪些?
易保良:水稻機械插秧的優(yōu)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增產幅度大。機械插秧能夠保障基本苗數,具有栽得淺、分蘗節(jié)位低、分蘗發(fā)生量大、大穗多、分蘗力強和生長旺盛的特點,而且可以調節(jié)成寬窄行的栽插模式,株行距規(guī)格標準統一,秧苗群體質量易于控制。同時,機械插秧克服了拋秧稻無序性種植、群體質量難以控制的弊端。因而,水稻采取機械化插秧的方式容易獲得高產、穩(wěn)產,與其他方式相比,可增產10%左右。
2.提高秧田利用率。機插秧苗密度較大,一般機插的一畝秧田的秧苗可供80~100畝大田種植。其秧田利用率比常規(guī)水稻水育秧提高8~10倍,比拋栽育秧節(jié)約秧田40%~50%。同時,與直播相比,機插對田塊的整理質量要求更低;與拋秧相比,機插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更強。
3.節(jié)約成本。與傳統的手工種植方式相比,機械化作業(yè)可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具有省工、節(jié)本的優(yōu)勢。插秧機作業(yè)較傳統手工插秧的工作效率提高12~30倍。每臺插秧機每天可插秧30畝左右,機插費用每畝不超過200元;而傳統的手工插秧,人均每天僅能插0.6畝,而且人工成本高,“雙搶”時節(jié),每個人工費用為每天200~300元。
不過機械插秧目前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受插秧機限制,機械插秧存在秧苗返青慢、漏秧、機械損傷、營養(yǎng)生長期延長等問題。第二,插秧機結構復雜,需要對農機手培訓操作、保養(yǎng)等知識,投資大且回收期長。第三,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水稻插秧機主要是針對平原地區(qū)田塊作業(yè)的,不適合丘陵地區(qū)的小田塊作業(yè)。
記者:機械插秧作為水稻全程機械化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水稻的豐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采取機械插秧時需要注意什么?
易保良: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迸嘤m齡壯秧是水稻優(yōu)質高產的基礎。種植水稻時,首先要培育秧苗,機插秧苗要求根系發(fā)達、苗高適度、秧苗粗壯、葉挺色綠、秧苗均勻整齊。早稻秧苗高在15厘米、葉齡3~4葉,單季稻秧苗高在15~20厘米、葉齡3葉左右時便可進行機插。機插前5~10天翻耕大田,前2~3天根據土壤質地施用基肥,一般每畝先用碳酸氫銨40~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充分拌勻后撒施,再用復合肥15公斤面施耙平,等待機插。
早稻機插秧苗密度為每畝大田1.8萬叢,插秧規(guī)格為30厘米×(12~14)厘米(行距×株距),每叢有4~5株秧苗,每畝基本秧苗為7.2萬~9.0萬棵。單季稻機插秧苗密度為每畝大田1.4萬~1.6萬叢,插秧規(guī)格為30厘米×(14~16)厘米,每叢有3~4株秧苗,每畝基本秧苗為4.2萬~6.4萬棵。
記者:目前,對于您公司提供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農民的接受度如何?
易保良:我們公司服務的范圍越來越廣,作業(yè)的面積越來越大,農戶數量也越來越多。比如,就提供水稻機插服務而言,我們公司由2016年為農戶提供的服務面積不到6000畝,到2020年的服務面積達2萬多畝,服務農戶400余戶。對于我們公司提供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農戶普遍接受度較高。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農民確實享受到了水稻機械化生產帶來的益處,而我們公司一直在為農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而不斷努力。比如,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插秧效率,2020年,我們公司引進了幾臺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一體化的新型插秧機。這種機器可以同時實現插秧、側深施肥、噴藥除草等農事活動,“減肥、省力、節(jié)本、增產”的效果十分明顯。側深施肥可將肥料一次性施到秧苗根部附近,減少二次追肥的麻煩,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時噴藥除草,減少了二次除草工序。此外,我們公司圍繞農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在提供水稻秧苗機插服務的同時,我們還提供代購水稻種子、集中育秧等服務。這樣的方式既減少了農戶人力、財力的投入,又利于提高秧苗的整齊度,為水稻優(yōu)質高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俗話說:“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蹦墓景l(fā)展到今天都碰到了哪些難題呢?
易保良:目前,我遇到的棘手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人才資源稀缺。對于我們公司來說,用工難尤其是農機手短缺問題十分明顯。如今在農村,年輕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而懂得如何使用及維護農業(yè)機械的人則更少,而培訓技術嫻熟的農機手需要較長時間和較高成本。另一方面,水稻農機裝備投資成本大,管理風險大。近年來,雖然政府一直大力扶持和發(fā)展農業(yè)機械化生產,對農戶購置國家農機補貼目錄的農機設備有補貼,但是基本上實行的都是“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而且政府補貼的金額很有限,需要購機者投入的人力、財力成本很大。這也是我不建議農戶如果僅是為了滿足自家田地需要而購買農機設備的真正原因。
記者:能分享您在經營管理上的心得體會嗎?
易保良: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是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雖然農技服務行業(yè)市場前景較好,但是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初期還是經營過程中均需講求“穩(wěn)”。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要穩(wěn)住“客戶”,對客戶一定要講信譽、重承諾,這也是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命脈”所在。比如,眾所周知,同一地區(qū)相同作物生產期基本一致、用工集中,這就需要提前做好工作計劃,協調安排好相應工作,為農戶提供最佳的服務。而不能為追求效益而盲目地擴大服務面積,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提供自己可控范圍內的服務。否則,將失信于客戶。以提供水稻機插服務來說,對于機插服務面積的把控,我的經驗是:在預留備用機械之后,其他機械按滿負荷的80%計算出的總工作量就是企業(yè)所能服務的面積,即企業(yè)所能承接的最大業(yè)務量。
記者:您剛才提到,除了提供農技服務外,您還種植了水稻。您當初又是怎么想到發(fā)展水稻種植的呢?
易保良:發(fā)展水稻種植是一個偶然的機會。2015年,我們村有一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項目就是規(guī)?;N植水稻,但由于經營虧損,他就找到我,表示想轉讓經營權。我當時想:如果承接下來,一方面可以解決他的難題;另一方面,我看準了農技服務的發(fā)展前景,加上我自己又有水稻機械化操作設備,可以為規(guī)?;N植水稻提供較好的支撐。于是,我便開始規(guī)?;N植水稻。而那時,我們當地政府鼓勵農戶種植煙草,我經過一番市場調查,了解到煙草是一種忌連作的農作物,在煙草生產中采取合理的輪作方式,可以滿足不同作物對不同元素的需求,有效調節(jié)或者修復煙田土壤養(yǎng)分供應,有利于煙草的生長發(fā)育和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煙草與水稻輪作是一種常見的水旱交替的種植模式,不僅能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營養(yǎng)元素,提高肥效,保持、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有效減少煙草青枯病、黑脛病、根結線蟲病等的危害,實現煙、糧雙豐收,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于是,我就在基地中采取水稻與煙草輪作的種植模式種植水稻和煙草。實踐證明,采取這種種植模式生產的稻米質量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