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強
(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7100)
中深孔爆破技術由于其施工效率高、炸藥單耗低、爆破成本低等優(yōu)點,在巷道掘進中被廣泛應用[1-4]。但在硬巖巷道中應用時,中深孔爆破技術存在著炮孔利用率低、“沖炮”現(xiàn)象嚴重、炸藥單耗較高等問題,為克服以上問題,實現(xiàn)硬巖巷道快速施工,許多學者通過分析硬巖巷道特點,優(yōu)化爆破參數,提出因地制宜的爆破方案。文獻[5]采用單式楔形掏槽,通過理論計算,結合前期施工經驗,確定掏槽參數、炮孔深度等爆破參數,取得了優(yōu)良的爆破效果;文獻[6]采用大孔徑空孔直眼掏槽,利用空孔提供補償膨脹空間,同時提供第二自由面,使得炮孔利用率及爆破進尺大大提高;文獻[7]探索了三級楔形掏槽,使得槽腔成型效果進一步提高;文獻[8]采用垂直雙楔形掏槽,同時控制合理延期時間,在煤礦硬巖巷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技術效果。以上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硬巖巷道爆破掘進存在的問題,但所作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未能從整體上對比各個爆破方案,因此,對其他工程借鑒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過研究不同的爆破方案,尤其是不同的掏槽布置形式,并在實際施工中進行試驗,對比其爆破效果,分析各爆破方案的優(yōu)缺點,以期對中深孔爆破方案做系統(tǒng)性闡述。
某煤礦運輸巷道埋深-352 m,長510 m。巷道所穿過的巖石為砂巖,塊狀堅硬,普氏系數f=10~12,屬于硬巖巷道。巷道內淋水較少,無瓦斯。斷面形狀為直墻拱形,支護形式為錨噴支護。巷道掘進跨度5.4 m,高度3.7 m,其中墻高1.3 m,掘進斷面積17.3 m2。施工現(xiàn)場使用毫秒延期電雷管,雷管段別Ⅰ~Ⅴ;炸藥為PT473水膠炸藥,規(guī)格為D27 mm×400 mm,每卷重335 g;鑿巖機為YT28型氣腿式鑿巖機。本工程采用中深孔光面爆破,單循環(huán)進尺設定為1.8 m。
巷道爆破時,僅有工作面一個自由面,巖石夾制作用大,首先起爆的掏槽為后續(xù)其他炮孔爆破提供了第二自由面和膨脹空間,因此,掏槽爆破直接決定整個斷面爆破效果[9]。目前,掏槽形式主要有直眼掏槽、楔形掏槽和混合掏槽[10],其中楔形掏槽又分為單式楔形掏槽和復式楔形掏槽。對于現(xiàn)有氣腿式鑿巖設備而言,硬巖巷道鉆孔速度慢,而直眼掏槽比鉆孔大,進一步增加爆破耗時。同時,對于中深孔爆破而言,直眼掏槽常常需要布設大直徑中空孔,氣腿式鑿巖機無法完成,需要其他大型鑿巖設備。因此,實際應用中更側重于楔形掏槽。本文重點對楔形掏槽方式進行研究,設計了3種不同爆破方案,因掏槽爆破起決定性作用,故3種爆破方案除掏槽形式差別較大外,輔助孔及周邊孔爆破參數差別不大。
本文結合文獻[5-8]所使用掏槽類型,設計了3種不同掏槽:單式楔形掏槽、雙楔形復式掏槽和混合掏槽。其中,混合掏槽是指在雙楔形復式掏槽基礎上,于掏槽中心增設3個直眼,在直眼中裝填炸藥,使其同第二層楔形掏槽一同起爆。
1) 掏槽孔炮孔深度。本工程爆破循環(huán)進尺為1.8 m,炮孔利用率取90%,故除掏槽孔外其他炮孔深度為2.0 m。掏槽孔炮孔深度應大于其他炮孔深度200~300 mm,本工程取2.2 m。
2) 掏槽孔間排距及傾角。楔形掏槽孔間排距大多依照經驗取值,尚未有很好的理論計算[7]。炮孔傾角根據臺階爆破理論可知,取值范圍60~75°。本工程3種掏槽形式的掏槽孔間排距及傾角參數見表1。
3) 掏槽孔裝藥量。 掏槽孔裝藥量依據公式(1)確定:
(1)
式中:Q為單個槽孔裝藥量,kg;S為槽腔平均橫斷面積,m2;Lb為炮眼長度,m;N為裝藥掏槽眼數;q為炸藥單耗,kg/m3,楔形掏槽經驗取值范圍為6~10 kg/m3。
根據公式(1)計算可得除雙楔形復式掏槽第一層掏槽孔裝藥量為0.335 kg(1卷炸藥),其他掏槽孔裝藥量均為1 kg(3卷炸藥)。具體見表1。
表1 不同掏槽形式的間排距及炮孔傾角參數
周邊孔決定巷道成型質量[11]。周邊孔的2個重要參數為周邊孔間距和光爆層厚度。
1) 周邊孔間距。合理的周邊眼間距應保證炮眼間貫通裂隙完全形成[2]。周邊孔間距E=(10~18)D,其中D為炮孔直徑。硬巖巷道E取值較小。本工程中鑿巖機械使用氣腿式鑿巖機,炮孔直徑為32 mm,則周邊孔間距E為320~576 mm。又因為巷道圍巖普氏系數f為10~12,根據前期施工經驗,E取值為350 mm。
2) 光爆層厚度。光爆層厚度即為周邊孔最小抵抗線W。周邊眼間距E與周邊孔最小抵抗線W比值(即E/W)稱為周邊眼密集系數K。K一般取0.7~1.0,硬巖巷道取值較大。根據現(xiàn)有施工經驗,當圍巖普氏系數f為10~12時,K取值為0.85。為方便炮孔標注,本工程光爆層厚度取值400 mm。
根據上述分析,3種爆破方案的周邊孔參數均為:周邊孔間距E為350 mm;光爆層厚度W為400 mm,單孔裝藥量為0.5 kg(1.5卷炸藥)。
輔助孔介于掏槽孔與周邊孔之間,主要作用為擴大掏槽和為周邊孔爆破成型創(chuàng)造條件。為完成單循環(huán)進尺1.8 m,輔助孔炮孔深度設計為2.0 m。根據已有研究[12],鄰近周邊孔的輔助眼一般應比周邊眼間距大100~200 mm。本工程取值500 mm。其他輔助孔間距為450~600 mm。輔助孔起爆時,有掏槽創(chuàng)造出的第二自由面,故輔助孔單孔裝藥量小于掏槽孔,同時,輔助孔炮孔間距大于周邊孔,其裝藥量又大于周邊孔,因此,本工程輔助孔單孔裝藥量為0.67 kg(2卷炸藥)。
本工程斷面尺寸較大,故分2次爆破。3種爆破方案爆破參數主要區(qū)別在于掏槽形式,即第1次爆破區(qū)域(直墻區(qū)域)各爆破參數有區(qū)別,而第2次爆破區(qū)域各爆破參數相同。圖1為3種爆破方案第2次爆破區(qū)域炮孔布置,表2為其對應爆破參數。圖2、圖3和圖4分別為3種爆破方案第1次爆破區(qū)域各個炮孔的布置,對應的爆破參數見表3,表4和表5。3種爆破方案單循環(huán)使用炸藥總量分別為:58.96 kg、60.3 kg和63.315 kg。
圖1 3種爆破方案第2次爆破區(qū)域炮孔布置(mm)
圖2 單式楔形掏槽炮孔布置(mm)
圖3 雙楔形復式掏槽炮孔布置(mm)
表2 3種爆破方案第Ⅱ次爆破區(qū)域爆破參數
表3 單式楔形掏槽爆破參數
表4 雙楔形復式掏槽爆破參數
表5 混合掏槽爆破參數
圖4 混合掏槽炮孔布置(mm)
采用3種方案各進行了3次爆破試驗,爆破效果見表6,表中各數據為3次爆破試驗的平均值。
表6 不同爆破方案爆破效果
由表6可知:①就爆破進尺、炮孔利用率、炸藥單耗等指標而言,混合掏槽爆破效果最佳,進一步分析可知,混合掏槽可使槽腔底部巖石充分破碎并拋出工作面,保證了掏槽孔的炮孔利用率,為后續(xù)起爆的輔助孔創(chuàng)造充足自由面,使得斷面整體爆破效果提高;②雙楔形復式掏槽的各項指標介于混合掏槽和單式楔形掏槽之間,較單式楔形掏槽而言,其槽腔由第一層和第二層掏槽孔逐步起爆形成,巖石破碎較為充分,而較混合掏槽而言,由于槽腔中部未布設炮孔,使得槽腔中部部分巖石無法拋離工作面;③單式楔形掏槽雖然比鉆孔指標低于其他掏槽形式,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鉆孔時間,但由于其槽腔僅依靠單式楔形掏槽對掏槽孔形成,巖石破碎不充分,且首先起爆的輔助孔最小抵抗線過大,更加不利于新自由面形成,故導致其炮孔利用率低、炸藥單耗高,從整體上看,爆破耗時反而增加。
本文對比了3種不同爆破方案,尤其是3種不同掏槽形式在硬巖巷道中的爆破效果,更加系統(tǒng)地研究了硬巖巷道中深孔爆破技術,對比爆破效果可知:混合掏槽爆破效果最佳,雙楔形復式掏槽次之,單式楔形掏槽最差。今后在使用氣腿式鑿巖機的硬巖巷道爆破掘進工程中,當斷面尺寸滿足要求時,應優(yōu)先選用混合掏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