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梅,房 格,王丹丹,辛 瑞,趙 雪,劉 雯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yī)院 國家輔助生殖優(yōu)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殖內分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生殖醫(yī)學重
點實驗室 山東 濟南 250001)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tǒng)計,育齡夫婦中約1/10患有不孕不育癥,其中男性不育約占50%[1]。無精子癥是男性不育的常見原因,約占男性不育癥l0%~20%。無精子癥包括梗阻性無精子癥(obstructive azoospermia, OA)與非梗阻性無精子癥(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2]。OA明確梗阻部位及原因后,可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獲得子代;NOA發(fā)病率占無精子癥的40%~60%,原因包括隱睪、免疫學不育、睪丸腫瘤、染色體異常、特發(fā)性男性不育等[3]。睪丸活檢是診斷NOA的金標準,睪丸活檢根據生精細胞阻滯的不同階段及有無精子可分為三種,包括生精功能低下(hypospermatogenesis, HS),生精功能阻滯(germ cell mature arrest, MA)和唯支持細胞綜合征(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 SCOS)[4]。
研究證實NOA與染色體異常及Y染色體微缺失(azoospermic factor, AZF)關系密切[5]。在精子生成過程中染色體重排會導致染色體異常,染色體異常包括性染色體異常、常染色體異常以及染色體多態(tài)等。染色體異常的比例在男性不育中的比例為2.1%~28.4%,在正常人群中的比例為0.7%~1%[6]。AZF定位于Y染色體長臂上(Yq11),存在多種與精子生成相關關鍵基因位點。該區(qū)域包含4個非重疊區(qū)域(AZFa、AZFb、AZFc、AZFd)。除克氏綜合征外,AZF缺失常認為是引起男性不育最常見細胞遺傳學因素[7]。因此,對男性不育患者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與AZF缺失檢測可明確部分不育患者的病因,并為進一步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對遺傳學異常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的研究較多,本研究首次對染色體異常核型及AZF缺失在經睪丸活檢的NOA中發(fā)生率進行了分析。
對象來源于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就診于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yī)院的門診患者,病例組203例NOA,根據W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第5版)》[8]進行兩次以上精液檢查均未發(fā)現精子患者,經睪丸活檢進行病理分型,將已知不育因素排除,如先天性異常、隱睪、輻射、藥物、睪丸腫瘤等。病例組共203例,HS組63例,MA 31例,SCOS 109例,對照組選擇400例精液參數正常健康男性,對照組接受與NOA相同檢查(睪丸活檢除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經山東大學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倫理審批號:2014042)。
病例組均通過睪丸體外取精(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TESE),將Bouin, s液保存睪丸活檢標本進行病理分析。HS:查見精子;MA:無精子生成,阻滯在生精細胞某個階段;SCOS:曲細精管內僅查見支持細胞。
無菌條件下將肝素鈉抗凝1 mL外周血接種于5 mL 1640培養(yǎng)液中置37℃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68~72 h,加秋水仙素2滴,37℃作用1 h 40 min,收獲、制片,G顯帶染色制備標本。采用leica GSL-120全自動掃描分析儀上機掃片,常規(guī)計數20個分裂象,分析5個分裂象,發(fā)現異常核型時加數到100個分裂象。按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cytogenetics nomenclature 2016, ISCN 2016)進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命名。
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進行11個序列標簽位點(sequence-tagged sites, STS)PCR擴增,向1%瓊脂糖中加入1X TAE緩沖液及gene colourⅡ顯色劑,室溫進行100Ⅴ,40 min凝膠電泳,ZFY和SRY作為STS內參照區(qū)域,包括:Ⅰ組(ZFX,sY86,sY127,sY153);Ⅱ組(ZFX/SRY,sY254,sY134,sY255);Ⅲ組(RBM1,SRY,sY84,sY152)。采用正常男性和女性做陰/陽性對照,對缺失位點分析。
病例組36例(17.7%)染色體異常,對照組3例(0.75%)染色體異常,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211,P<0.01)。在病例組不同病理類型中,染色體核型異常在MA(7/31,22.6%)比例最高。病例組SCOS中,發(fā)現18例染色體異常(18/109,16.5%),MA中發(fā)現7例染色體異常(7/31,22.6%),HS中發(fā)現11例缺失(11/63,17.5%),各病理類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614,P>0.05)。
病例組有20例(9.9%)AZF缺失,最常見是AZF(c+d)缺失。在病例組SCOS中,9例AZF缺失(9/109,8.3%),MA中9例AZF缺失(9/31,29.0%),HS中2例AZF缺失(2/63,3.2%)。
病例組2例染色體異常聯合AZF缺失,病理類型均為MA,見表1。
表1 病例組染色體異常聯合AZF缺失分析
研究證實,染色體異常與男性不育關系密切。既往針對男性不育NOA的遺傳學研究相對較少[9],尤其是在NOA不同病理類型中的研究甚少,本文分析了經睪丸活檢不同病理類型NOA患者的染色體及AZF缺失發(fā)生比例。
結果發(fā)現病例組常染色體的異常比例為1.0%,低于男性不育常染色異常比例(1.1%~7.2%),主要為9號染色體倒位,目前9號染色體異常也成為男性不育研究熱點,有研究證實9號染色異常與男性不育密切相關,本次9號染色體改變2例,結果提示可能與男性不育相關。病例組性染色體異常比例為8.4%(17/203),與性染色體異常平均比例范圍(0.4%~12.3%)一致[10],其中47,XXY發(fā)生比例最高,主要發(fā)生在SCOS組,另1例嵌合體發(fā)生在MA組,研究認為性染色體嵌合體發(fā)生可促進睪丸曲細小管退行性改變,從而抑制精子發(fā)生及成熟精子的形成,并可能影響輔助生殖技術成功[11]。染色體多態(tài)與男性不育的關系目前尚存爭議,本次染色體多態(tài)的比例為8.4%(17/203),其中常染色體的1、13、14、21號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多態(tài)較常見,其中Yqh±比例較高,說明上述染色體多態(tài)的發(fā)生可能與男性不育是相關的[9],但是本研究中發(fā)現了染色體多態(tài)是分布在各種不同病理類型中的,體外取精后,雖然子代有同樣染色體多態(tài)的可能性,但是其并不是接受產前遺傳學診斷的指征。睪丸活檢的NOA染色體異常比例較高,尤其在生精功能較差的SCOS和MA,結果提示可能與男性不育是相關的。
目前,Y染色體對精子生成調節(jié)的病因學關系已成為男性不育研究熱點,本文病例組有20例(9.9%)發(fā)生了AZF缺失,缺失比例與歐洲等國家的比例范圍(3.2%~10.5%)相符合,但是低于國內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結果。AZF缺失類型及分布與環(huán)境、STS標記、種族因素均有關系,綜合分析,AZF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缺失比例范圍為3%~55%[12]。在病例組不同病理類型中,SCOS 9例AZF缺失,MA 9例AZF缺失,HS中2例AZF缺失,SCOS和MA的AZF缺失率明顯高于HS,說明SCOS發(fā)生AZF缺失可能性更大。AZF(c+d)聯合缺失最常見,主要發(fā)生在SCOS和MA中,病例組2例發(fā)生了染色體異常聯合AZF缺失,均為MA,結果提示染色體核型異常及AZF缺失在男性不育癥患者中的發(fā)生率均較高,聯合缺失更常發(fā)生在生精功能較差組內。
綜上所述,染色體異常和AZF缺失在男性不育中比例較高,尤其是在生精功能較差的SCOS和MA中。睪丸體外取精與輔助生殖技術為不育患者帶來生育機會,同時也給其后代帶來不育風險,染色體核型分析和AZF缺失的檢測對男性不育患者病因的明確尤為重要,進行聯合檢測將有助于男性不育癥患者病因的發(fā)現,也有助于進一步治療,同時也為男性不育患者的診治以及遺傳咨詢提供科學依據,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