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偉
摘要:音樂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歌唱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類活動形式,幼兒在唱唱、玩玩、跳跳的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旋律的美妙動人,在眾多的歌唱活動中,大部分都以集體教學的形式來開展,但是現如今,在集體歌唱活動中,無論是選材還是開展形式,都較為局限保守,缺乏多樣性,沒有讓幼兒真正的去“玩”音樂,幼兒的感官也因此得不到解放。為了創(chuàng)新開展適合幼兒的集體歌唱活動,本文將以自身的教育實踐為依據,來分析傳統歌唱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并嘗試對當前歌唱活動的改進策略進行一個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集體教學;歌唱活動;開展現狀;改進策略
貝多芬曾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背扇诵枰魳罚變阂残枰魳?成人需要歌聲,幼兒也需要歌聲。
聯想到當代幼兒的音樂教育情況,從我國來看,由于諸如教育資源的匱乏,教師藝術修養(yǎng)的不足等形形色色的原因,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形式是單一,進程是緩慢的。我國大部分幼兒音樂教育的形式主要停留在兒歌歌唱、節(jié)奏打擊等形式下,并且發(fā)展緩慢。事實上,幼兒音樂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以上這些,還有諸如音樂欣賞、歌曲自由創(chuàng)編、歌劇等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形式可以供幼兒感知品味。鑒于音樂教育本身擁有著一套豐富龐大的系統,因此,本文將從歌唱這一角度,著重談論我對當代幼兒歌唱活動的一些理解。
一、當代幼兒歌唱活動的開展現狀
(一)兒歌形式的單一化,缺少時代性和個性
大部分幼兒園選用的兒歌大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幼兒歌曲,這樣做當然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可是殊不知,時代在發(fā)展,幼兒也在改變,一首充滿舊中國味道的《賣報歌》放在今天這個時代,又怎么可能讓孩子適應,孩子或許更喜歡充滿流行曲風味道的兒歌,例如《刷牙歌》、《看電視》。除此之外,大部分老師都有這樣一個觀念,幼兒學會了一首兒歌,便一定順帶著要學會一些道理,這樣想,兒歌選取便又走向了純教育化的道路,即選取兒歌就一定要選取帶有教育意義的兒歌,這樣做,兒歌在歡快歌唱的同時,還必須要銘記一些做人道理,未免太過被束縛,歌唱本便是應該讓人想唱就唱,唱自己喜歡的歌,更何況,幼兒本身也有著情感體驗能力,以幼兒為中心選擇歌曲也成為了每個幼兒的需求。
(二)單調的“上傳下達”
根據實地觀察,幼兒園的歌唱教學,是由老師教,學生唱的單調形式。具體的來說,老師怎么唱,幼兒就學著老師唱,唯一的明顯區(qū)別就是先旋律后歌詞,還是先歌詞后旋律。待到幼兒學會這首兒歌,全班來一個老師彈奏,幼兒進行大合唱的模式,于是一次歌唱活動就結束了。事實上,活動過程可以是千姿百態(tài)的,例如幼兒獨唱,自主打擊樂伴奏,歌舞結合等。而且,過快的結束歌唱活動,幼兒的注意力便會轉移,這樣一來,歌唱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本該可以發(fā)展幼兒自主情感體驗的機會也隨即不翼而飛了。
(三)歌唱教學的前期準備不足
大部分歌唱活動都是當天教,當天學,這樣一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教唱時間上,兒歌歌唱教學不止有教唱這個環(huán)節(jié),還有情感理解、互動這些環(huán)節(jié)。通過前期準備來分擔一些活動中的教唱時間,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前期準備可以是隔天進行的,由家庭來分擔幼兒園的任務,這樣做,也可以推進家園共育的進程,一舉兩得,但是現實中,我們在歌唱活動中很少有這一類經驗準備。
二、當代幼兒歌唱活動的改進策略
(一)歌曲選擇可以更加多樣化
幼兒園的孩子們不是僅僅只能唱由類似于《數星星》這類簡單7音符疊加的幼兒兒歌,或是《白云白》這類由4個左右音符組合而成的幼兒兒歌。調查顯示,當代幼兒對流行歌曲情有獨鐘,對古典音樂、爵士音樂則見異思遷。俗話說,興趣愛好是推動一個人學習的動力,不要小看幼兒的吸收力,現代幼兒他們的發(fā)展水平不能與舊時期的幼兒相提并論,部分幼兒已經有能力去吸收較長的、旋律略復雜的歌曲了,例如少兒歌曲、成人歌曲。
有人會質疑成人歌曲的可行性,事實上,成人歌曲與幼兒歌曲本無差別。有些成人歌曲經過我們的重新作詞,是可以呈現給幼兒的。還有一種情況,受到幼兒喜歡的兒歌一開始便是成人歌曲,他們是原曲原詞呈現給幼兒,只是調整了音調,調整了篇幅,變?yōu)榱擞變喊姹?,例如《蟲兒飛》,《蟲兒飛》這首歌曲原意便是成人視角下的歌曲,這首歌描寫了凄美的愛情,描繪了戀人無法在一起的憂傷,但是這樣一首成人化的歌,為什么幼兒會這么喜歡?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種,第一,歌曲曲調朗朗上口;第二,歌曲歌詞淺出深入(即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歌詞會有不同的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歌曲是老少皆宜的。諸如此類的兒歌,還有《魯冰花》、《明天會更好》,《踏浪》等,這些都符合上述兩個原因,本為成人視角下創(chuàng)作的,卻因為朗朗上口的曲調,含義豐富的歌詞,意外受到幼兒的喜愛。
有大量幼兒紀錄片顯示出,幼兒經常能夠自由唱出一些我們成人的歌曲,因此,我們應當嘗試去試驗這一可能性,只是要根據歌曲特性,由教師將其改變,或是換音調,或是換歌詞,又或是調整篇幅,總之要根據幼兒的發(fā)展,將這些歌曲變得與孩子相適宜。
但是,我們也不能劍走偏鋒,任何一件事情,走向極端便注定了失敗,兒歌選擇依然要走向一個中庸之道,即里面要包含幼兒兒歌,少兒歌曲,民族歌曲,改編的成人歌曲。在更廣闊的音樂視角下,我們也可以讓幼兒去接觸古典樂、爵士樂,豐富他們的經驗。
最后,兒歌的選取不要走向純教育化的道路,我們不應當抱著一首兒歌必須要有教育性的心態(tài)去選擇兒歌,依然是要秉持著一個中庸之道。比如說,今天我們選擇了一個教育孩子道路安全的《紅綠燈》,在以后我們就可以選擇讓孩子盡情釋放心情來共舞的《踏浪》,又比如說,今天我們選擇了一個教育孩子刷牙的《刷牙歌》,在以后我們就可以選擇讓孩子純粹享受幼兒天真爛漫的《快樂糖果屋》。總之,兒歌的歌曲選擇要秉持一個多樣化、開闊的角度,只有兒歌選擇好了,我們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二)鼓勵幼兒進行自由的兒歌創(chuàng)作
在著名音樂電影《音樂之聲》中,我們可以看到,朱麗老師教著幼兒如何利用“1,2,3,4,5,6,7”七個音符創(chuàng)造出旋律,當朱麗老師教幼兒基本音階的時候,將這基本音階組合成了一首《哆來咪》呈現給幼兒,事后,她也說任何的歌曲都是由這七個音符隨意組合而成的,盡管只是電影的虛擬場面,但是鼓勵幼兒自由進行創(chuàng)作,是我壓在心中良久的一個想法。
幼兒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圖畫,為什么不能自由創(chuàng)作兒歌?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大膽鼓勵幼兒改編曲子,對于幼兒來說,憑空作詞可能困難,但是幼兒往往都會有這么一個現象,那就是喃喃自語。幼兒總是會不自主的哼出一些曲調,更令人吃驚的是幼兒自由哼出的曲調竟然也是那么的和諧。也許是我個人的一廂情愿,我們?yōu)槭裁床荒墚斢變旱闹?,將那些旋律記錄下來呢?我想這絕對是有紀念和發(fā)展價值的。
我本人實踐過自己創(chuàng)作兒歌,因此,知道這一過程其實并不是那么困難的,只需要有一個樂器,便能夠實現。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表現,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這便起到了一個自我強化的作用,讓孩子和音樂產生了一種親密的羈絆,推動他們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孩子在這一領域做出了成果,他們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根據費爾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論,成人們也可以通過某領域的優(yōu)勢,結合幼兒自身增長的自信心,來調節(jié)他們自身的劣勢,這樣做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如今,一般意義上的兒歌創(chuàng)編是作為歌唱活動的附屬環(huán)節(jié),常常放在最后,由于所學兒歌中的歌詞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性,所以這一類兒歌創(chuàng)編以歌詞創(chuàng)編為主,這自然是歌唱活動的一大進步,值得肯定。
(三)做好前期準備,促進歌唱活動和其它領域活動的有機結合
當代幼兒歌曲教學往往是遵循當天教當天學的活動模式,這樣做并不能將歌曲本身的有價值的東西傳達給幼兒,而僅僅注重結果,評價也只停留在幼兒是否學會了這首兒歌的層面上,并且在學會了這首兒歌以后,便進行活動的翻篇,沒有與此相關的延伸與聯系,這樣做未免太過小學化。
在課程游戲化的今天,我們可以嘗試經驗準備,讓幼兒事先接觸所要教的兒歌,這樣,我們在有限的活動時間里可以有更多的形式讓幼兒去“玩”音樂。舉個例子,教唱歌曲《蟲兒飛》,孩子們在鋼琴的伴奏下,結合自己手中的打擊樂,豐富伴奏,一些孩子演唱,一些孩子舞蹈,共同舉辦一個小音樂會。打擊樂的形式各類各樣,教師可以問孩子,這首歌曲適合用哪些打擊樂呢?不斷的嘗試之后,孩子們選擇了三角鐵、碰鈴等清脆型的打擊樂,在教師的幫助下,或是自由伴奏下,所演繹出來的伴奏絕對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待到孩子演唱時,跳舞的孩子想象自己化作一只蝴蝶,自由的飛舞著,這個場面該是多么夢幻,多么溫馨。我們也可以在之后交換角色,讓孩子在一次歌唱活動中,進行多感官體驗,增長了各方面的經驗,何樂而不為呢?在這類活動中,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喧賓奪主,例如以一次歌唱活動為例,不要過分注重與其結合的其它內容形式,而忘記了本次活動的主題——歌唱。
又如,在歌唱活動《蟲兒飛》中,幼兒的個體差異會使得他們對于歌詞的理解也有差異,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自由想象歌曲里面的畫面,體驗其中的情感,這樣一來,幼兒的情感體驗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因此我們可以專門開展一次繪畫活動《蟲兒飛》。在繪畫活動中,我們可以鼓勵幼兒根據旋、歌詞畫出自己想象出的畫面,讓幼兒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們可以看到,一首《蟲兒飛》不僅可以進行歌唱,還能進行其它形式的活動,真正形成了《蟲兒飛》主題藝術活動,讓幼兒對于這首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和理解。
藝術是上天賜給我們最美好的禮物,需要用心去對待,音樂自然也不例外,歌唱活動作為當代中國幼兒音樂教育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更是要傾注我們的真心,讓孩子們與美妙的音符產生心靈的碰撞,童年的歌聲,在我看來永遠是最美的旋律。
參考文獻:
[1]高敬.幼兒園課程[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陳萍.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歌唱活動的組織策略[J].黑河教育,2020(5).
[3]陳敏.幼兒園歌唱活動有效策略的研究[J].好家長,2018(14).
[4]李丹.幼兒園歌唱活動的有效開展[J].文學教育(下),2017(10).
蘇州市吳中區(qū)碧波實驗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