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年
摘 要 建構主義是流行于全球的一種科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觀是以建構主義知識觀和學習觀為指導的,它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積極地建構對自己富有意義的理解,因此,在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下,學生學習寫作不僅要重視課堂學習,還要重視課外體驗。
關鍵詞 作文教學;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課外體驗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或寫出來的作文干澀沒有意義。語文教師把大多的課時用在講授課文上,很難擠出時間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有效的指導,即使能擠出時間修改,取得的效果也不佳,學生的作文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提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近年來比較受關注的一種教學理念,該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積極建構對自己富有意義的理解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作文教學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
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作文
1.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一方面把學生固定在教師機械的作文教學模式上,另一方面命題作文是脫離真實情境的,學生變成了只會應付考試,而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網(wǎng)絡可以提供大量信息,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要多使用計算機網(wǎng)絡,把許多優(yōu)美的文字通過實際情景真實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也可以讓學生把虛擬化的情景用文字表達出來,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方式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把課內(nèi)教學與課外教學結合起來。例如學校每次召開運動會時,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其他同學也都會為本班級的參賽選手吶喊助威,踴躍地向廣播站投稿,同學們自主命題,寫出了心中所想,抒發(fā)了自己心靈的獨特感受,不但個個樂在其中,而且靈感不斷涌現(xiàn)。可見,作文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上,而應該延伸到家庭、校園,乃至整個社會。
2.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過程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不得不把全體學生都放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指導,從而忽視了每位學生不同的知識經(jīng)驗背景,因為寫作過程涉及到學生的生活、思想、知識、語言、寫作技巧等多種因素,所以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才能寫出較好的文章。這些能力包括寫作的一般能力和寫作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實行分層次教學。首先,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寫作的一般能力,其次,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基礎能力,也就是在寫作活動中保證寫作成功的能力。這樣不但語文教師和學生不會產(chǎn)生過多的失望,而且定期制定目標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種動力。語言運用是憑借語言進行的,它包括言語行為和言語作品,要讓學生掌握語言運用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憑借言語作品去訓練,去學習。語文教材里精選的都是典范的言語作品,這些言語作品是優(yōu)秀作家們的杰作。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同時也要時時想到與作文教學的聯(lián)系。
例如在教學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一課時,我們可以有這幾種選擇,一是以歷史背景導入,二是以感情渲染導入,即以作者對小狗的懺悔之情切入。三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作者,會如何組織語言。顯然,這三種導入都能達到解析這篇文章的目的。但是對寫作能力的提升效果卻不一樣,選擇第三種導入會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學生假設自己是作者,他們就必須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另一方面,這也給了學生以信心,學生在設計了自己的文章后,必然急切地想知道課文的作者是怎樣設計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能有效吸收作者寫作的優(yōu)點和長處。
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下的作文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寫作,為寫好做好充分的準備。
1.豐富積累,夯實寫作基礎
新課標在寫作要求和評價建議中非常重視學生寫作“尋找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教學評價“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學生害怕寫作文,認為自己沒什么東西可以寫,其實就是缺乏寫作材料的積累。
古人談寫作講究“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強調(diào)“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說明閱讀對寫作有著重要的意義。閱讀是感悟人生,豐富學識,同時也是積累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學生不但要仔細閱讀教材上的文章,還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不要認為課外閱讀就是要讀世界名著,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去閱讀課外書籍,比如名人名作、報紙雜志,甚至是同班同學的優(yōu)秀作文,任何學生感興趣并且可能豐富寫作積累的材料,都可以廣泛地去進行涉獵。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相似思維
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同一篇文章后,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對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相同。雖然我們不能忽視種種客觀因素,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因素,即是否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中,即恰當?shù)倪\用。舉一個例子,說到文章的模仿,即“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在思維領域中,我們把這種形象稱之為相似思維。相似思維是指在客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相同與變異,只有相同的才能有所繼承,只有變異才會有所發(fā)展。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就客觀存在的相同與矛盾的統(tǒng)一。變異是事物發(fā)展與運動過程中的變異。從語文教材的整體來看,文學類課文中的典型,及其運用的比喻、排比、對偶、擬人等修辭手法,古典詩詞中的音韻、格律都離不開相似思維。從寫作教學效果來看,教材中的事例只有與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相似事件相互共鳴時,才能產(chǎn)生相似的情感響應。
例如:有一篇初中生優(yōu)秀習作《青蛙》,開頭是這樣的:“我很小的時候,到過農(nóng)村,夜晚村里安靜下來了,只有青蛙在水塘邊‘呱、呱、呱的大聲歡叫。唉,吵得人怎么也睡不著。以后,每逢我看見青蛙,就覺得它討厭……”接著,小作者看到青蛙高超的游泳技巧,自己對青蛙產(chǎn)生了一定的感情,然后又寫到“我”要捕捉青蛙,被爺爺看見了,爺爺制止了我的行為,并講述了青蛙的作用,進而讓作者對青蛙產(chǎn)生了欽佩之情。這是一篇不錯的習作,這一篇習作的布局謀篇讓我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楊朔的《荔枝蜜》,由于《青蛙》的作者寫得真實自然、符合情理,使人感到相似而不雷同。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建構主義認為,如果讓學習者積極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這種方式建立新知識,結構不僅不易退化,而且還能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就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一方面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以打破學生寫作時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學生自己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不人云亦云,要勤于思考,培養(yǎng)求異思維,多角度、多層面地去分析問題。一篇好的文章關鍵就要看其有無創(chuàng)新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必然會增強他們的寫作信心,使他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能更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
三、生生合作
建構主義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之間組成團體,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大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而建構主義理念指導下的作文教學應把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視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前面已經(jīng)提到,教師面對大批量的學生作文感到束手無策,此時何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團體力量,讓學生之間相互批改作文,而教師只在其中起一個指導作用。這樣不僅讓教師節(jié)省許多教學時間,而且學生之間互批互改,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的缺點和優(yōu)點,學會欣賞他人,相互取長補短。
不僅如此,還要鼓勵學生在寫作之前和同學進行寫作經(jīng)驗交流,商量寫作內(nèi)容或寫作方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同學之間作文的差異和不同風格,如寫作態(tài)度、寫作策略、寫作技巧等,讓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愉快的進行寫作。
[作者通聯(lián):合肥市廬江縣樂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