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社交的“新型”社交焦慮
你發(fā)了一條朋友圈,過去了半小時,盡管你每隔2分鐘打開一次,新提醒依然是0,你不斷回看自己的文案和每一張配圖,琢磨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錯,逐漸變得焦躁不安……
最終,你實在忍受不了了,不得不一鍵刪除了這條你選圖、P圖,想文案加起來一共花了大半個鐘頭才編輯好的朋友圈。
這些情境令人如此窒息,是因為線上溝通帶來高效和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對秒回信息、獲得關注和認同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這種期待沒有辦法總是得到滿足。
在期待落空時,往往會伴隨著對自我的否定與焦慮——是不是我的朋友圈沒意思,所以沒人點贊?
這種線上社交焦慮和線下社交焦慮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即對他人評價的過度在意,無人點贊和已讀不回都是他人對我們負面評價的誘發(fā)線索。
還有哪些線上焦慮
除了無人點贊和已讀不回,心理學家還總結(jié)了線上新型社交焦慮的種種表現(xiàn)形式,比如:
建立關系的焦慮
網(wǎng)絡社交焦慮可能會使個體因害怕負面評論而頻繁刪除特定的內(nèi)容及激活屏蔽功能,如設置“僅展現(xiàn)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和頻繁的“重新編輯”和“刪帖”行為。
因此,高網(wǎng)絡社交焦慮的用戶更可能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潛水”,即盡量不進行自我表露和主動交流來避免人際緊張。他們往往會注視著群聊里大家的一舉一動,但從來不發(fā)言,或者在打字框刪刪改改最終依然作罷。
所以“潛水怪”往往并不是真的想潛水,無情的“收到”跟風機也不是真無情——他們大部分時候,只是社交焦慮而已。
對交往結(jié)果的過度關注
自我認同感低的個體往往依賴于他人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正反饋才能認可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獲得這種滿足感便會陷入自我懷疑,即利用他人認同來產(chǎn)生自我認同。
即便他人點贊、秒回所帶來的積極情緒是短暫且不真實的,但這依然無法阻止我們對獲得他人認可的渴望,這種渴望,不可避免地給我們帶來了焦慮。
當我們感受到網(wǎng)絡社交焦慮后,就會越來越不樂意社交,從而傾向于封閉自己。
在現(xiàn)實中建立自我認同
有時候,社交焦慮是我們用來自我保護的盔甲;有時候,它也會成為我們不可言說也無能為力的傷口。那些躍躍欲試卻從未說出口的“你好”,那些別人從未在意卻在我們心里來回碾壓千百遍的“誤會”,那些字字斟酌卻依然不小心說錯話后的萬般自責與懊悔……皆不能成為我們逃避現(xiàn)實的理由。
看上去,似乎這個瞬息萬變信息爆炸的時代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避風港”——網(wǎng)絡社交,但在它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也暗藏著無盡的槍箭利刃。
人是“社會”人,現(xiàn)實中的我們沒辦法做到隱居世外、與世隔絕,我們也不可控地會在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許我們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害怕無人在乎的尷尬,害怕與人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的過程中受到傷害……但,也許正是經(jīng)歷這些,我們才會明白,建立“無堅不摧”的自我認同是多么重要。
所以,試試吧!試著走出去和這大千世界里可愛的人們談笑風生,試著安裝一顆強心臟面對社交中的風風雨雨,試著從自我處獲得自我認同,試著接納自己,贊美自己,欣賞自己。惱人的社交焦慮,也許就在這之間,悄悄地溜走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