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6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混凝土叢林為綠色空間騰地方幾十年來,流經上海市中心的蘇州河就像一條露天下水道,河水渾濁不堪。現(xiàn)在,上海中心城區(qū)綿延26英里(約42公里)的河岸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慢跑者穿梭在沿途栽滿杜鵑花、紫藤花和桂花的小路上。釣魚愛好者釣到的鯉魚重達11磅(約5公斤)。孩子們在河邊跳繩,老年人坐在長椅上休息。
79歲的化肥廠退休工人張廣河(音)說:“過去,我們都不能靠近蘇州河,河水發(fā)臭、發(fā)黑?!?/p>
蘇州河的治理是中國各地建設公園的全國性計劃的一部分。這也是中國為下一階段發(fā)展進行的城市規(guī)劃。當前,中國正變成一個工業(yè)化的富裕國家。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的民眾不僅要求提高收入,還要求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長江商學院會計和金融教授劉勁(音)說:“建公園就像遏制污染,雖然看起來是賠錢的,但是對社會有好處?!?/p>
公園為滿足一些社會需求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當然也很花錢。就像中國的其他市政項目一樣,官員們可以迅速遷移整個社區(qū),為綠色空間讓路。
根據中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的數(shù)據,目前中國城市的公共綠地面積接近2001年的5倍。過去一年,蘇州新增20座公園;古都開封新建28座公園。上海新建55座公園,使該市公園總數(shù)達到406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之一,宣布未來五年再建近600座公園。
如今中國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可以與紐約相媲美。但這種比較并不完全公平。美國城市不僅有公園,還有許多私人草坪。中國城市很少有私人草坪,因為市政規(guī)劃通常禁止在大多數(shù)區(qū)域修建獨戶住宅,而是傾向于建設棋盤式布局的高層公寓樓和景觀公園。
根據中國最新的五年規(guī)劃,到2025年全國各地將開展城市公園建設計劃,建設1000座大型公園,以鼓勵公眾參與全民健身。肥胖已成為一個全國性問題。
中國新建的公園與西方的公園不一樣。在歐美國家,公園越來越多地回歸到自然。鋪設道路很少,有些路甚至被挖開,以便讓更多雨水滲入植物根部。而中國新建的城市公園往往像頤和園等皇家或寺廟園林那樣,延續(xù)了修建廣場和池塘的傳統(tǒng)。它們通常有很多樹,樹下沒有多少草。取而代之的是造價不菲的步行道、跑步道和廣場,這很受太極拳愛好者和“廣場舞大媽”歡迎。
對于貨車司機潘軍(音)來說,蘇州河沿岸的公園是他工作之余一個很好的休息場所。最近某一天的下午,44歲的潘先生坐在公園長椅上玩手機游戲,等待3個小時后送貨。他說,以前這里除了水泥建筑物,其他什么都沒有,“我只能待在貨車里打發(fā)時間”?!?/p>
(作者基斯·布拉德舍,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