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科 朱潔如 裴紅霞
五年級下冊《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將五指的特點刻畫得活靈活現,引發(fā)讀者聯想到與之相似的生活中的人,暗含“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四年級下學期,學生就學過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所在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當學生第二次接觸到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時,單元“語文要素”則是“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如何讓學生真正感受作者語言的風趣,產生仿照這樣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的熱情,從而感受到幽默風趣的語言是智慧的閃現呢?教學中,筆者作了如下嘗試。
一、整合凝聚,選擇最佳路徑“入境”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唤M漫畫,想不想看?(想)第一幅畫名字有點兒長,它叫《折得荷花渾忘卻,空將荷葉蓋頭歸》。(逐張出示四幅豐子愷畫的漫畫)
師:這些漫畫給你什么感覺?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幅隨便聊聊。
生:我最感興趣的一幅是《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光看這幅圖的名字就覺得非常有趣,再看圖,凳子上居然穿著四只鞋子。不禁聯想到以前的我,也曾天真地把鞋子套在凳子的腳上呢!
師:阿寶是個孩子,凳子是個物件兒,可是他們全都有了——腳。這位男生一讀、一看,就聯想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了。
生:我喜歡《冬日可愛》。畫風非常樸素,源于百姓的生活,讓人看起來有一種清閑、悠然的感覺。
生:我最感興趣的一幅是《戰(zhàn)爭的起源》。光看這個名字就覺得這幅漫畫可能會有點恐怖,但是一看到這幅漫畫,一下子就感覺生動有趣了,因為這場戰(zhàn)爭只是兩個小孩子之間的打鬧。
師:你發(fā)現這幅畫的名字和內容對比很鮮明。還有最后一幅,誰來聊聊?
生:兩個孩子走得很悠閑。
師:再仔細一看,他們頭上戴的什么帽子???(荷葉帽)戴得那么理直氣壯,戴得那樣悠然自得。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這些漫畫的作者畫像,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位先生的胡子像柳條一樣,垂在河水上面,旁邊還有幾只小燕子。
師:你知道這是誰嗎?
生:這個人叫豐子愷,可以從畫的標題上看出來。
師:對了,這就是豐子愷先生。有的人說,豐子愷先生的畫作讓人看著看著就忍不住樂起來了。其實,有意思的何止是他的畫作,他的文章更是好玩極了。四年級的時候,咱們就學過了——(《白鵝》)
師:一只普普通通的白鵝到了作者筆下,竟成了一位高傲的鵝老爺。今天,我們還將學習他的另外一篇文章,題目是——(板書:《手指》)。
【教學解讀】課前遵循“貼近學生既有經驗”“激發(fā)當下學習興趣”的原則創(chuàng)設情境,會順乎自然地激發(fā)學生的“情”,使學生生成積極學習的情緒。學習課文前,筆者適當補充豐子愷具有代表性的畫作,繼而由四年級時學過的《白鵝》順勢導入新課文,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
二、提煉比照,在初步感知中“呈境”
師:豐子愷先生是怎樣來說手指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讀)
師:我們的手指各不相同,它們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板書:長 短)想不想認識這些手指朋友?那就打開課文,自由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邊讀邊想一想:五指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什么?(生邊讀邊思考)
師:同學們讀書非常投入。五指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什么呢?誰先來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手指?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大拇指。
師:這是第幾自然段寫到的?
生:這是第2自然段寫到的。大拇指的長處是最肯吃苦,它的短處是形狀算不上美,身體矮而胖,比人家少一個關節(jié)。
師:他先從這段話里選擇了一個詞語來表示大拇指的長處,那就是——“最肯吃苦”。有關大拇指的短處,他讀的是一句話,請你再讀一讀。
生:“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比人家少一個關節(jié)?!?/p>
師:如果請你也像表示大拇指的長處那樣,從句子中選擇一個詞語來表示,你會選擇什么?
生:算不上美。
師:是的,構造簡單,算不上美。你看,他找到文中關鍵的句子,又從中找到關鍵的詞語,讓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大拇指的長處是——最肯吃苦,短處則是——形狀不美、構造簡單。
師:用上這樣的方法,同桌討論討論其他手指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什么。(同桌討論)
師:討論好了,就舉手向老師示意。
生:我們討論交流的是食指。食指的長處是很“機敏”。短處是他的姿態(tài)不如其他三指窈窕,直直落落的。
師:正因為食指非?!皺C敏”,所以他要做的工作就——
生:他的工作就很復雜。
生:我想說的是中指。他的長處是地位最優(yōu),相貌堂皇。他的短處是每逢做事,實際并不出力。
師:說得很簡潔、很準確。
生:無名指和小指的長處是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短處是遇到工作,他們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師:為什么他們會成為其他手指的附庸?最根本的原因是——
生:因為他們太弱小了。
師:文中有沒有表示這個意思的詞?
生:能力薄弱。
師:他們能力很——薄弱,用處很——渺小。“渺”還是一個生字,這個左中右結構的字,書寫的時候要注意緊湊。(師范寫“渺”字)左右部件可稍寬,中間部件勻且正,三個部件緊相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晰,剛才我們一邊讀一邊有目的地提取信息,現在五指的長處和短處就已經一目了然了。誰能夠結合表格,概括地向我們介紹一下五指的長處和短處?(自主練習后指名說)
生:大拇指是最肯吃苦的,但他的形狀不算美,身體矮而胖,比人家少一個關節(jié)。食指很機敏,他的工作比大拇指復雜,但是他直直落落,線條很強硬。中指的地位是最優(yōu)的,相貌最堂皇,但是每逢做事,他并不出力。無名指和小指,他們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但是他們能力薄弱,用處渺小。
【教學解讀】先根據學生回答,以大拇指相關語段作指導,滲透概括手指特點的方法:聚焦關鍵句,提煉關鍵詞,然后放手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方法、用方法,自主提煉其他手指的長處、短處。從課堂反饋情況看,學生學習效果很好。
師:這樣一介紹,條理清晰,簡潔明了,咱們一聽就都明白了??墒亲髡邽槭裁床痪瓦@樣簡明扼要地向我們介紹五指呢?如果課文就這樣來寫,你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那就少了一些幽默感,因為豐子愷先生是一位幽默風趣的老先生。
生:我覺得他要是就這樣寫的話,有點像我們學的說明文。
生:而且也不夠具體,不夠生動。
師:看來豐子愷先生寫的《手指》,讓大家都覺得具體、生動、幽默風趣。接下來,咱們就先來讀一讀他隆重推出的第一個手指——大拇指。
【教學解讀】將簡潔明了的介紹和課文語言一比較,學生就對作者風趣的語言有了初步的、朦朧的感知。
三、品析聯結,在言語實踐中“悟境”
1.聚焦詞語,細心感受。
師: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看看大拇指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可以簡要地做做批注。(生讀并批注)
師:同學們一邊默讀一邊批注,有了很多的發(fā)現和收獲。好,誰先來交流一下大拇指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大拇指雖然形狀不太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但最肯吃苦,像是一頭勤勤懇懇的老黃牛。
師:很好,你一下子就發(fā)現了大拇指的兩個特點。
生:大拇指總是在背后默默努力付出,干苦活、累活,不在表面做文章,討巧的事輪不上他。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大拇指的吃苦耐勞印象都非常深刻。誰來讀一讀和這個大拇指吃苦耐勞有關的句子?(指名讀)
師:這一段話都是在寫大拇指做的事情。同學們數一數,這里一共寫到了大拇指做的幾件事情?
生:六件事。
師:一口氣就寫了大拇指做的六件事情,讓你感覺到——
生:我感覺到作者非常敬重大拇指,因為大拇指最肯吃苦。
師:同樣是這段話,還有哪些地方同樣讓你感覺到大拇指很肯吃苦?
生:我覺得是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
師:你注意到了這里的幾個動詞,這段話中還有很多動詞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琴身要他——扶,水噴出來要他——抵,血流出來要他——按,重東西要他——頂,書頁還要他——翻,電鈴也要他——撳。數數看,這里有幾個動詞?(六個)
師:這么多的動詞表示的事情都是誰在做?(大拇指)你感覺到——
生:我感覺大拇指真的非常辛苦。
師:還有新的發(fā)現嗎?
生:大拇指不僅吃苦耐勞,還把這些事情都做到極致。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死力、拼命、用勁”這三個詞看出來的。
師:你發(fā)現了這里頭有三個表示力氣特別大的詞。
生:(齊讀)死力、拼命、用勁。
師:力氣不夠大,再讀讀。
生:死力!拼命!用勁!
師:對呀,大拇指做事就是這樣的——死力,就是這樣的——拼命,就是這樣的——用勁。別人是干活兒,大拇指這是在拼命啊!剛才同學們發(fā)現的都是不一樣的地方,你還有新的發(fā)現嗎?
生:我還發(fā)現了別人叫他做什么,大拇指就做什么。
師:句子中有幾個“叫他”?(六個)
師:六件事情,里面有六個“叫他”,你感覺到——
生:我感覺到大拇指比其他四指都要努力。
師:這個反復出現的詞,也給大家?guī)砹撕苌羁痰捏w會??偨Y大家的發(fā)言,其實作者寫這么多的事情,不過是想告訴咱們一句話——
生(齊):任何要吃苦的事,都要叫他。
師:明明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作者卻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地羅列了這么多的內容,這是為什么呀?
生:這是為了讓讀者更直觀地認識到大拇指到底做了哪些辛苦的事。
師:寫出來就更直觀了。
生:作者舉了很多例子,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到大拇指是吃苦耐勞的,表現出作者對大拇指的喜愛。
師:這樣的例子舉得越是精細,你就越感覺到——
生:我就越感覺到他辛苦,能吃苦耐勞。
師:給我們的體會也就更加深刻。看來這是作者刻意而為之的,這樣的寫法,咱們叫它——(板寫:刻意精細)。
師:咱們合作著來讀一讀這些刻意精細的句子。老師來讀前句,同學們來讀后句。(師生合作朗讀“但在五指中……叫他撳電鈴?!保?/p>
【教學解讀】大拇指的“吃苦耐勞”體現在字里行間,引導學生抓住動詞、反復出現的詞、表示十分用力的詞深入體會,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
2.聯結生活,物我交融。
師:同學們讀得眉頭緊皺,很為大拇指捏了一把汗。這樣的大拇指,遇到討巧的事時,又是什么樣的呢?剛才我們有位同學已經提到了,就請你來讀一讀相關的句子。(生朗讀“討巧的事……感謝的是其他四指?!保?/p>
師:跟隨他的朗讀,咱們一起來細細地讀一讀這一段話。招呼人,其他四指什么樣?
生:招呼人,其他四指上前點頭。
師:大拇指呢?(生齊: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師:給人搔癢,人舒服后——(生齊: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師:大拇指呢?(生齊: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師:多么落寞呀。前面上級領導走過來啦,要跟上級領導握手了,其他四指什么樣?
生:其他四指非常用力地跟領導握手。
師:(握學生手)早早地就感受到了領導掌心的——溫暖,可是大拇指呢?
生:大拇指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師:天冷要取暖的時候,其他四指——
生:其他四指都緊緊地靠在一起,大拇指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師:不一會兒就暖和了,多享受啊,大拇指呢?
師:要舉手發(fā)表意見的時候,這其他四指又是什么樣?
生:其他四指都積極地直起身來。大拇指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師:一下子就吸引了別人的注意,風光無限啊!
師:同學們都笑了,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顯得格格不入。
生:討巧的事情面前,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遭遇截然不同。(板寫:對比)
師:誰來讀一讀這失落的大拇指?(生朗讀“討巧的事……感謝的是其他四指?!保?/p>
師:如果老師把剛剛同學們學到的這兩段話放在一起,讀讀看,你一定又會有新的發(fā)現。
生:我發(fā)現了好像吃苦的事全都是由大拇指來做,但是風光的事卻一點都輪不上他。
師:你又發(fā)現了一處對比??偟膩碚f,辛辛苦苦的都是大拇指,討巧的事卻輪不上他;忙忙碌碌的都是大拇指,討巧的事卻輪不上他。讀著讀著,你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哪些和這大拇指很相似的人???
生:我想到了一些環(huán)衛(wèi)工人。因為環(huán)衛(wèi)工人默默無聞地在大馬路上打掃,可是一些討巧的事情比如高的收入卻輪不上他們。
師:很有道理。你還想到了什么人?
生:我還想到了老師。因為我覺得老師教學生已經付出了很多了,她還要夜以繼日地備課,所以很辛苦。
師:雖然他的聲音很小,但是他說得很動情。
生:我想到了消防員。因為平時消防員遇到火災,都是奮不顧身第一個沖進火場去滅火救人,而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只顧自己逃命。
師:老師聽出來了,讀著這些句子,大家心里想到的都是這樣一些吃苦耐勞、默默無聞,可親又可敬的人。
【教學解讀】在理解了“刻意精細”與“對比”的寫法,會讓語言變得風趣幽默之后,我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強化感受的同時,也是對“刻意精細”“對比”寫法的回扣與運用?;诖耍瑢W生由物及人的聯想就水到渠成了。
3.碰撞激智,悟透主旨。
師:別忘了,在這一段話的開頭,作者是這樣來寫大拇指的。(生朗讀“大拇指在五指中……比人家少一個關節(jié)。”)
師:在作者的筆下,大拇指有了矮而胖的身體,大而肥的頭。這還是在寫一個手指嗎?這分明是在寫一個——人,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寫的是一個體型肥胖的人。
生:是個其貌不揚的矮胖子。
師:還有贊美嗎?(沒有)還有肯定嗎?(沒有)還可親可敬嗎?(沒有)這個時候,你的心里還有沒有產生什么疑問?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作者?
生:我想問作者,為什么你先寫了大拇指在形態(tài)上其貌不揚,但是在后面為什么又寫他很辛苦,很肯吃苦。我不知道作者到底有什么用意。
師:你已經捉摸不透作者的想法了。是呀,一會兒把他寫成一個其貌不揚的矮胖子,一會兒又說他吃苦耐勞,討巧的事輪不著,你到底喜不喜歡他呀?同桌先討論討論。
師:誰能來解決我們的困惑?
生:作者其實是用了先抑后揚的方法,蜻蜓點水一樣點了一些他的短處,但是后面一大段中又贊美了大拇指,這樣更突出了大拇指的長處。
師:你看她多專業(yè),她發(fā)現作者用的寫法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作——欲揚先抑。(板書:欲揚先抑)那么作者到底要“揚”什么?又要“抑”什么呢?
生:作者先寫大拇指不好看,之后又寫大拇指雖然不好看,但是很能吃苦,很有用。
師:作者真正想要發(fā)揚的是——
生:大拇指吃苦耐勞的精神。
師:也就是說,只要你有用,只要你有價值,只要你有力量,樣子的美還是丑重要嗎?
生:不重要。
師:從哪一個字眼開始,我們就讀到了這份贊美和肯定啦?(“但”)
師:同學們,我們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走近大拇指的。起初咱們一讀,只覺得他形狀(生:實在算不上美);再往后讀,我們又發(fā)現在五指中,他是(生:最肯吃苦的);讀到后面,我們還有新的發(fā)現,原來(生:討巧的事,總是輪不上他);在短短的一段文字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生:擬人、對比、刻意精細、欲揚先抑)這些寫法,把大拇指寫得活靈活現。這樣的語言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他的語言非常風趣,讓人讀了印象很深。
師: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這話可不是老師說的,是英國的莎士比亞說的。你瞧,這句話就在咱們的單元導語頁上,一起讀。(板書:風趣)
生:風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閃現。
【教學解讀】在自讀、生疑、自悟的學習過程中,揭示“欲揚先抑”這一寫法,進一步推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四、遷移運用, 在語言仿創(chuàng)中“化境”
師:手有五指,臉有五官,耳、目、鼻、唇、舌,你能不能也學著作者這樣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寫一寫五官的姿態(tài)和性格呢?拿出你的練習紙,選擇其中的一個寫寫看。(生練筆)
生:舌頭在五官中是最不顯眼的,他藏在口腔里,樣子也不怎么好看??墒?,當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說話或唱歌時,卻能表示人們不同的神態(tài):吃蜜的時候,嘴巴直咂;吃酸的時候,眉頭緊皺;吃苦瓜的時候,齜牙咧嘴;吃辣椒的時候,直吐舌頭。吃食物的時候,舌頭幫助攪拌;說唱的時候,舌頭幫助發(fā)聲。
師:同學們聽樂了,你看,這不就是我們今天學到刻意精細的寫法嗎?他在寫這段話的時候,一開始就把舌頭——
生:寫他藏在口腔里,深藏不露。可是后面卻詳細地說它非常有用。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到的——欲揚先抑。(提醒學生課后繼續(xù)修改完善,下節(jié)課交流)
師: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豐子愷先生的《手指》,再一次感受到了先生獨特的語言魅力,還學著他寫文章的方法進行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其他四個手指讀來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課文中還藏著哪些讓語言變得風趣幽默的秘密呢?咱們下一堂課再學習。
(課后作業(yè):1.繼續(xù)讀文,和同學交流其他手指給你留下的印象。想一想文章還有哪些讓語言變得風趣的秘密。2.推薦閱讀豐子愷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到作者其他的文章中繼續(xù)體會其語言魅力。)
【教學解讀】語言的幽默風趣是一種抽象的表達,教學中先讓學生對風趣的語言產生的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提供一個易于讓學生迸發(fā)靈感的創(chuàng)作契機,拉動學生借助抓手,進行深入的語言仿創(chuàng),最終產生運用知識的收獲感。
《手指》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豐子愷的作品,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讀來回味無窮。曹老師帶領學生浸潤在豐子愷幽默風趣的語言中,閱讀、品悟、表達,學生在活潑智慧的學習中,拾級而上,孕育言語智能。
一、精準設計,因培育言語智能而教
曹老師對《手指》一課的前四十分鐘教學進行了精準的預設,確立貼近學生的學習目標,遴選很有意義的內容,給予很好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思中提高認知,發(fā)展言語智能。
1.確立適切的閱讀目標。在前四十分鐘的教學里,曹老師主要想達成的目標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課文內容的要點”;“品味語言文字,借助聯想與想象,認識大拇指的長處與短處,感受語言的幽默風趣”;“嘗試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描寫五官,表情達意”。這三個重點目標分別指向信息整理、文字玩味、向讀學寫,是三維立體的、有層次遞進的目標。閱讀目標明確,才能從整篇課文的教學中合理選擇、切割出恰當的教學內容。
2.裁剪適當的閱讀內容。“四十分鐘”是一個相對恒定的教學時長,曹老師根據學生已有的閱讀能力和親近文本的心理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裁剪。一是統觀全局,把握全文的知識要點;二是微觀細節(jié),要求學生充分認識大拇指的特點和幽默風趣的表達方法。《手指》一文,不足千字,且蘊藏著諸多的教學內容:總分總的謀篇匠心,材料安排詳略選擇,具體描寫時的修辭用典,語言風格的體悟,朗讀指導的細化……站在教師的角度,文本呈現出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價值,但曹老師用放大鏡統攬全文,用顯微鏡聚焦大拇指,這樣合理裁剪,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學習時空,更有充足合理的學習容量。
3.提供適時的閱讀指導。學生面對新的文學作品,有時很難充分感知其魅力和張力。教師在適切的時機,可以提供適時的閱讀指導,才能幫助學生從語言表層深入語言內核。在這堂課中,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學生能借助個性化閱讀,發(fā)現作者豐子愷巧用比喻、擬人、對比來展現大拇指的特點,語言讀來有趣,而對于“欲揚先抑”一知半解,對“刻意精細”一無所知,所以教師預設了精準細膩的指導過程。比如,“刻意精細”這一知識的落實預設分三步走:一是聚焦語段,讀懂表達內容,引導學生從語言表面發(fā)現大拇指做了六件事,即“任何要吃苦的事,都要叫他”。二是對比激疑,領悟表達效果。明明一句話可以簡明扼要地表達出意思,為什么要一一列舉?三是運用表達方法,遷移學習。在感悟大拇指“出力不討巧”時,曹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師生對話——上級領導走過來啦,要跟上級領導握手了,其他四指……而大拇指……天冷要取暖的時候,其他四指……而大拇指……要舉手發(fā)表意見的時候,其他四指……而大拇指……顯然,曹老師就是要用“刻意精細”的方法來組織品讀過程,還原場景,指導學生展開感受性閱讀。這樣的指導設計有匠心,不露痕跡,適時適法有效。
二、精心對話,因構建言語磁場而行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曹老師幽默風趣的口頭表達與文本語言風格契合,建構了強有力的言語磁場,學生在這個場域中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感知活動,達成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與理解,最終也能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表達自我,學生言語智能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跡可循,顯而易見。
1.設“主問題”,尋找言語探究最接近的起點?!鞍l(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曹老師設計了兩個主問題推動對話的展開:一是“五指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什么”,以此激勵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感知,借助一張簡潔的思維導圖,梳理信息把握課文要點;二是“作者為什么不就這樣簡明扼要地向我們介紹五指呢?如果課文就這樣來寫,你感覺怎么樣?”挑起新矛盾,設計新問題,誘發(fā)學生細細品讀描寫大拇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曹老師以最接近學生的起點設計主要問題,拉動豐富的閱讀實踐,促進學生浸潤在豐富的言語實踐中,建構言語邏輯,豐盈個體的理解與表達。
2.巧“抖包袱”,展開言語習得最豐富的實踐。閱讀對話,要將言語對象重新組合以創(chuàng)造新的語言,借助賞析、對比、思辨,使得學生、教師、文本語言之間的對話互動聯通,點燃學生的言語思維,生成包含著不同的情感、思維以及生命感悟的社會言語場域。曹老師讓學生讀課文,填表格,陳述內容,學生一路閱讀思考,以為登上山頂了,殊不知是老師在“系包袱”,“如果這樣寫,你感覺怎么樣”,讓學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地品味表達效果與方法。學生在情境中想象“其他四指出風頭搶功勞,大拇指默默無聞”的幾個具體細節(jié)時,曹老師悠然道出:其他四指“吸引了別人的注意,風光無限”,醞釀了一個新的“包袱”——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隨之從內容與表達效果發(fā)現表達密鑰:前后對比,鮮明地表達作者的喜惡。當學生披文入情讀到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勞、默默無聞,給大拇指連連點贊時,曹老師偏偏要讓學生讀讀第一句話,誕生了新的“包袱”——你有什么想問的呢?作者到底喜不喜歡大拇指呢?學生陷入新的思考,發(fā)現作者“欲揚先抑”,“但”字筆鋒一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盡顯筆端……正是巧“抖包袱”的教學藝術,為課堂營造了幽默風趣的言語磁場,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一步步去感知、習得幽默風趣的語言。
3.鋪“高速路”,走向言語發(fā)展最高遠的終點。“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應是精讀得法,略讀用法,課外閱讀成就言語智能的綜合發(fā)展。課堂中,曹老師指導學生在出聲讀、默讀,個體讀、師生合作讀,想象讀、對比讀等多樣的閱讀中習得方法,探索豐子愷語言幽默風趣的密鑰是“巧用修辭”“精心對比”“欲揚先抑”“刻意精細”等。在精讀指導得法的基礎上,推薦學生閱讀豐子愷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到作者其他的文章中繼續(xù)體會其語言魅力。與課前談話欣賞豐子愷的一組漫畫形成一個同心圓,促進學生在多樣的藝術形式中去感受“幽默風趣”。課堂的結束不是終點,學生在走出課堂時要驚喜地發(fā)現,已經站在“高速路”口,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思維策略、表達技巧可以沿著“高速路”走向理想的更遠的終點。
三、精巧授法,因發(fā)展言語智能而領
言語智能是一種實踐性的智能,曹老師在教學中適時抓住言語實踐的契機,指導學生掌握品讀策略與表達技法,發(fā)展自我的言語品質和智慧。
1.聯想與想象齊飛,在品讀中促言語智能走向靈動。走進曹老師的課堂現場,能感受到學生言語智能的生長。走進文字的內核,曹老師主要采用的是“聯想與想象”?!罢埻瑢W們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看看大拇指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用畫面開啟文字,讀懂文字的表層意思。抓住“死力”“拼命”“用盡”感知大拇指的全力以赴和語言的豐富變化;抓住“扶住”“抵住”“按住”“頂住”“翻”“撳”六個動詞感受大拇指使出渾身解數努力做事,也感受作者用詞的精準;扣住六個“叫他”感受到大拇指的挺身而出和反復用詞的表達精妙?!白x著讀著,你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哪些和這大拇指很相似的人啊?”“這還是在寫一個手指嗎?這分明是在寫什么?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用聯想開掘文字的深層意蘊,發(fā)現作者不只是在寫大拇指,更是在寫人,不是要論五指長短,而是要說人沒有美丑之分,個個有用,個個有力量。學生借助想象和聯想,走進文字,深入感知、體驗,與“大拇指”這個藝術形象進行碰撞,心潮澎湃,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與作者同聲相應,同氣相應,達到了身心投入,物我相忘,與文本合二為一的境界。這樣的語言輸入與輸出是靈動的、鮮活的、深刻的。
2.聯系與轉化共舞,在表達中促言語智能走向豐盈。言語智能不僅包含言語形式,即結構、布局、線索、文采等,還包含著言語思維和學生的認知,含有豐富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課堂中曹老師設計了兩次大容量的語言輸出,一是從大拇指談到環(huán)衛(wèi)工人、老師、消防員,這一轉化過程賦予學生言語豐富的生命內涵和價值意義。二是從讀懂“手有五指”到書寫“臉有五官”,不僅有語言形式的遷移轉化,更有學生思維和思想的聯系與轉化。曹老師深刻解讀文本,發(fā)現作者寫手指就是運用的“聯系與轉化”思維在借五指寫人群,所以在教學中,用“聯系”引領學生走進語言,潛心會文,用“轉化”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走出來,以學生獨特的視角發(fā)現作者表達的言語智慧,并能將學習到的言語智慧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從而實現兒童言語智能的提升,獲得真正生長。
在四十分鐘這個教學時長里,教師用合理的設計,展開對話教學,授予讀法寫法,使得學生學得清楚、輕松,課堂教學得以增值,學生言語智能得以增長。
(作者單位:曹志科,常州市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校;朱潔如,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裴紅霞,常州市武進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