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萍
一、備課時關注文本的語言形式
1.關注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不同的文體有其特有的文體特征,那么,是不是相同文體的文章語言就大同小異了呢?當然不是。婉約派與豪放派的語言風格自是差異巨大,即使婉約派的一眾詞人也各有各的語言特色。
《猴王出世》選自《西游記》。作為小說,我們自然要去研讀作者如何塑造人物;而作為一部神魔小說,主人公孫悟空是一只神猴,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達出他的猴性和神性的呢?
一位教師就抓住了“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這一具有特色的句子,讓學生反復閱讀,讀出節(jié)奏和激情,讀出石猴的奔騰跳躍。一組三字短語可以表達出一種靈動跳躍的效果,吳承恩運用此種表達形式完美地達到了表現(xiàn)猴子性格的目的。石猴的機靈學生很容易自己讀懂,但是作者是如何寫出石猴的機靈的,這種藏在語言形式里的秘密,只有教師有意識地去引領關注,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
2.關注不同作者的語言特點。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名家名作,都有其獨特的語言藝術和風格。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必啰啰唆唆,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jīng)常這樣做,學生讀書看書的能力自然會提高。教的雖是一篇一篇的課文,目的卻在于使學生善于讀其他的書?!边@里葉圣陶先生講的是內容背后的含義需要教師去引導,那么更深層次的言語形式就更需要教師點撥了。
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就明確引導學生關注作家的語言風格。老舍寫的《貓》和豐子愷寫的《白鵝》都采用明貶實褒的寫作手法,在《白鵝》課文后面,還鏈接了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課后作業(yè)中讓學生“和課文《白鵝》比一比,說說兩位作家筆下的鵝有什么共同點,再體會兩篇文章表達上的相似之處”。教材還選入了老舍的作品《母雞》,并在課后題中要求學生“比一比,說說《貓》和《母雞》兩篇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在研讀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文時,我還特意去網(wǎng)上仔細查閱了蕭紅的相關資料。特別是看了電影《黃金時代》之后,我對蕭紅這個一生追求自由卻又命運多舛的才女有了更多感性的認識。《呼蘭河傳》完稿于1940年,當時蕭紅旅居香港,久病纏身,她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對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懷念之情。于是,在教學《祖父的園子》時,我自覺關注了文本的形式,將教學目標設計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揣摩作家如何運用樸素的語言達到很好的表達效果?!?/p>
二、上課時學習文本的語言形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第三學段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那么,教師如何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呢?
1.字中有乾坤。
(1)引導學生體會詞語背后的豐富情感。例如,《祖父的園子》教學片段——
師: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生答略)作者說,花園里邊“明晃晃”的,你怎么理解這個詞?
生:因為太陽一照就讓人感覺很明亮。
師:哦,花園里充滿陽光。
生:花園里的植物長得很好,綠得發(fā)亮。
師:我們上學期曾經(jīng)學過《鳥的天堂》,那棵大榕樹就是這樣,閃耀著生命之光!蕭紅的一生顛沛流離,最后因病客死他鄉(xiāng),她生命中最閃亮的日子就是童年時光。課文中還有哪些詞句寫出園子的明亮,童年的亮光?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僅讀出文字中飽含的情感,還要體會作者怎樣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注作者用詞的意識,而且對習作時的遣詞造句也會有所幫助。
(2)引導關注字詞的新鮮感。例如《月是故鄉(xiāng)明》教學中,引導學生交流:天上不是只有一個月亮嗎,怎么還有大月亮和小月亮之分呢?從年事已高、滿腹經(jīng)綸的季羨林教授稱呼家鄉(xiāng)的月亮為“小月亮”,你感受到了什么?再如《天窗》一課中,針對“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銳利起來”,組織學生交流:如果給“銳利”換一個詞,你會用哪個?作者不用“豐富”而用“銳利”,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對新鮮事物是最感興趣的,作家往往會用陌生化、新鮮感的語言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這種特殊的語言形式。
(3)利用學生的錯誤因勢利導。例如《草船借箭》教學片段,通過對兩個同素異序詞的理解,學生不但對人物的品質有了更深的體會,也品嘗到了琢磨字詞帶來的收獲和快樂。
生:(讀)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
師:這位同學將“管?!币辉~換成“保管”,可以嗎?大家用詞典查一查這兩個詞。
生:“保管”有三個義項——保藏和管理;在倉庫中做保藏和管理工作的人;完全有把握,擔保?!肮鼙!敝挥幸粋€義項——完全有把握;保證。
師:無論用上哪個詞,都寫出了什么?
生:諸葛亮對草船借箭很有把握,在三天之內一定能夠“造出”十萬支箭。
師:也就是說,無論是“保管”還是“管保”都寫出了諸葛亮的——
生:料事如神。
師:那作者為什么用“管?!?,而不用“保管”呢?
生:因為“管?!敝挥斜WC一個義項,保證,這樣就更能突出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氣度。
2.句段有秘密。
(1)段落的表達方式。寫景的句段一般離不開觀察和想象,教師可將寫景和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做適當?shù)狞c撥,引導學生把文字讀成畫面。
我們一起朗讀,再次走進祖父的園子:“太陽在園子里_______,天空_______。太陽光芒四射,亮得_______,亮得_______。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_______;叫一兩聲,好像_______。”有人說,寫景不外乎觀察和想象,讀一讀這個寫景的段落,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很快領悟作者的內心感受:追求光明,喜歡祖父的園子。
(2)段落的結構。一個段落往往是文章的結構雛形。課文中有很多典型的總分段落,而且總分結構是小學課文中出現(xiàn)較多的一種結構方式。所以,在學習這種段落的時候,不但要讓學生知道這是總分段落,還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總起句寫具體的,并且在習作當中試著運用這種寫作手法。
(3)段落中的反復。反復在詩歌中運用最多,所謂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是最能渲染感情的。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是如何把我們極其熟悉的詞語進行反復,從而達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三、課外閱讀關注文本的語言形式
1.最不喜歡看的,一般都跳過去的部分。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特別是長篇小說,一般不會仔細去看環(huán)境描寫的段落。我們一起來看《草房子》中的一段環(huán)境描寫: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陽才一露臉,天地間便彌漫開無形的熱氣,而當太陽如金色的輪子,轟隆隆滾動過來,直滾到人的頭頂上時,天地間就仿佛變得火光閃閃了。河邊的蘆葦葉曬成了卷,一切植物都無法抵抗這種熱浪的襲擊,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頭。大路上,偶爾有人走過,都是匆匆的樣子,仿佛在這種陽光下一旦待久了,就會被燒著似的。會游泳與不會游泳的孩子,都被這難忍的炎熱逼進了河里。因此,河上到處是喧鬧聲。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把書讀薄,想一想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指向內容),就一個字“熱”;再把書讀厚,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寫出這個“熱”字的(指向形式)。寫夏天的熱,作者先寫的是太陽,因為一切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帶給我們的。再仔細讀讀,作者寫的夏天的太陽和冬天的太陽可不一樣。剛一露臉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正午的時候又是什么樣的?整個白天都有太陽,作者為什么就選擇這兩個時間段呢?作者精于選材,接下去用擬人的手法寫了河邊的蘆葦葉,寫了烈日下人們的表現(xiàn)。當我們關注作者的寫法,閱讀指向了表達,原先被我們棄之如敝履的情節(jié),不那么生動的文段,頓時可愛了起來。
2.覺得最精彩,看得津津有味的部分。學校的推薦書目《窗邊的小豆豆》中有一個“放回原處”的故事,小豆豆把錢包掉廁所里了,于是她開始了撈錢包的“浩大工程”。我們從寫作的角度去讀這個故事,一個小孩子獨自一人拿著長把勺子在廁所里撈錢包,有趣;校長看到后的反應是不批評、不幫忙,就讓弄完以后把東西都放回去,有意思。這種事情在其他學??峙虏粫l(fā)生,所以能寫出巴學園這個學校的特點。除了小豆豆和校長之間簡短的對話,其他基本都是小豆豆找錢包的動作描寫,干凈清爽。
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當下語文閱讀教學整體更偏重內容的情況下,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內容“如何以微妙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宗白華語)。朱光潛說:“表達總是獨一無二的,一種思想只能用一種方式精確表達出來,在思想和方式之間需要尋找的橋梁、途徑、載體,那就是語言形式,那就是話語形式,那就是語言意圖?!?/p>
正所謂,得“意”豈可忘“形”哉!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蘭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