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鳥
在《人話》中,魯迅講了個“譏笑鄉(xiāng)下女人的笑話”:大熱天的正午,一個農(nóng)婦做事做得正苦,忽然嘆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這時還不是在床上睡午覺,醒過來的時候,就叫道:太監(jiān),拿個柿餅來?!?/p>
對農(nóng)婦來說,對皇宮奢靡富貴的想象就是隨時有柿餅吃。
那么,擁有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皇帝到底吃什么?
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鴨條溜海參、鴨丁溜葛仙米、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跶絲、炸春卷、黃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鹵煮豆腐、熏干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干、祭神肉片湯、白煮塞勒、烹白肉。
上面這些菜,是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里記錄的早膳菜品,僅一頓早飯就有這么多菜,皇帝的生活由此可窺一二。
關(guān)于皇帝吃飯有一套術(shù)語,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
皇上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jiān)便向守在養(yǎng)心殿的太監(jiān)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jiān)組成的隊伍已經(jīng)走出御膳房。
太監(jiān)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yǎng)心殿而來。
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jiān)們拿過來。
隨著大清國力日益衰退,菜譜的數(shù)量一再減少,從原來的120道減少為64道,之后又減為32道、24道。
但到了慈禧太后掌權(quán)時期,又恢復(fù)了早期的排場,每頓飯必須百十來道菜,少說要花200兩銀子。而當時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不過10兩銀子左右。
慈禧的一項發(fā)明是,在菜里拼成“洪福齊天”“萬壽無疆”這些字,極盡奢靡。實際上,慈禧真正吃的也就是離自己最近的幾道菜,遠處的菜她甚至看不清是什么。
每次用完餐,餐桌上十之八九的菜還沒動過。這些菜在慈禧吃完后就全部撤下,一部分會賞賜給伺候她的太監(jiān)或?qū)m女,但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賣到宮外去。
品相好的菜會被有名的飯莊收購,它們在門口掛牌子打廣告,告訴食客今日供應(yīng)“御膳”。
品相不好的就直接賣給小販,有些小販將糟爛不堪的“御膳”倒入大鍋中混成雜合菜,普通百姓只要交錢,就可以用長柄鐵勺在鍋內(nèi)撈一勺來食用。
按照這種講究排場的吃法,皇帝一個月吃飯要用掉多少食材?
據(jù)說,當年溥儀和太后、四個貴妃,僅這六個人一個月就要用掉3960斤肉、388只雞鴨。
據(jù)說,康熙喜歡吃熱巧克力;道光餐餐要有炒雞蛋;慈禧愛喝下午茶也愛美容,分外喜歡甜食;溥儀愛吃西餐。
在宮里,辦宴會是大事,皇帝還免不了和群臣一起歡宴,以顯示“君臣同樂”“天下太平”。
皇宮里舉辦宴會,御膳房只給皇室成員準備菜肴,其他人都要自備,級別越高,可能要拿出的銀子越多。《大清會典》記載,親王要自備“十只羊、十瓶酒”,入宴之前就要交給膳房。
除了宴會,吃的另一大場景是祭祀。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儀式中少不了煮豬環(huán)節(jié)。
據(jù)說,被選中的豬須全身黑色、膘肉肥厚,宰殺后的豬,要“去其皮,按節(jié)解開”,然后扔進坤寧宮的一口大鍋中。煮好的豬肉切塊放在碗里,皇帝帶頭,分給親王、大臣、貼身侍衛(wèi)抑或皇后、嬪妃。
不放佐料、僅用水煮熟的豬肉,稱得上難吃。因此,最常吃到肉的乾清宮當差侍衛(wèi)想出了辦法,偷偷準備一種草紙,在醬油里浸泡一天一夜后晾干。這種草紙充滿濃郁醬香,侍衛(wèi)把草紙帶在身上,將其浸在肉湯里,這樣才能把肉吃下去。
其實,即便貴為皇帝,也無法實現(xiàn)“吃飯自由”?;实勖刻斓牟藛味继崆鞍才藕?,提交給內(nèi)務(wù)府大臣審核批準。
另外,民間一些美食也不能讓皇帝吃到。乾隆年間,揚州鹽商飲饌之精美,天下聞名。乾隆下江南時,鹽商便精心準備了一桌酒席,獻給乾隆。可是乾隆吃過后毫無反應(yīng),鹽商們大為詫異,于是花錢找太監(jiān)探聽消息。
太監(jiān)說:“萬歲爺要是吃慣了你們的菜,回到宮里要吃,我們怎么辦?”于是每道菜端上去,太監(jiān)一律添了一大勺糖,乾隆什么好滋味也沒嘗到。
同治皇帝小時候,一日兩膳,吃的是兩宮皇太后賜予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絲疙瘩湯、甜漿粥、柳葉湯、面片湯、豆腐片湯等。
他吃湯粥根本無法飽腹,有時饑餓難忍,便闖進太監(jiān)的住處偷太監(jiān)的東西吃,太監(jiān)發(fā)現(xiàn)后,會立刻奪過丟掉。
皇帝們吃飯有個慣例:除了特殊慶典,一日兩膳都一個人吃。若是皇上想找人陪同吃飯,須找敬事房打申請。因此,對皇帝來說,吃飯絕大多數(shù)時候是件孤獨的事。
皇家吃飯的規(guī)矩多,風(fēng)險也多?,F(xiàn)代法醫(yī)鑒定技術(shù)判斷光緒皇帝死于砒霜中毒。按照當時對砒霜的通常用法,這種毒藥很大可能是被加入光緒皇帝的飲食中。
根據(jù)學(xué)者們的研究,菜肴從御膳房出來后,在遞送的過程中,會有兩名以上的太監(jiān)互相監(jiān)視。而根據(jù)溥儀的回憶,御膳擺到他面前,還要經(jīng)過至少兩道嘗菜試毒的程序: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防備下毒而設(shè)的。
《甄嬛傳》第一集里有個細節(jié):雍正去皇后那里用膳,其中一盅鴨子湯甚是美味,雍正連喝兩碗,欲要第三碗時,皇后前來阻擋。
皇帝固然縱享人間美味,但自己喜歡的菜品不是想吃就能多吃,清廷有“吃菜不過三匙”的家法。
皇上用膳時,眼睛看向哪個菜,旁邊的太監(jiān)就會將菜挪到皇上夠得著的地方,用羹匙舀進布菜碟。
如皇帝說句“這菜不錯”,太監(jiān)再舀一次后,便將這菜往后挪。假如皇帝連吃了三口,太監(jiān)就會喊:“撤!”此后的十天半月里,皇帝的餐桌上就不會再有這道菜。
因此,皇帝無論多么喜好這道菜,也只能克制。
唐朝杜牧的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崩笾ψ鳛槟戏剿镆韵橘F,就算乾隆皇帝也不能盡興吃個夠。
來看看乾隆皇帝的荔枝賬:吃完早飯,御茶房進呈了40顆荔枝,除了前一天拿到的36顆,還有當天早上新摘下來的4顆。
乾隆皇帝最終做出決定,這些荔枝,先恭進皇太后2顆,溫惠皇貴太妃和裕貴妃各1顆。剩下的賜皇后、令貴妃、舒妃、愉妃、慶妃、穎妃、婉嬪、忻嬪、豫嬪、林貴人、蘭貴人、郭貴人、伊貴人、和貴人、瑞貴人等,每位鮮荔枝1顆。賞賜給后宮各位妃嬪后,自己也所剩無幾。
說到底,我們生活的時代,富足程度超越歷史。即便是大家吐槽的“車厘子自由”,一顆櫻桃兩三元,我們也隨時可以享用;若是在明清,普通百姓怕是只能從詩文里想象荔枝的樣子。
看看皇帝的飲食,吃前一天就做好的菜,按個數(shù)吃珍稀水果,每頓飯都要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為了防止下毒吃著太監(jiān)嘗過的菜,好不容易遇到好吃的還不能多吃幾口,也算是糟心了。
所以,別羨慕皇帝,皇帝吃得可能還沒有你好。
(李陽薦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