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承元
很多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上海某拍賣公司寄來的古籍拍賣圖錄,拍品中一冊元版《通志》零本引起了我的注意。
《通志》二百卷,南宋鄭樵撰。最早的刻本是元大德年間三山郡庠刊,半版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下方有刻工姓名,如施德甫、王福、劉伯達、江元三、江衍、蔡勝等南宋末至元初的刻工。是書為綜合歷代史料編撰而成的通史,是一部頗具規(guī)模的大書。據(jù)《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載,此版本的原刻本,全國尚無一家圖書館收藏全帙,收藏卷數(shù)最多的是上海圖書館,有一百九十九卷。拍賣圖錄上對此書的表述,與有關(guān)資料的記載相符。當時我已收藏有宋版佛經(jīng),卻沒有元刊本。宋刻元刊,歷來價格不菲,無力購買一部元版書,買一冊元版零本,也好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于是決定去上海參加拍賣會。在拍賣預展時,我仔細地審鑒了這冊《通志》的每一頁,發(fā)現(xiàn)個別書頁稍有斷版,但沒有修補的痕跡,因補版的字體與原版字體很難做到完全一致,兩者的差異是可以分辨出來的。這幾十頁書的字體如出一轍,顯然是出自同一寫工之手,而且是用質(zhì)地柔韌的薄皮紙刷印。再者,元明遞修本雖然行款、邊欄、魚尾.甚至刻工等與元刻原版相同,但遞修補版的是黑口,而元刻本是白口。是書楷體上版,字大如錢,刻印清晰,開本約為39厘米×26厘米,寬闊疏朗,令人賞心悅目。所以此拍品確定為元版元印無疑。
第二天拍賣,雖然元刊《通志》是零本,但競買者還是很多,物以稀為貴,元刊零本亦難求!當我正緊張地競拍時,突然有一位不認識的青年,匆匆走來向我“打招呼”,意思是他的朋友也在競買此書,要我“讓一讓”。我晝夜兼程,在火車上顛簸了十五六個小時(那時尚未出現(xiàn)高鐵)趕到上海,不就是想買這冊書嗎,怎么能輕易“讓一讓”呢?于是我友好地對這位書友說:“你們年輕人有的是機會,何必跟我爭呢?”一般來說,在拍賣場上,只要看見熟人在舉競買號牌,我都不會與他競爭。然而,拍賣場畢竟是競買者“角逐”的場所,與不相識的買家競爭,就不必考慮禮讓了。又經(jīng)過幾番“較量”,我終于如愿以償拍到元刊《通志》零本,了卻了我多年來想擁有元版書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