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媚
“茶是泡來品的,戲也是演來品的。一出戲搬上舞臺,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人關注思想性,有人考究藝術(shù)性。我呢,除了自己寫的幾筆,大多數(shù)時候就是一位觀眾,不妨扯扯可看性?!?h3>1
故事發(fā)生在湘西苗嶺,桃花寨人至今保留著以歌傳情、對歌擇偶的傳統(tǒng),纏綿的山歌透著野性,表達著人們對生活最質(zhì)樸的向往。但熱情的山歌卻籠罩在貧窮的陰影中,因為窮,光棍找不到對象,婚戀自由遭受考驗,愛情無法沖破世俗的桎梏?;ü膽颉短一熡辍芬浴熬珳史鲐殹睘闀r代背景,巧妙地將婚戀問題與扶貧結(jié)合起來,講述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扶貧故事,塑造了一群可愛有趣的人物。
扶貧題材的戲,大多立點于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愚,諷刺愚昧落后的觀念,批判懶惰貪婪的品性?!短一熡辍诽鰬T常的思維,寫貧者的無奈,寫富者的情懷,有公心也有私欲,有大格局也有小算盤??赐晡也唤袊@,共情是人之本能,能力好壞有天賦的因素,但能力提升,卻是人主觀可以選擇的。因此,共情能力的好壞,有時是選擇的結(jié)果。
何為共情?簡單來說,就是能歡愉他人的快樂,能體恤他人的痛苦。哈佛大學嬰兒研究者愛德華·特羅尼克曾做過一個實驗,當母親慈愛、愉快地和嬰兒交流的時候,嬰兒會變現(xiàn)出愉悅和享受;若母親面無表情,嬰兒則表現(xiàn)出焦慮和不安??梢姡鵀槿?,天生具有共情能力。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大,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一部分人的價值取向越來越趨向自我,而且“價值”的定義越來越狹隘。追求于個人能力的提高,著意于個人價值的彰顯,滿足于個人成就的獲得,都沒有錯。但對“價值”的定義,卻是千差萬別。當各取所需成了常態(tài),當悲天憫人變成渡人先渡己,共情,就由人的本能變成了人的選擇。
桃花寨的光棍們在一年一度的花山節(jié)上敗興而歸,因為窮沒有姑娘看得上,作為扶貧干部,隆富平的焦慮是共情的選擇。他為了說服種植能手石青峰回鄉(xiāng)帶領鄉(xiāng)親們搞獼猴桃種植,不惜溜須拍馬、低聲下氣,說石青峰印堂發(fā)亮是逢噠天時,跺地有聲是接噠地氣,一呼百應是占了人和;不管要跑多少部門、要蓋多少公章、要費多少工時,毅然答應了石青峰“千把萬”啟動資金、“千把畝”開發(fā)土地、“千把戶”入股村民的近乎不切實際的要求;不顧中午不得喝酒的工作紀律,在桃花洞陪石青峰喝酒喝到胃出血,還受到處分。
舞臺上隆富平行事有點小狡猾、小狼狽,對人帶點諂媚、討好,似乎有悖于國家干部的正面形象,但并不惹人生厭,他的狡猾透著農(nóng)民式的樸實,他的諂媚正是桃花寨人窮氣短的無奈。面對桃花寨一群婚戀無著的光棍,他依然葆有一腔希望;面對石青峰的刁難,他依然葆有一腔熱情。他的狼狽就不會讓人覺得滑稽,反而有幾分可愛;他的低聲下氣就沒有面目可憎,反而有幾分可貴。有時候考驗人性、人心的并不是生和死,而是恒常的情感、生活選擇。萬物皆趨光而生,選擇共情的隆富平如一束亮光,讓桃花寨的光棍們有了努力的方向。
世上之事,人之感受有所區(qū)別,即使親如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兄弟姐妹之間亦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選擇共情于善良,因為它是所有情感的底色。若人人懷揣善意,上司會對職場新手的狼狽多幾分寬容,醫(yī)生會對患者的緊張、焦慮多幾分理解,小販會對買菜大媽的斤斤計較多幾分包容,顧客會對忙亂中出錯的服務員多幾分諒解……世上不缺精明的人,維護自己推崇的利益是人之常情,能兼顧別人的需要是智慧,共情的背后往往是善良的選擇。
石青峰是桃花寨的富裕戶,憑著種植獼猴桃的手藝被城里的老板8000元高薪聘請,一家三口的小日子過得愜意而舒坦,卻在回鄉(xiāng)探親的時候被扶貧隊長隆富平給“留”了下來。石青峰的留既是隆富平外力的結(jié)果,也是他共情的選擇。隆富平為了留他,喝酒喝出胃出血還受到處分,費盡心血做到他提出的三個近乎不可能的條件,堂堂七尺男兒為了桃花寨的那群光棍甘愿給自己下跪。他震撼于隆富平扶貧的執(zhí)著和決心,感動于隆富平“饑中一粟呈大愛,渴中一滴顯關懷”的情懷,也喚醒了他男兒不甘于寄人之下,欲成一番事業(yè)的夢想。石青峰被共情了,他接下了聘書,攬下了責任,也終究成就了湘西那番桃花煙雨。
石青峰共情的背后并不是熱血上頭腦門發(fā)熱,而是有深深的情感根源。他是土生土長的桃花寨人,3歲沒了雙親,是百家飯溫飽的小孤孩,是鄉(xiāng)親湊錢學的農(nóng)技,沒有桃花寨就沒有今天的石青峰。留,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是魂歸桑梓,薪火添柴。當年,鄉(xiāng)親們共情于石青峰的孤苦,伸出了援手;現(xiàn)在,石青峰共情于鄉(xiāng)親們的善良,回報于恩情。
可見,能共情于他人執(zhí)著者,會回饋于支持;能共情于他人善良者,會回報于恩情。人,因為共情,所以理解;因為理解,終將尋覓內(nèi)心那份融洽的幸福。
作為妻子,龍伲珍無疑是深愛丈夫石青峰的,在她眼里丈夫是天,是地,是家庭的頂梁柱,是她和孩子的依靠,為了和美的小家,她愿意伺候他吃伺候他穿,愿意夜奉美酒日敬茶,但她卻不能共情于他的夢想和情懷,甚至一度成為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她向往的愛情是“枇杷樹上牽?;?,牽牛纏住往上爬”,她做人的原則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無疑和有情懷有夢想的丈夫格格不入。她沒辦法理解丈夫的情懷和夢想,面對和丈夫的分歧,她欠缺智慧,處理的辦法簡單而粗暴。先是拿孩子打情感牌,然后是撒潑毀掉田里的種子,再一哭二鬧三跳崖,最后干脆把老公的祖屋家當全部賣掉。殊不知,她賣掉的不是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鍋碗盆瓢吃穿用,而是丈夫心之系魂之牽的根,是男兒光宗耀祖、躊躇壯志的立身之本。直到婚離了,家破了,子散了,龍伲珍都沒明白,真正打散他們婚姻的不是丈夫的那個巴掌,而是她對丈夫的情感和夢想缺乏共情能力。
石青峰智慧的地方在于他非常清楚龍伲珍是自己的情感歸宿,又非常清楚自己和龍伲珍的分歧在哪里,他智慧地選擇了開發(fā)龍伲珍的共情點,最終解決問題,彌合分歧。龍伲珍假意鬧離婚,他干脆真把婚離了,再要求把孩子判給自己,還假托四川的老總以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聘龍伲珍去四川工作。果然,事緩則圓。離了婚,失去孩子的龍伲珍用兩年的時間走丈夫曾經(jīng)走過的路,看丈夫曾經(jīng)看過的風景,明白了丈夫的價值,也明白了他選擇留在桃花寨的原因,開始替丈夫著想,至此夫妻倆在情感上殊途同歸,真正達到共情。
在夫妻相處中,耍賴撒潑的妻子常有,招架無措的丈夫也不少,能殊途同歸的不多,大多相互指責,相互埋怨,把日子過得雞飛狗跳,情感被扯得支離破碎。最合適的夫妻,不是金童玉女,也不是男才女貌,而是擁有彼此認同的價值,攜手共情于生活、共情于未來,能彼此寬容對方在認知上的盲區(qū),能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互活成對方成長路上的光。
人的共情能力生而有之,但能力高低是需要學習的。
蹣跚學步的孩子容易摔跤,當孩子磕疼了,大多家長選擇指責地板,甚至佯裝狠揍地板來平衡孩子心里的委屈。曾有個媽媽選擇這樣做,先問孩子疼不疼?得到肯定回答后再告訴孩子,地板跟你一樣疼,你有媽媽哄,可地板沒有,怎么辦呢?結(jié)果,神奇的一幕發(fā)生了,孩子像媽媽哄自己一樣奶聲奶氣地哄著地板。這位媽媽沒有急于平衡孩子的委屈,而是選擇給孩子一個學習共情能力的機會;只要她在孩子日后成長中給予“地板是物”的常識認知,她就是一個足夠智慧的媽媽,因為人的共情比物的認知來得艱難許多。
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是一種選擇;讓他人共情,同樣是一種選擇。
編輯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