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慶
近些年高考命題組的專家們試圖嘗試不同的出題形式以確保真題的公平性,而在作文命題上的嘗試更為明顯,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Ⅰ的作文就令當年的考生措手不及:考生們發(fā)現(xiàn)備考用的名人事例好像都派不上用場,只能干巴巴地就事論事。那么當年的作文題目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wǎng)友點贊,也引發(fā)一些質(zhì)疑,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這個作文題在現(xiàn)在看來沒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在當時卻有它的獨到之處,在這里我只談論其中兩點。
其一,在形式上,之前的作文題目一般只有材料和常規(guī)要求,但這里增添了一個我們后來稱之為“引導語”的部分。這個“引導語”非常明確地告訴同學們可以從哪些角度表明態(tài)度、闡述看法,既是提示也是限制。同時“引導語”還規(guī)定了只能寫一封信,收信人是小陳、老陳、警方和網(wǎng)友中的一個,這里既包括對書寫格式的考查,也含有對書信內(nèi)容的要求。這種限制在2019年和2020年的新課標全國卷Ⅰ和新課標全國卷Ⅱ再次體現(xiàn)出來,演講稿、家信、慰問信、發(fā)言稿等各種文體齊上陣。
其二,在內(nèi)容上,這個作文題目促使考生更多地關注當下社會。其實對社會時事的考查不是2015年的獨創(chuàng),2008年汶川地震后就有關于抗震救災的作文題目出現(xiàn),它考查考生對身邊發(fā)生的重大社會事件的回應能力。但是之后的幾年,這樣的出題方向并沒有被延續(xù)。從201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高考作文將考查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現(xiàn)實,著重挖掘當下青年對社會時事的態(tài)度和看法。正是因為這一轉(zhuǎn)變,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有的專家稱它為“新材料作文”,有的稱其為“任務驅(qū)動型作文”, 有的稱其為“時評類作文”,還有的稱其為“語境交際型”作文,等等。這類作文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大都是源于對某種社會現(xiàn)象或者事件引發(fā)的討論,要求同學們闡明自己的看法,有時需要以某種身份來寫,有時候也需要提出自己的建議。在本文中,我統(tǒng)稱這類作文為“時評類作文”。
一、時評類作文寫作難在哪里
(一)如何建構論證框架
時評類作文一般要求對某現(xiàn)象或者事件闡發(fā)自己的看法,而大多數(shù)的看法可以分為三種,肯定、反對和有肯定有反對的辯證態(tài)度,而辯證態(tài)度也可以根據(jù)肯定和反對比例的多少大體分為三種情況。所以,論點不是大問題,建構論證框架才是難點。以2015年全國卷Ⅰ的作文為例,如果選擇給小陳寫信,則可以完全肯定她對父親有苦衷的愛;也可以反對她將傳統(tǒng)的家事公開并且司法化的做法;還可以既稱贊她的果斷舉報行為,同時委婉提示她可以采取柔和一點的做法做到兩全其美。
這里講的如何構建論證結(jié)構主要指的是論證邏輯,比如說給小陳寫信并且完全肯定她的做法,總觀點就是認同大學生小陳用微博私信的形式舉報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的父親。但是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很多同學寫著寫著就毫無邏輯可言了,那么按照什么順序逐步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如何既圍繞本事件又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進行適當?shù)臄U展,這都是需要注意的。
(二)經(jīng)典論證素材的缺乏
一篇高分考場議論文,不僅需要有嚴密的思維邏輯,更需要有經(jīng)典的論證素材為其豐富內(nèi)容。要寫好時評類作文,更需要同學們進行大量的素材積累。
比如有這樣一個題目:跨過那道坎兒。這是一個隱喻性的作文,“坎兒”指的可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坎兒,但更重要的是存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的障礙、困難、問題等。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既可以選擇古人素材,也可以選擇當下的新聞素材,因為只要經(jīng)歷過苦難而后成功的人都曾經(jīng)跨過這樣那樣的“坎兒”。
而如果我們看2020年全國卷Ⅱ的作文,就好像沒那么容易把古人素材引進來。材料第一段選取中國的墨子和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名言,雖然兩者時代不同,所用語言也不同,但是都在說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誰也離不開誰。材料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則列舉在2020年全球抗擊新冠疫情中,中國和世界其他各國互相支持和不離不棄的感人故事。引導語要求同學們作為中國青年代表發(fā)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的演講,對象是世界青年。這個題目的觀點很明確,但是在選擇事例進行闡述時,如果沒有提前積累一些當下的素材,你會覺得好像很難寫下去。這種問題在時評類作文寫作中時常出現(xiàn)。
二、如何讓論證深入下去
時評類作文雖然看似不太容易下筆,但仔細琢磨還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找準題目中縝密的內(nèi)在邏輯
面對一個找不到邏輯又無經(jīng)典例子可用的作文題目時,你一定會感到有些迷茫,其實這樣的迷茫也曾擺在燭之武的面前。公元前630年的那個“題目”其實是這樣的:
公元前630年,鄭國因為曾經(jīng)沒有對晉文公以禮相待,再加上晉楚大戰(zhàn)時,又曾出兵幫助過楚國,于是晉國聯(lián)合秦國一起圍攻鄭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國駐扎在氾南,鄭國危在旦夕。這時鄭國需要從國內(nèi)選出一名外交家,出使秦國來挽救鄭國子民。讀了上面的材料,假如你就是那個要出使秦國的人,你準備怎樣說服秦伯?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不得泄露個人信息,如果需要,統(tǒng)一自稱“燭之武”。不得少于800字。
在《左傳》的記載中,燭之武只用了125個字就使秦伯高興,讓秦晉同盟瞬間瓦解,保全了鄭國子民。他是如何做到的?其實,正是他縝密的內(nèi)在邏輯牢牢抓住了秦伯的心。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以進為退,打消秦伯的顧慮。)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先用假設表達亡鄭可能對秦國有益處,緊接著就用事實打破秦伯的美夢。)焉用亡鄭以陪鄰?(又用反問句式,繼續(xù)引導秦伯獨立思考。)鄰之厚,君之薄也。(這是一個判斷句,燭之武再次肯定指出亡鄭對秦國的弊端。)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他設身處地地為秦伯考慮,指出舍鄭秦國不僅不費兵力,反而對其有利。)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此處從秦晉之前的合作結(jié)果入手,巧妙用“晉君”這一模糊概念點明晉國國君是不可靠的。)夫晉,何厭之有?(緊接著像上面分析亡鄭的小概率和危害一樣,燭之武用反問句式表達了站在秦國立場上的擔憂。)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把秦晉關系從過去推到現(xiàn)在,點明憂患,再次發(fā)問,徹底觸動秦伯心弦。)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總結(jié)陳詞,簡明扼要。)”
我們從時評類作文寫作的角度再來理一下燭之武的論證思路:首先明確陳述的對象——秦伯,明確這一點后就全身心地站在他的立場上探討問題;然后緊緊圍繞兩個問題展開,一個是鄭國滅亡與否對秦國的影響,一個是秦晉同盟對秦國的不利影響,最后得出“闕秦以利晉”的總觀點。在論證過程中,燭之武除了指出晉惠公出爾反爾,其余九句話全是依理推進,依靠邏輯嚴密勝出。
總結(jié)一下,在時評類作文寫作中,一方面要緊緊抓住題目的內(nèi)在思路,按照材料指示有條不紊地展開分析議論,材料給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標點符號都要認真分析,在寫作時都要有所體現(xiàn);另一方面要有章法,一般通過概括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之后分層次論證自己的觀點,可以從表及里,也可以正反對照,先分析原因,再點明危害或者意義并提出建議,最后總結(jié)全文。
(二)嘗試靈活多變的論證方法
熟練掌握常用的論證方法是時評類作文寫作的第二個利器。僅僅有嚴密的論證結(jié)構還不夠,借助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可以讓看似干巴巴的說理生動形象、深刻起來。
我推薦大家深入學習“說理高手”孟子的文章《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希望推行仁政行天下,可是當他來到當時全天下最高學府稷下學宮之后,面對的聽眾是一心想學霸道的齊宣王。如何使齊宣王從霸道轉(zhuǎn)向仁政,他做了這樣一番努力。
一方面,他借助比喻論證將枯燥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在和齊宣王談仁心和稱王的關系時,他這樣論證:“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痹诮忉尅安粸椤焙汀安荒堋眱烧邥r,他這樣分析:“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在談到王之所大欲的危害時,他則說:“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边@些比喻論證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使枯燥的說理變得生動起來。
另一方面,他靈活運用對比、類比論證使得論證層次清晰而有深度。比如在探討“王之不王”的原因時,他說:“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在勸告齊宣王反其本時,他說:“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而在談到齊王緣木求魚有大災時,他在說:“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正是在不斷地對比、類比中,孟子的仁政治國理念逐漸被宣王認可,這些靈活多變的論證方法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
(三)多關注當下的事例素材
其實,時評類作文寫作時好像沒有事例可用,主要是因為同學們對當下的素材積累不足。如何積累素材?大家可以關注幾個比較好的公眾號,比如“作文紙條”等;也可以收看收聽一些視頻音頻,比如《主播說聯(lián)播》,每天《新聞聯(lián)播》的主播們從近階段的新聞熱搜里選取對象加以評論。前段時間,四川理塘的“甜野男孩”丁真突然爆紅網(wǎng)絡,央視主播海霞就及時點評了這一新聞;最近的兩會內(nèi)容,比如教育方面的體育教育、關系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制造業(yè)、與沙塵暴天氣相關的環(huán)保問題等也多次被主播關注。這樣的點評每天都有,一次用時在一兩分鐘,主播的論證思路特別清晰,由淺入深,娓娓道來,當作作文素材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
時評類作文只是當前作文命題的一種形式,卻很能考查大家的寫作功底,它需要你們擁有開闊的視野、扎實的邏輯思維和能化枯燥為生動的能力。本文中提供的幾種思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把握,可供大家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