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歡喜
雖然這是2021年2月的專欄,但寫這篇文章時,2021年才過去四天。
真正入冬之后,天氣反而變得好起來,陽光一天比一天耀眼,只要不出門,就不會被冷到。
年底時朋友們都在寫總結(jié),我想起每一年元旦前夕,我都左思右想,覺得自己沒什么東西可總結(jié),于是悄悄告訴自己,希望明年年底能列出一個漂亮的清單。然而來年我清單里唯一一句話,依然是:希望明年能夠順利一點。
有天刷朋友圈,看到好幾個高中時關系還不錯的朋友從五湖四海趕到一處,快樂地聚了個會,我一張一張滑過他們的合照,最后連一個贊都沒好意思點。
我特別傷感地跟朋友說,突然發(fā)現(xiàn)我好像特別不會維系與人的關系,每換到一個新地方,就把過去丟得干干凈凈。朋友說:“我確實覺得這世上好像沒有什么能讓你主動去維系關系的人。”
小時候覺得自己這樣拿得起又放得下的性格,超級酷,但慢慢長大以后,卻又難免有些自我懷疑——是不是我自己性格的問題。
身邊好多人最近都開始談起了戀愛,大家每天跟我分享自己在戀愛中的酸甜苦辣,我有時候會忍不住吐槽:“你們的情緒怎么都這么大?我記得我當初戀愛時很平靜啊?!?/p>
后來朋友跟我講:“我也想像你一樣,想被愛,不想這么用力地愛人?!?/p>
我沉默了一會兒,又覺得:“但是愛人才會更加有體驗感啊?!?/p>
會有某些時刻,愛充滿整個胸腔,好喜歡好喜歡這個人啊,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那一瞬間的情緒那樣飽滿又珍貴。
朋友連連點頭:“有!”
我說:“這是被愛體驗不到的。”
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總喜歡用“誰更喜歡誰一點”,來評判一段感情值不值得,但是我始終覺得,一段感情里,哪怕真的有人愛得多一點,也并不能夠用“吃虧”來作為總結(jié)。
因為我的一切行為都是基于我喜歡你,我喜歡你,所以我想對你好,想擁抱你,想把世界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你——我做這些事,并不是我在為你付出,而是在滿足我自己。
跨年那晚,五月天開了一場線上的跨年演唱會,恰好當時有一個男孩子約我出去一起跨年。
我同對方并不熟悉,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我說我要看五月天演唱會跨年。對方像是隨口問我:“去看過他們線下演唱會嗎?”
我說:“看過還蠻多的?!?/p>
他立馬說:“看來你很支持他們啊。”
我瞬間被噎住,不知道要怎么跟他講,我去看演唱會的行為,并不是為了支持某某某,而只是我自己需要這樣一場情感的宣泄,我是為了滿足我自己。
就像——當我去愛別人的時候,我也是在滿足我自己,滿足我愛你時便忍不住想對你好的心,滿足我滿腔情緒無處表達的心,滿足我想要擁有更多情感體驗的心。
所以,為什么會覺得自己只是單純地在付出呢?
明明,在我愛你的同時,我自己也獲得了療愈。
寫《一寸小溫柔》期間,有段時間我喜歡的一個人遇到了一些事情,我每日為他心焦,茶不思飯不想。
后來我把所有的情緒全宣泄進了故事里,寫完以后,忐忑地發(fā)給朋友看,朋友評價:“怎么回事?感覺你寫到后期時,狀態(tài)越來越好了,感情很濃烈?!?/p>
我長舒了口氣。
——這也是我在愛人時,得到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