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活將更新著的觀念,新的觀念使藝術總是綻放新的生命,這也許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在今天,素質的基礎教學已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其引導應該有意識地考慮到現今文化混合背影的現實,其中即有西方文化的影響,又有中國傳統(tǒng)有益的啟示,又有其他文化科學的介入。
素描教學以由視覺感知意義上的操作轉化成尋求新的視覺語言符號的追求為代表,在解決基礎造型的問題后,更重要的努力地嘗試解決對物象存在狀態(tài)的感悟描述,使素描能真正地為在文化傳統(tǒng)基礎上,用現代人的意識切入,捕捉和另具風格,與現實的思考與道問,使其上升對一個美學的范疇。這便使我們的初中藝術教育不僅局限于普通及教育式,主要是技術問題的層面上,還要更加關注素描教育納入文化范疇,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和尋求新的視覺語音的方式上,
近年來,我校的美術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已經由普及美育式的教育轉化到科學的學術上。
在教學要求,學生必須自主地在不同靜物之間走動,進行多角度的選擇,用小構圖的形式選擇對物象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可以互相借鑒判斷,最后完成兩張以上作業(yè),不要一次完成。
落實素描教學的風格訓練,使學生面對課題有一種新鮮感和興趣感,調動學生自身個性,激發(fā)他們的表現和創(chuàng)造欲望,其主動學習興趣,去除學生腦中已形成對物象狹隘的認識和經驗主義,嘗試著新視覺風格符號,努力地尋找和組織新的風格視覺程序和形式興趣。
強化個性因素,激勵學生個性的張揚,使畫面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在素描的研究和比較性,教師盡可能就一些問題開展,幫助學生尋求不只是一種的解決問題可行性方案,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興趣和對藝術把握的理解。在過程中逐漸導入符號化,強調素描語言多樣性。發(fā)展素描的魅力。多方面創(chuàng)造出不同風格語言,讓學生體驗掌握語言規(guī)律和個性相結合而產生有活動力的表現,而不是把教師自己固有的模式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釋放個人的潛能,學生是否陷入流行式樣的素描表達方式中,深入讓學生了解在畫面語言現象的變化中逐漸開始尋找研究點,學習過程是否從幼稚走向成熟。
在現代素描教學的計劃安排中,大體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重新認識幾何形體,以結構素描為主,時間為二周,主要是做到比例、透視形態(tài)的準確,這是因為大部分學生在考生階段性根本就沒有認真地研究幾何形體,對幾何形體的認識基本上是縱是而非的。
第二階段,靜物寫生,時間三周,在加強對素描各個造型因素理解的同時,強調對素描造型的再認識,而不是簡單的翻版,同時,嘗試著進行再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的形式美感,視覺刺激的節(jié)奏的韻律感以及發(fā)現形體的張力感,鼓勵他們嘗試著做到敢于強調強化理解的東西,以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為主,強調素描中的寫與畫,不要拼讀和單純的描摹,在追求畫面的意境的同時,防止匠氣和陷入流行樣式的泥潭,讓學生嘗試著最好在這個過程中給自己多出些難題,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學會 用腦子畫畫,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提示,讓學生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為目的。
第三階段,著重注意畫面的表現因素,強化情感的傳遞和發(fā)現新的視覺語言符號,強調實踐性。。學生必須學會面對靜物進行選擇,找到合適的視覺傳達點。在這個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作品意識,讓他們逐漸懂得情緒的醞釀和繪畫語言的轉化,發(fā)掘出心的那份美感,要畫面相對完整,造型意識明確努力進行個性語言的探索,擺脫技術和樣式素描給我們帶來的煩惱,做到真正地向大師學習素描語言。加強自信心,盡管時間很短,可能不是所有的學生能取得設想中的成功。但是學生能夠懂得一個觀念,學習和創(chuàng)造之間是一個不斷接觸和吸收的關系,這一點為我們將素描放在一個哲學思考的背景下,將整個具有人文特征的現代教學的風格實現提供可能。使素描練習不僅是一種技術而應成為一種學術研究的良好氛圍,為以后課題安排和建設形成了一個好的開端。
通過一段時間的加強訓練,學生的主動性加強了,這點讓我們很欣慰,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們進行了觀摩和總結,驚奇地發(fā)現當他們摘下固執(zhí)的有色眼鏡以,外面的世界同樣精彩。
我們在素描教學中的一點點體會和嘗試,也許已不是最新嘗試,但是我們卻希望賦予它更新的意義。素描的概念已經多元化,如何使教學更適應當代,既取決于我們不斷的實踐,又依賴于我們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zhèn)培才小學 陳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