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靜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35~3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明確長度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并根據(jù)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結合實際測量和具體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體會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明確長度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毫米和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復習知識,出示情境圖(見圖1)。
老師講解甜甜的夢的故事,通過甜甜的思考,引出問題:1毫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
【設計意圖】采用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出甜甜的夢里孫悟空變金箍棒的情境,便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測量金箍棒紙條長度埋下伏筆。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
(一)認識毫米
1.經(jīng)歷毫米產(chǎn)生的過程。
(1)活動一
師:看,現(xiàn)在金箍棒變到孫悟空的手上了。根據(jù)你們的經(jīng)驗能測量出它有多長嗎?拿出1號金箍棒紙條和學生尺趕快量量吧。
學生能測量出這根金箍棒紙條的長度正好是10厘米。
課件出示(見圖2),呈現(xiàn)出學生測量的結果。
(2)活動二
師:看,孫悟空的金箍棒變短了,現(xiàn)在有多長?拿出2號金箍棒紙條,用學生尺你能又快又準量出它有多長嗎?
課件出示(見圖3)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測量結果:①5厘米多一些;②大約6厘米;③5厘米多7小格。
師:5厘米多,不到6厘米,多出來的這一部分不夠一厘米,怎么能準確的量出這張金箍棒紙條到底有多長呢?
預設:數(shù)小格
2.初步建立毫米概念。
師:通過數(shù)學家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小的長度單位,直接導出: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學生在尺子上找1毫米,并指給同桌看。
師:在生活中仔細找一找,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1毫米。
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感受1毫米,能想到:1毫米太小了。
師:看一看,想一想,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學生能從身邊找到:尺子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指甲的厚度大約1毫米……
3.明確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知道尺子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認真觀察尺子,想想厘米和毫米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同位互相觀察尺子,全班交流,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根據(jù)課件演示一起數(shù),教師小結并板書:1厘米=10毫米。
4.借助毫米準確測量。
(二)認識分米
1.認識1分米。
師:大家還記得測量的1號金箍棒紙條有多長嗎?
課件出示(見圖6)。
預設:①10厘米;②1分米。
導出小結: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分米是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用dm表示。
教師板書:1分米=10厘米,并在黑板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
師: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分米,指給同位看看。
2.感受1分米。
師:大家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了,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分米的長度給老師看看嗎?
學生比劃。
……
三、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四、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認識了毫米和分米,知道了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長;
預設2:知道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手長大約1分米;
預設3: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預設4:會用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進行測量;
……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情感等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jīng)驗,養(yǎng)成全面回顧的習慣,培養(yǎng)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金箍棒情境貫穿始終,借助金箍棒的長度變化,為長度單位的后續(xù)學習埋下了自然而巧妙的伏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五、課后反思,總結提升
讓學生反思總結:
1.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2.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3.想想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