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才
(福建省建寧縣農業(yè)農村局,354500)
相關研究與實踐表明,我國華東、華南地區(qū)部分梨品種采取避雨栽培具有提高產量、改善品質、調節(jié)產期、減輕災害等多重效應[1-5]。建寧縣地處閩西北內陸山區(qū),梨栽培面積0.63 萬hm2,產量8.55萬t,為加快當?shù)孛撠氈赂弧⑧l(xiāng)村振興步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梨生產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相比,產量不穩(wěn)、果實偏小、風味偏淡等問題突出[6-9],主要原因在于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梨開花期和幼果期經常遭遇低溫陰雨天氣,發(fā)生晚霜凍害的頻率也較高,誘發(fā)大量早期落葉。為此,近年來,建寧縣結合山地梨園品種結構調整優(yōu)化,對30 hm2山地梨采取避雨栽培并取得初步成功。在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科研人員的指導下,作者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山地早熟梨新品種避雨栽培綜合配套關鍵技術集成示范,現(xiàn)將有關技術總結如下,以供生產者參考。
示范園設在建寧縣綠源果業(yè)有限公司梨生產基地(溪口鎮(zhèn)枧頭村)。該基地有梯田梨園67 hm2,1992 年定植,行株距4 m×4 m,主栽品種‘黃花’,授粉品種‘黃蜜’或‘杭青’,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配置比例4∶1;管理水平一般,667 m2產量1 500 kg 左右。2013—2016 年,其中的13.3 hm2大部分采取多枝多點高接,改接梨早熟新品種‘翠玉’‘新玉’,保留部分‘黃花’作為授粉樹。同時,部分改接樹建立避雨大棚,采用順坡式棚架栽培。
2017—2019 年,在梨避雨栽培區(qū)及露地栽培區(qū)各劃定0.67 hm2,跟蹤調查產量、成本、效益。從表1 可以看出,與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翠玉’3 年平均667 m2產量提高90.0%,收入增加1.51 倍,生產成本增加75.0%,凈利潤增加2.71 倍;‘新玉’667 m2產量提高122.0%,收入增加1.30 倍,生產成本增加77.1%,凈利潤增加2.85 倍,效益顯著。
表1 福建省建寧縣梨早熟新品種山地避雨栽培與露地栽培2017—2019 年產量及效益
受塑料薄膜透光率的影響,梨避雨栽培光照強度較露地栽培明顯減弱[5],采用常規(guī)整形修剪技術,樹冠中下層光照更差,結果“頂部化”現(xiàn)象嚴重,因此,南方梨避雨栽培適宜應用棚架栽培模式,山地梨園尤以順坡架式和單干單主枝樹形最為簡便易行。其定植與整形要點如下:①選用高1.8 m 以上、莖粗1.8 cm 以上的苗木,按3 m 株距定植;②定植后,在芽體飽滿、發(fā)育充實枝段處定干,在苗木下坡向立1 根桿,在苗木距棚架架面30 cm 處將其用繩與立桿綁縛在一起;③在距棚架架面30 cm處軟化苗木,上坡向進行處理后,在軟化處彎曲苗木,使其上半部順坡向上固定于架面,作為主枝培養(yǎng),構成類似“廠”字形的單干樹形;④定植當年夏季至第2 年冬季,培養(yǎng)順行向延伸、長2~3 m的粗壯主枝,在主枝兩側共配置10~15 個與主枝近于垂直且平臥棚架架面上的單軸直線延伸的中大型結果枝組,每隔40 cm 左右配置1 個。
在福建省,梨露地栽培施肥量較北方高1~2倍,主要原因是在閩西北內陸高雨區(qū),長年降雨時間長、雨量大,土壤養(yǎng)分淋溶損失重[10]。實踐表明,采取避雨栽培,阻斷了強降雨侵蝕,梨根際施肥量較露地栽培減少1/3~1/2 即可滿足樹體正常生長發(fā)育需求。還可采用根際一次性施肥技術,降低施肥用工成本,具體操作如下:秋末冬初,在樹冠滴水線開深寬各30 cm、長150 cm 的對稱溝或深寬各30 cm 的環(huán)狀溝,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800 kg 加氮磷鉀含量為45%的復合肥1.0~1.5 kg;生長季節(jié)結合病蟲防治或單獨噴施葉面肥4~5 次:果實迅速膨大期噴施1~2 次吡能免疫蛋白1 000 倍液,果實緩慢增大期噴施1~2 次PBO 250~300 倍液,果實迅速增大期至采果后各噴施1 次噴施寶1 000 倍液。避雨栽培園含水量較低,溫度較高,蒸騰作用較大,土壤表層鹽漬化而深層酸化趨勢明顯,一般每2~3 年須全層深翻1 次,以均衡上下土層酸堿度。
與露地栽培相比,梨避雨栽培因開花幼果期可免遭陰雨潮濕等不利天氣的影響,在人工輔助授粉條件下,坐果率高、生理落果輕[5],因此,提倡早疏花早疏果,以利增大果個,提高品質。一般冬剪時結果枝數(shù)量及分布確定后,及時抹除細弱、過密、頂部花芽,每隔10 cm 左右保留1 個飽滿花芽;花序分離期依照“留壯棄弱”原則,采用手指擠壓法疏除過量花序;盛花末期即開花達70%開始時,適時摘除待開花蕾;第1 次生理落果結束后,可按每15~20 cm 留1 個果定果。
梨花粉粒大,遠距離傳粉靠蜜蜂等昆蟲。在避雨栽培條件下,空氣濕度較大,蜜蜂等昆蟲入園量少,活動力弱,自然坐果率較露地栽培低。因此,梨避雨栽培應在開花15%左右和50%左右各進行1次人工輔助授粉,以確保前期開放花充分授粉。開花15%左右時,為提高授粉精準性,以人工點授為宜,而開花50%左右時,為提高授粉效率,則以采用授粉器噴授或噴霧器液體授粉為宜。
梨避雨栽培可大幅降低梨褐斑病、梨黑斑病、梨黑星病、梨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發(fā)病指數(shù),控制早期落葉發(fā)生,避免梨莖蜂、梨癭蚊的發(fā)生為害,極顯著降低茶翅蝽、梨小食心蟲、金龜子類、天牛類等發(fā)生程度,但梨二叉蚜、梨黃粉蚜、二斑葉螨、梨花網(wǎng)蝽等易蔓延成災[1]。為此,梨避雨栽培適用以生長前期“3 次藥”為基礎、以防治小蟲體害蟲為重點的病蟲害綜合防控策略,即生長前期噴好3次藥,即花芽萌動期、盛花末期、花后20 d 左右幼果期各噴1 次殺菌殺蟲劑混配藥劑,可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代森銨水劑1 000 倍+礦物油200 倍液、30%唑醚·戊唑醇懸浮劑4 000 倍+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 500 倍液、20%氟硅唑水分散粒劑1 500 倍+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 倍液等,重點控制梨黑斑病、梨炭疽病等病害初侵染源及中國梨木虱、二斑葉螨等越冬代及第1 代小蟲體害蟲;5 月上中旬及生長中后期,根據(jù)梨二叉蚜、梨黃粉蚜、梨花網(wǎng)蝽發(fā)生情況,局部噴施殺蟲劑進行挑治;花后20 d 左右,噴施殺菌殺蟲劑混配藥劑,釋放果樹加州捕食螨(大型),每株樹在樹干分枝處掛1袋;5 月下旬懸掛梨小食心蟲信息素迷向散發(fā)器,每株在樹冠中部外圍懸掛1 根,防治梨小食心蟲;以生長前期與生長后期采取藥棉毒殺為主、夏秋人工捕捉為輔防治蛀干天牛類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