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2021年黑龍江省京劇院緊鑼密鼓地創(chuàng)排了京劇《雪沃冰花》,作為一部為建黨百年獻禮的劇目,它的出現(xiàn)恰逢其時。在東北抗聯(lián)漫長的十四年道路上,有無數英雄留下了他們的無畏和勇敢,用生命抒寫了一個個看似傳奇卻真實的故事,讓歷史記住了他們的名字。與他們相比,李敏的事跡可能太過平凡和微不足道。這個名字沒有趙一曼那么響亮,讓人耳熟能詳;也沒有楊靖宇那般壯烈,讓人為之動容。但她卻是應該寫、值得寫,更值得搬上舞臺的人物。因為正是她的堅持與執(zhí)著,才讓中國的抗戰(zhàn)史從八年改寫為十四年,才讓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就浴血奮戰(zhàn)的東北人民與抗日聯(lián)軍有了歷史的認證,才讓無數先烈的犧牲得到了更有力的安慰!京劇《雪沃冰花》可謂是一部在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上創(chuàng)作的、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多少帶有被魯迅戲稱為“遵命文學”的意味,但《狂人日記》的誕生也證明了“遵命文學”往往是經典產生的催化劑?!堆┪直ā愤@部現(xiàn)代京劇,從題材的選擇、人物的選取到故事的確立,可以說,都不是一件易事。但無論經歷了多少創(chuàng)作上的困難和排演上的艱難,最終它依舊綻放在了舞臺上?!懊髦豢蔀槎鵀橹辈皇菦_動與魯莽,而是文藝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擔當,是他們的責任感成就了《雪沃冰花》的淡淡幽香沁人,裊裊余音繞梁。
暗藏玄機的心理結構
如冰凌花一般堅韌的李敏,親身經歷過烽火硝煙,親眼目睹過戰(zhàn)友犧牲,也親自得見了抗戰(zhàn)的勝利。她的一生是傳奇的,她的內心是復雜的。對于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如何組織為數不多的素材?選擇何種方式去講述故事?怎樣平衡客觀真實與虛構重建之間的比例?對于劇作者來說,這都是一次難度頗大的挑戰(zhàn)。該劇最終以平實的敘述方式描寫了李敏作為抗聯(lián)女戰(zhàn)士的這一個側面,而沒有選擇宏大的、史詩性的結構去復原李敏的一生,是十分巧妙的,也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自由。
李敏最大的功績在于多次向全國政協(xié)及中央有關部門提出將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光輝歷史由八年改為十四年并納入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的建議。而從2002年第一次提議開始,到2017年“抗戰(zhàn)十四年”被正式寫入教科書,東北抗聯(lián)的歷史最終被納入全民族抗戰(zhàn)的歷史體系,卻足足經過了十五個春秋。如果沒有年逾古稀的李敏這十五年來的奔走呼吁和不懈爭取,這項提案也許早就石沉大海了。所以,寫李敏,樹李敏,她的功績和壯舉無疑應該是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蓮膽騽〉臉嫵梢貋碇v,這一點又不足以被放大為主線動作,也不便于戲曲舞臺上的藝術呈現(xiàn)。這必然成為創(chuàng)作者的兩難。而《雪沃冰花》的創(chuàng)作者另辟蹊徑,相對巧妙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它以“老年李敏的提案被否”作為整部戲的切入點,用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總會等到那一天”的決心表明堅定態(tài)度,在開篇便為觀眾勾勒出了一個倔強、堅韌、執(zhí)著、飽含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人物形象。但此時,這個人物形象對觀眾來說,僅僅只是個“符號”,是回憶開始的“工具人物”,是進入主要劇情的“索引”。此時的老年李敏,形式上的作用更大于內容上的意義。
但隨著塵封的往事被憶起,觀眾便漸漸明白了,老年李敏何以會如此堅定,如此執(zhí)著。可以說,如果除去序幕和尾聲外,正戲部分足以支撐起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形成了邏輯自洽的結構閉環(huán),但如此便拋去了該人物的閃光點。哪怕在戲的最后交代出李敏提案被最終采納,也一定不能感染觀眾,提振精神。這是因為缺乏對人物內心的心理建構。該劇的核心事件不是“提案”,而是李小鳳(李敏原名)在抗聯(lián)部隊里的經歷。從惡劣天氣到補給匱乏,從戰(zhàn)友犧牲到矛盾嫌隙,從故人叛變到師長動搖……一個個事件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只有十幾歲的李小鳳迅速成長。而這一切虛虛實實的事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構建老年李敏的心理動機。她不是為自己在爭取,更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那些犧牲的抗聯(lián)英雄們!這是她的使命,她的責任,因為那些活生生的戰(zhàn)士們曾經是她的戰(zhàn)友、她的朋友、她的親人……回憶如畫卷展開,此時,序幕中的李敏便不再符號化,她的經歷和成長有血有淚,她的執(zhí)著和不懈才有理有據,她的形象才更深入人心。
序幕的“提案又沒通過”和尾聲的“提案被采納”首尾呼應,讓真實的李敏和真實的結局最終真實地呈現(xiàn)在了舞臺上。而用做心理構建的故事,其中幾分真實幾分虛構又有什么關系呢?從大的格局看,該劇的最高任務已圓滿完成。細推敲,該劇在戲曲結構之外,有意或無意地暗含了心理結構,對于李敏這樣并不適合用戲劇形式去塑造的人物,無疑是成功的、有益的。
蘊含詩意的獨特表達
《雪沃冰花》的創(chuàng)作初衷決定了它的目的,即帶著使命感的禮贊。魯迅先生曾言:“好的文藝作品是自然而然、情不自禁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果一味強調創(chuàng)作理性的有意識地控制,那樣的作品就會矯情,失真?!眲?chuàng)作目的的不自由和創(chuàng)作審美的自由之間的矛盾,是此類創(chuàng)作容易陷入的深淵,也是藝術品淪為宣傳品的根本原因。在二者之間尋找平衡,或者說,運用藝術創(chuàng)造的技術與手段讓有限制的創(chuàng)作有所突破,是此類作品得以成功的關鍵,更是文藝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創(chuàng)作者只有堅持審美的自由,堅守審美的原則,遵循自己的內心,才能讓此類作品煥發(fā)出無限生機。有人做到了,于是,戲劇舞臺上出現(xiàn)了讓人震撼且感動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讓人熱血沸騰又熱淚盈眶的話劇《上甘嶺》。誠然,如果對比劇目整體品質的話,上述兩部作品的藝術高度,是《雪沃冰花》暫時無法企及的。但從該劇的舞臺呈現(xiàn)和細節(jié)構思中,我們是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蘊含詩意的表達的,而這種表達也使得該劇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更為濃郁,進而與該劇所要反映的“勇赴國難、自覺擔當、頑強苦斗、舍生取義、團結御侮”的抗聯(lián)精神形成了剛與柔的對峙與融合,為波瀾不驚的劇情增添了一份戲劇的張力。
“冰凌花冰凌花,白山黑水把根扎。莖弱花柔有筋骨,破雪報春暖天涯……”本劇開篇的這段伴唱,便奠定了該劇的詩意風格。冰凌花只長在東北的嚴寒里,凜冽滋潤了她的綻放,冰雪豐沃了她的嬌艷。漫天風雪中那淡淡的鵝黃色花朵,甚至讓人恍惚,這如迎春花般的色彩,是否也同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所以,在京劇《雪沃冰花》的舞臺上,“冰凌花”不僅僅是道具這么簡單,而是意象化的表達,是徐曉鐘導演所說的“形象的種子”。確切地說,它是主人公李敏的形象化身,也是抗聯(lián)精神的具象概括,更是共產黨人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的隱喻。“冰凌花”這一元素的使用也是貫穿全劇的:在劉蘭香和丈夫馬舉坤即將分別互訴衷腸時,他們憧憬中的勝利是“相信那風雪后天空晴朗,冰凌花開時節(jié)分外芳香”;在李小鳳被包圍準備慷慨就義時,她的英勇無畏是又一次高聲唱起的“冰凌花冰凌花,白山黑水把根扎……”;新的生命誕生時,苦難中仍不屈不撓的女性就猶如翩翩起舞的女戰(zhàn)士手中那一簇簇飽受嚴寒摧殘卻愈發(fā)嬌艷的冰凌花;而國家的光明與民族的希望,最后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新生兒的名字中——小冰凌!這是京劇舞臺上少有的象征主義,也是現(xiàn)代戲曲不同于古典戲曲的表現(xiàn)手段之一?,F(xiàn)代戲曲更注重生活化語匯的運用,更貼近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人的審美,即它可以通過更為便利的溝通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可以透過戲曲固有的節(jié)奏,更快地直抵劇的內核,探明劇的本質。小小一朵冰凌花,貫穿該劇始末,緊扣題旨,其蘊含深意不必明說,觀眾了然于胸的同時別有一番滋味縈繞心頭。
戲曲新形態(tài)的現(xiàn)代性
陸煒教授曾撰文首次提出了“第四種戲曲美”這一概念,并對“戲曲新形態(tài)”的特征做了歸納和總結,筆者深以為然。對照《雪沃冰花》的創(chuàng)作,對戲曲新形態(tài)的理解則更為直觀。比如“注重塑造人物,突破人物描寫的類型化”這一特征表現(xiàn)尤為突出。該劇由于角色年齡跨度大,選擇了由老旦和青衣分別飾演老年李敏和青年李敏,這在京劇的舞臺上并不多見。行當的劃分本身就是對類型化人物的總結,體現(xiàn)了這一類人所具有的共性,包括年齡、階級、性格等,是前人經過數百年的表演實踐所探索出來的一套完整且實用的戲曲程式。如果遵循古典戲曲美學范式來對李敏進行人物塑造,采用或青衣或老旦的行當扮演,則勢必會造成故事的不完整、人物的不豐滿。正如前述對該劇心理結構的分析,劇中青年李敏的一系列經歷其實算不上波瀾壯闊,而是帶有抗聯(lián)史艱苦卓絕的普遍性,自然更不具戲曲的傳奇性。一切種種無非都是在強化老年李敏性格中的堅韌,都是在為她的執(zhí)著和釋然建構更為堅實的心理基礎。所以,不同年齡階段的李敏都應著意刻畫。正是從人物塑造的角度出發(fā),京劇《雪沃冰花》突破了人物類型化的限制,用西方戲劇的手段解決了中國戲曲的難題。這種在堅守戲曲本體的同時,豐富戲曲新形態(tài)的做法,筆者認為是值得肯定的。
戲曲新形態(tài)視閾下的《雪沃冰花》的審美格局,可以說“不是游戲式的,也不是煽情式的,而是既有動情因素又有思索品格的”。從周邊人物的塑造來講,叛徒的出賣、殺父的恩怨、師長的動搖等,這些人的行為不只是在為李敏的行動做鋪墊,而都是富有一定現(xiàn)代意識的安插,對人物的挖掘也突破了以往臉譜化的圖解。在金錢的誘惑下,老通訊員可以叛變;在共同的信念下,殺父之仇可以化解;在絕境和絕望時,將領也會動搖……我們看到,這部戲的矛盾除了抗聯(lián)和日寇之間的民族矛盾外,人物內心的掙扎、糾結,即心理矛盾也占據了很大篇幅,且描寫得較為深刻和精彩。這些人物和情節(jié)的設置,乍看不妥,其實卻越咂摸越有味道——現(xiàn)代的味道。戲曲理論家郭漢城先生曾說:“所謂戲曲現(xiàn)代化,就是要使戲曲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表現(xiàn)時代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無論歷史題材和現(xiàn)實生活題材的作品,都要符合當今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學觀點,歸根到底,是要戲曲藝術更好地為今天的人民服務?!痹诂F(xiàn)代的劇場里,如果舞臺上的人物還是一如既往的符號化,去情感化,單純地為“高、大、全”的目的服務,那就尤如一盤隔夜菜,讓人如同嚼蠟,無法下咽。次要人物如此,主要人物更是如此。筆者認為,《雪沃冰花》要傳達的并非僅僅是以李敏為代表的抗聯(lián)英雄們的無畏犧牲,而是通過李敏的執(zhí)著、堅定,甚至近乎執(zhí)拗一般的堅持,引發(fā)當代人的思索:這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她?抗聯(lián)歷史被改寫的意義究竟有多么重大?今天的我們究竟又該如何去愛這無數革命先驅用生命換來的國家……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這才是《雪沃冰花》燭照現(xiàn)實的意義,才是戲曲現(xiàn)代性的價值。
結語
一部作品不可能完美無瑕,尤其是涵蓋了多藝術門類的戲曲這門綜合藝術。京劇《雪沃冰花》也存在諸如故事層次不分明、外部矛盾淺層化等問題。但創(chuàng)作不易,我們更應該看到它的閃光之處,看到創(chuàng)作者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看到他們敢于擔當的勇氣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文藝的功能作用時曾說:“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本﹦ 堆┪直ā烦休d著“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堅持了審美的自由,完成了文藝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它的創(chuàng)作是有借鑒意義的。從這一點來講,在黑龍江的戲劇史上,它是值得記錄的一筆。
參考文獻:
1.陸煒:《論第四種戲曲美》,《戲劇藝術》2006年第1期
2.李偉:《起點、現(xiàn)代性、美學形態(tài):現(xiàn)代戲曲研究三題》,《文化藝術研究》,2021年第2期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藝術研究院)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