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梓 周修建
01:云洞開天眼。2016年8月7日,四川達州市大竹縣包茂高速公路上,天空出現云洞,剛好太陽從云洞出來,光照大地。周修建攝
風光攝影一直是許多攝影者津津樂道的題材,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達人,都熱衷于用鏡頭去記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一些朋友在積累了一些風光作品后發(fā)現,自己的拍攝進入了瓶頸期,進步好像越來越小。
那么,今天就為大家支幾招,讓大家的拍攝快速進階。
風光攝影中,天氣很重要。日出、日落、月出、月落的時間,是否晴朗、下雨、起霧、有云、雷電、刮風、積雪等,有時候是一張風光作品的決定性因素。當然,遇到好的天氣不僅是靠運氣,更主要是對拍攝地天氣的科學預判。
02:五時習之歡。劇修建攝
隨著氣象科技的發(fā)展,短期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逐小時天氣預報,甚至分鐘級預測降雨降雪,準確率非常高。因此,通過手機App查看實時天氣預報,已成為攝影人的常態(tài)。
現在優(yōu)秀的天氣預報App很多,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些針對風光攝影進行了優(yōu)化甚至量身打造的天氣預報App。“相雨天氣”可分鐘級預報降雨;“開心天氣”可預警氣象災害,如雷電、狂風、暴雨等,為攝影采風創(chuàng)作提供安全預警;“新晴天氣”可提供精準潮汐預報,不同時間的潮汐高度;“莉景天氣”,可以為攝影師提供具體拍攝點位的朝霞、晚霞、云海、彩虹、霧凇、潮汐、銀河、星空、霧霾等16項天文和自然景觀預報服務及其他氣象信息服務,以及具有全球模式、圖片分享、拍攝機位分享、觀星機位分享、定制旅游等互動類功能模塊,以此來滿足攝影師的需求。例如圖02就是利用莉景天氣的精確預報在2020年7月在海南省保亭縣呀諾達景區(qū)拍攝下一邊云層在小雨,一邊陽光照耀大地的場景。
03:視角影響主體形態(tài)的范例。葉梓攝
04:視角影響深度的范例。葉梓攝
很多人一談到拍風光除了要等一個“好”天氣,就想到構圖。殊不知最重要的、也是首要考慮的事情其實是選擇合適的機位,也就是拍攝的視角。為了找到最好的視角,風光攝影師會提前查閱資料,在腦中構想不同機位拍出來的效果,甚至對地形“踩點”進行試拍,最后才會等恰當的時間和天氣拍攝成品。
為什么視角這么重要?因為它會影響三個方面的效果,一是視角影響著主體本身的形態(tài),二是選視角也相當于選擇了事物的背景和前景,三是視角影響照片的深度。
首先,視角影響主體的形態(tài)。圖03是在東南亞一座小島的邊緣,珊瑚礁形成了—個小小的港灣。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時,珊瑚礁邊緣都是斜線,港灣大體上是個斜著放置的、略扁的四邊形。你以為這是“天生如此”嗎?不,如果往左側走兩步,這個港灣就會變成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梯形,現在左下角方向的斜線就會變成橫著的線條,整個畫面的氣氛都會變得呆滯。另外攝影師身后其實是1米多高的平臺,如果退后兩步站在高處拍攝,這個港灣的形狀就會變成一個菱形而不是扁長形,畫面的張力也會減弱。
其次,視角會影響畫面三維結構上的深度,或者叫作“景深”。以圖04這張雅魯藏布江的照片為例。拍攝河流可以站在河岸上拍,可以站在山坡上拍,可以把它拍成橫線,也可以把它拍成一條角度較為平緩的斜線,但攝影師選擇的是站在橋上,從靠近河流的一端拍過去,將它拍成比較豎直的、角度較大的斜線。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時背景不是河對岸的山體,而是不斷向遠處延伸的河谷和在霧氣中逐漸消失的遠山。
另外一種讓風光照變得特別的方法是用飛鳥來點綴畫面。鳥的出現既能讓風景出現活力,形成動與靜的對比,更能讓這張照片變得獨一無二——因為沒有人能拍到一模一樣的鳥。但需要明確的是,鳥在風景照中只是一個點綴而不是主體,所以決定這張照片好不好看的其實還是環(huán)境。
在構圖的時候,可以讓建筑或樹填充大部分的畫面,在畫面里的一角留一個空白,然后在空白處搭配一兩只鳥,畫面就更好看一些。
有人可能要問了:“我怎么知道這個鳥往哪飛啊?”其實是可以預料的。我們不是等鳥一騰空就匆忙去構想它的飛行方向,匆忙地構圖、對焦。常常是有好幾只鳥,前面的鳥往哪飛,后邊的基本上都會跟著飛,這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另外還有些鳥喜歡盤旋,只要能找到這個規(guī)律就能“守株待兔”了。
拍攝時,采用和普通風光照一樣的對焦方法,比如對焦在建筑上或者是樹上、山體上,不要匆忙去對飛行中的鳥進行對焦。此時光圈根據原本的風光照的需要來確定,但要保證快門速度足夠快。一般拍攝撲騰著翅膀的烏需要1/500秒才能把翅膀拍清楚,如果是正在盤旋的烏,也就是說翅膀展開、不扇動翅膀的話,快門速度降到1/125秒也不會太模糊。我們還可以使用高速連拍功能,以免錯過最佳瞬間。
好,今天就簡單先談這么多,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責任編輯:黃媛媛)
05:預測鳥的飛行方向很重要。葉梓攝
06:拍攝盤旋的鳥無需太高的快門速度。葉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