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泰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慶 400010)
自然分娩原本是女性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是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剖宮產指征的逐漸放寬,臨床剖宮產手術率愈漸高漲趨勢,而其本質作為一種手術操作,本就會對產婦、新生兒帶來未可知的后果[1]。其實有很多產婦選擇剖宮產分娩都是源自心理對自然分娩的恐懼、緊張[2-3],最終導致產婦放棄自然分娩選擇剖宮產。心理干預作為一種科學護理方法,是針對患者(產婦)在臨床上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干預的護理方法,與傳統(tǒng)護理模式相比,心理干預可以更好的消除患者(產婦)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情緒,在堅定產婦自然分娩信心、消除恐懼心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所以為了減少剖宮產,我們在醫(yī)院試行心理干預法,通過強調對產婦的心理干預,有效提高了陰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宮產率,現(xiàn)將實踐總結為下文。
資料來源為2018 年7 月 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待產生產的初產婦184 例,符合研究條件:①B 超證實為單胎妊娠;②無剖宮產手術指征;③并未合并有妊娠綜合征;④初產婦;⑤語言、聽覺、智力皆正常。排除條件:①合并有嚴重臟器疾??;②伴發(fā)妊娠綜合征;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雙色球法將其隨機分成2 組:一組是常規(guī)組,產婦有92 例,年齡21~38 歲,平均(29.6±1.5)歲,孕周在37~42 周,平均(39.6±2.4)周,文化分布:大專及以上54 例、高中/中專23 例,初中及以下15 例。另一組是干預組,產婦有92 例,年齡22~40 歲,平均(30.2±1.7)歲,孕周在37~41 周,平均(39.2±2.3)周,文化分布:大專及以上52 例、高中/中專22 例,初中及以下18 例。經對比可知兩組基礎資料數(shù)值差異小(P >0.05)。
常規(guī)組產婦采取的是常規(guī)生產護理,入院待產后即密切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定時對胎心、胎動進行觀察和記錄,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為產婦營造安靜、舒適、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室內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產婦心情的愉悅,鼓勵產婦適量飲食、滿足機體的營養(yǎng)需求,提高疼痛耐受度。除此之外,全程對干預組產婦加強心理干預:
(1)心理認知干預。針對產婦個體不同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表現(xiàn)等,以相應語言向產婦對自然分娩知識進行講解,通過對比,明確突出自然分娩、剖宮產兩種方式的優(yōu)劣,再對自然分娩時會發(fā)生的宮縮疼痛、分娩產程、配合要點等進行宣教。這樣一來,有很多原本因為對分娩知識不了解而產生的未知恐懼心理便會得到緩解,當產婦充分對分娩流程有了認知,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后,擔憂、緊張等不良心理也會消散很多,潛在的提高對自然分娩的認可與勇氣。
(2)心理放松干預。對于一些產婦而言,由于聽別人說的多了,會潛在對妊娠、分娩抱有緊張心理,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對此,在耐心回答產婦提出的問題、積極予以響應之外,也可以通過適宜的在病房播放一些舒緩、輕松的音樂,或是引導產婦取看一些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娛樂節(jié)目,轉移其對待產的緊張感,讓產婦認識到,自然分娩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而且其目前身體狀態(tài)非常適宜自然分娩,再通過教會產婦一些分娩技巧,緩解其心理緊張感,保持身心的放松。
(3)產程心理干預。①第一產程:對產婦生理、心理反應進行評估,同時對其生理、心理需求進行了解,滿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從自然分娩有益于嬰兒身心健康、產后恢復等方面,鼓勵患者能盡量飲食,提高機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并保持充足的體力應對分娩,充分做好生產準備。②第二產程:進入到第二產程后,予以產婦莫大的支持和鼓勵,對于心理極度緊張的產婦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家屬進入產房陪伴,通過撫觸、握手,為產婦大喊加油等語言和非語言性的行為激勵產婦正向心理,提高其生產信心,促進順利生產。③第三產程:當嬰兒娩出后立即與產婦接觸,提高其幸福感,并夸獎、表揚產婦的勇敢生產行為,讓產婦既自豪、又安心,享受初為人母的喜悅。
對兩組產婦分娩有關情況進行記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或剖宮產;產程時間。
以結果P <0.05 定義為有顯著性差異,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并行t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行χ2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皆經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
兩組相較,干預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規(guī)組、剖宮產率低于常規(guī)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n(%)]
干預組產婦產程用時較常規(guī)組有所縮短(P <0.05),見表2。
分娩是女性重要的生理過程,現(xiàn)階段醫(yī)學界的分娩主要分為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兩種,其中自然分娩的優(yōu)勢已經得到醫(yī)學界廣大學者的認可,有助于降低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且分娩過程中會擴張產門,促進惡露排除;分娩期間子宮有規(guī)律的收縮能夠促使胎兒胸腔產生收縮,可促進新生兒肺功能成熟。但是在實際上,我國產婦自然分娩率較低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近50 余年,我國剖宮產率急劇上升,其中無醫(yī)學指征的社會因素剖宮產率更是占據(jù)了很大比例。社會因素剖宮產不僅違背了剖宮產手術的初衷,而且也會增加對產婦以及新生兒的健康風險影響。對越來越多產婦會選擇剖宮產的原因進行分析,其中有很關鍵的一點是來源于對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懼、擔憂和緊張[4],隨著心理壓力的加大,很容易受不良心理刺激,致緊要關頭放棄自然分娩,也有可能會因心理應激而發(fā)生宮縮不協(xié)調、內分泌失調等現(xiàn)象,因此轉為剖宮產分娩[5-6]。心理護理模式認為,心理信念是幫助人們采納有益于健康行為的基礎,即在人們感受到有健康問題威脅時,心理上認為可以通過某種行為來預防或規(guī)避不良健康結局,受到心理影響才有可能引發(fā)相應行為的發(fā)生,而對這種心理進行糾正和干預,正是心理護理模式被提出的根本目的。如果能通過心理上的干預幫助產婦提高自然分娩信心,不失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有效干預措施。
表2 兩組產婦產程用時對比()
表2 兩組產婦產程用時對比()
本文實踐數(shù)據(jù)有示:兩組相較,干預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規(guī)組、剖宮產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干預組產婦產程用時較常規(guī)組有所縮短(P<0.05)。具體分析:分娩前后大多數(shù)產婦、特別是初產婦的情緒都是比較不穩(wěn)定的,承擔的心理壓力大,因此負性情緒表現(xiàn)較多,而這也是延長分娩時間、加大剖宮產率的主要原因[7-9]。所以我院提出加強對產婦的心理干預,產前通過知識宣教、糾正錯誤認知、心理疏解等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念、堅定自然分娩決心,再通過產程中以語言、非語言行為激勵患者,使其有高昂的情緒進行生產,最大程度上縮短產程時間、獲得良好分娩結局。在臨床護理中,心理干預成為消除產婦不良情緒的重要手段,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產婦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干預組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更滿意,因此根據(jù)這一結果可以認為,心理干預已經成為消除產婦對自然分娩恐懼、降低剖宮產率的有效方法,表現(xiàn)為:我院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密切關注產婦的情緒變化,所采用的心理認知干預、心理放松干預、產程心理干預等方法均能針對性的消除產婦的不良情緒問題,幫助產婦認識到自然分娩的優(yōu)勢,并且對于自然分娩的焦慮也隨著心理干預的深入而逐漸消失,因此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剖宮產率。
試驗最終說明:通過加強對產婦的心理干預,對一定程度上縮短產程用時、降低剖宮產率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