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甫冰(太原動物園)
疣鼻天鵝(Cygnus olor)屬于鳥綱、雁形目、鴨科、天鵝屬,無亞種分化,英文名為Mute Swan,是一種大型游禽。疣鼻天鵝很少發(fā)出叫聲,故又名“啞聲天鵝”,也稱瘤鼻天鵝等。疣鼻天鵝原產(chǎn)地為歐洲,是英國的常見鳥種,后來擴散到北美洲和亞洲等,主要繁殖區(qū)在瑞典、丹麥、德國北部、波蘭、俄羅斯、伊朗、蒙古,在我國的主要繁殖地為新疆中北部(艾比湖、賽里木湖、伊犁河流域)、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西北部弱水、內(nèi)蒙古烏梁素海地區(qū)、額濟納河流域和達賚湖地區(qū)及四川德格、若爾蓋繁殖,越冬在長江中下游、青海湖、東南沿海和臺灣,遷徙時經(jīng)過東北、華北和山東部分地區(qū)。
疣鼻天鵝形態(tài)優(yōu)美,是動物園首選的展出觀賞游禽。我國疣鼻天鵝的野生種群數(shù)量很低,近年來由于棲息環(huán)境的破壞和生存食物的減少,繁殖數(shù)量逐年下降,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6年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被劃定為易危(V)等級,在《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被劃定為近危(NT)物種。當前,國內(nèi)對于野生天鵝的研究多為小天鵝(Cygnus colunbianus)、籠養(yǎng)大天鵝(Cygnus cygnus)和黑天鵝(Cygnus atratus),但是對疣鼻天鵝的研究相對很少。本文從疣鼻天鵝的人工飼養(yǎng)繁育與疾病防控等方面進行概述,為疣鼻天鵝的人工飼養(yǎng)、繁殖和疾病防控提供參考和借鑒。
疣鼻天鵝是天鵝屬中體型最大的游禽,體長130~155厘米,翼長200~240厘米,雄性重量可達15千克,雌體略小。疣鼻天鵝雌雄同色,全身羽色雪白,頭部稍帶棕黃色,喙橘紅或赤紅,脖頸細長,前額有黑色疣狀突起物,因此得名。疣鼻天鵝行走拙笨,極善游泳,飛行時頭頸前伸,游泳時常隆起兩翅,頸向后曲,頭朝前低垂,姿態(tài)優(yōu)雅。疣鼻天鵝常選擇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沼澤棲息,白天覓食,晚上休息,主要取食水生植物、作物、牧草等,偶食少量的軟體動物、蝦、昆蟲等,覓食時主要用喙撕裂食物。
1.飼養(yǎng)環(huán)境及觀察記錄。疣鼻天鵝生活環(huán)境應開闊,籠養(yǎng)條件下可利用湖岸、水面或池邊建造籠舍,陸地地面要平整,種植喬木、灌叢,投喂飼料地面硬化并遮陰擋雨,保證湖水不受污染?;\網(wǎng)周邊接縫處應密閉,防止天敵進入,禽舍應陽光充足、干燥、通風,為疣鼻天鵝提供一個安靜、隱蔽的環(huán)境。
每天清掃禽舍和運動場、沖刷舍內(nèi)地面,保證舍內(nèi)和運動場無雜物、剩料、糞便。清洗飲水池、食料槽、飼料亭等。水池、地面應定期噴灑消毒,食水用具定期浸泡消毒,以預防禽病。每天要巡視動物情況,清點動物數(shù)量,觀察動物的精神活動、取食、糞便情況有無異常,尤其在繁殖育幼期,需注意觀察打斗現(xiàn)象、產(chǎn)蛋情況,做好記錄工作。
2.飼料營養(yǎng)與飼喂。疣鼻天鵝的日糧配制是以人工合成顆粒料為主(玉米、豆粕、小麥、麻籽及鹽、鈣、磷等礦物質(zhì)),窩頭(玉米、麩皮、豆粕、魚粉及鹽、鈣、磷等礦物質(zhì))、雞蛋沫、青綠飼料(如茴子白),配以牛肉、面包蟲等,并定期補充微量元素、各種維生素。
日常管理中應把控好飼料的質(zhì)量,飼料添加不能過多,應勤添少喂,及時清除隔天飼料,防止飼料變質(zhì)。每天分2次投喂,第一次上午10∶00~10∶30,第二次是下午15∶00~15∶30。提供充足、潔凈的飲水,并定期更換。保證飼料的科學配比,重視營養(yǎng)的均衡性,根據(jù)不同時期靈活調(diào)整、改善飼料成分配比。特別在繁殖育幼期,應保證營養(yǎng)全面,適當添加鈣、多種維生素等。飼料中豆粕、魚粉等蛋白質(zhì)飼料的配比應適量降低,并盡量選用嘌呤堿、低核蛋白等天然飼料。
3.繁育期管理。疣鼻天鵝3~5歲性成熟后開始配對繁殖,繁殖期為每年的3月至5月,開始繁殖時間的差異與當?shù)卮杭緶囟惹闆r及溫度穩(wěn)定性有關。
疣鼻天鵝是單配制,配對成功的疣鼻天鵝形影不離,終身為伴。配對成功的疣鼻天鵝于2月中旬左右開始共同選址筑巢。野外疣鼻天鵝主要選擇干擾少、水面較大、蘆葦分布較多的地址進行營巢,巢呈凹形,由外到內(nèi)是干蘆葦稈、干蘆葦葉或細嫩枝葉、少量絨羽?;\養(yǎng)疣鼻天鵝同樣要考慮水源、隱蔽性、干擾性,偏向于選擇靠水、安靜、隱蔽及遠離游客的地方。飼養(yǎng)員應提供足夠的樹枝、干稻草等供疣鼻天鵝筑巢,并在巢穴附近進行遮擋,減少游客對后期孵化環(huán)境的干擾。
疣鼻天鵝發(fā)情期從2月中旬至3月初開始,發(fā)情時疣鼻天鵝常在水中相互追逐,或引頸對鳴、嬉戲拍水。疣鼻天鵝交配時會相互點頭,用喙梳理彼此背部羽毛并用頭部摩擦,隨后雄鳥爬跨于雌鳥背上,頻繁扇動翅膀并尾部下壓,雌鳥尾部翹起,泄殖孔交合發(fā)生交配,交配時間較短(3~5秒),產(chǎn)卵前交配次數(shù)增多。繁殖期前,飼養(yǎng)員應及時調(diào)整飼料營養(yǎng)配比,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當飼養(yǎng)人員觀察到疣鼻天鵝有營巢、交配等繁殖行為時,應及時為疣鼻天鵝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如設置人工鳥巢、供給營巢材料等,促進鳥類繁殖,提高產(chǎn)卵率。
籠養(yǎng)疣鼻天鵝一般3~4月產(chǎn)卵,窩卵數(shù)4~8枚。孵化期32~36天(孵化時間長短因當?shù)貧鉁夭町惗杂胁煌?。孵卵工作主要由雌鳥擔任,雄鳥在鳥巢周圍邊覓邊守衛(wèi),如遇雌鳥取食,則雄鳥臨時代替孵卵。孵化期間,雌性疣鼻天鵝戀巢性極強,很少活動,身體緊緊地伏在卵上,當有人靠近時,會警惕地注視來人,并發(fā)出恐嚇聲。孵化期間,應幫助搭建遮雨設施,保證孵化溫度,并觀察雌鳥戀巢性,當雌鳥戀巢性差甚至棄巢時,應及時將卵取出,進行人工孵化及育雛。
育雛期間,幼雛的飼料應以精飼料為主,飼料中適當添加禽用多種維生素和活性鈣,投喂應少量多次,并及時更換飼料,防止飼料霉變。隨著日齡增長,逐漸減少投喂次數(shù),在40日齡以后應添加適量抗生素和礦物質(zhì),以增加抵抗力。親鳥育雛時條件允許可修建育雛籠,隔離飼養(yǎng),防止其他鳥類和天敵的攻擊。人工育雛時應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清潔的環(huán)境,并讓幼雛多曬太陽,多活動。因人工育雛的幼鵝腿部負重能力較差,其活動場地可設柔軟草坪,并設有水池,保證適時洗浴、游泳以鍛煉腿部,但初期應有人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