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熊紹輝,李思哲,唐翔,潘春躍(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系,湖南 長沙 410000)
二氧化碳氣體的不斷排放被認為是全球日益變暖的主要因素。從另一個角度看,CO2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及C1 資源,研究 CO2高效吸附分離材料及后續(xù)轉化利用是當前環(huán)境與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因此,CO2的捕獲與分離(CCS)變得尤為重要。工業(yè)上廣泛采用的常規(guī)CO2捕集工藝是用乙醇胺溶液化學吸收CO2。該方法雖然成熟、吸收CO2能力強,但存在溶劑損耗、再生能量成本高、設備腐蝕等問題,在實際實施中受到環(huán)境影響和設備腐蝕的限制[1]。開發(fā)高效吸附劑已成為滿足工業(yè)和環(huán)境要求的當務之急。固體吸附劑由于其不會對設備造成腐蝕,且環(huán)保經(jīng)濟,成為CCS 的一種優(yōu)勢吸附劑[2]。到目前為止,各種具有可透過性、高比表面積和高孔容的多孔材料,如多孔二氧化硅、多孔炭、金屬-有機框架(MOF),有機多孔材料等已被用作吸附劑進行了廣泛研究和利用,成為CO2儲存和分離的理想材料。在這些吸附劑材料中,有機多孔吸附劑不犧牲高分離效率的前提下可以表現(xiàn)出良好的再生性能。因此,有機多孔材料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CO2吸附劑已被廣泛研究[3]。
共價有機骨架聚合物(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作為有機多孔材料中的一種,是以輕元素C、O、N、B 等以共價鍵連接而構建,經(jīng)熱力學控制的可逆聚合形成的有序多孔結構的晶態(tài)材料[4]。由于其具有孔隙率適中、孔徑可調、比表面積大等優(yōu)點,近年來已成為一類重要的氣體分離、能量傳遞和催化用多孔材料。傳統(tǒng)的COF 合成方法是溶劑熱法,指的是在特定的玻璃管中,加入無水試劑作溶劑,醋酸作催化劑(有時不需),然后將反應容器嚴格密封,并在較高溫度下(一般為120 ℃)反應三天得到COF。顯然,這種經(jīng)典的合成方法存在要求高、較難操作、失敗率高等缺點。因此,對于COF 材料在CO2儲存和分離中的應用,仍需對材料的合成方法進行改進,以滿足實際應用中低成本、高效、穩(wěn)定地捕獲CO2的要求[5]。本研究通過改進COF 合成方法,在室溫下,在普通的EP 試管中,用普通的分析純乙腈作溶劑,設計合成了一種三嗪基富氮共價有機框架材料(TZ-COF),研究了該TZ-COF 的組成、晶型、熱穩(wěn)定性、結晶性和對氣體的吸附性能。
在EP 管中裝入均苯三醛(BTCA)和三嗪三苯胺(TZ)。然后,向EP 管加入5 mL 乙腈。之后,再加入0.4 mL 的12 摩爾濃度的醋酸。將反應物在室溫下靜置3 天。將獲得的黃色沉淀物用四氫呋喃離心,分別用四氫呋喃和乙醇洗滌,最后將產(chǎn)品在80 ℃下真空干燥過夜。
TZ-COF 的合成路線為圖1,(a) 所示。將TZ-COF 進行粉末晶體X 射線衍射實驗(XRD) 分析( 如圖1(b)) 和紅外光譜實驗(FT-IR)分析(如圖1(c)),在圖1(a)中,橫坐標是X 射線的入射角度的兩倍,縱坐標就是衍射后的強度。黑色線、紅色線和藍色線分別代表的是兩種合成原料(均苯三醛和三嗪三苯胺)和產(chǎn)物TZ-COF 的X 射線衍射及紅外光譜結果。其出峰位置和形狀與用其他方法合成的同一產(chǎn)品的結果一致,表面TZ-COF 被成功合成。TZ-COF 的孔隙率和表面積通過在77 K 下的N2吸附/解吸分析確定(圖1, (d))。典型的I 型等溫線表明TZ-COF 材料的微孔結構,N-COF的BET 表面積經(jīng)計算為1 146 m2/g,總孔體積為0.85 m2/g(p/p0=1)。 使用DFT 方法計算了其孔徑分布,揭示了在1.1 nm 處的窄分布孔徑。為了分析 TZ-COF 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進行了熱重分析測試( 圖1, (e))。測試結果表明,TZ-COF材料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
圖1 TZ-COF材料測試結果
三嗪環(huán)和亞胺鍵的存在使其具有CO2吸附潛力。為驗證這一設想,對TZ-COF 進行元素分析(EA)測試 (表1),其氮含量高達16%,高氮含量有利于CO2吸附。
表1 TZ-COF有機元素分析 單位:%
以上表征結果表明,本文所制備的TZ-COF 納米顆粒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豐富的微孔結構、高含氮量以及高熱穩(wěn)定性(高達500 ℃),有利于TZ-COF 在實際中對氣體的吸附應用。
為了探究其CO2吸附上的應用,對TZ-COF 進行CO2和N2吸附實驗。TZ-COF 在101 kPa,273 K 下顯示37 cm3/g 的吸收,這歸因于其較高的BET 比表面積,微孔性,富氮的堿性三嗪環(huán)和亞胺的存在以及CO2氣體分子的高沸點性質。這些結果表明TZ-COF 是一種親CO2微孔材料,而TZ-COF 的N2吸收能力僅為1.4 cm3/g。這是由于極性位點的存在,即三嗪環(huán)和亞胺鍵的存在導致CO2優(yōu)先于N2吸附,從而增加了溶解度選擇性,而TZ-COF 的微孔性增加了擴散選擇性。這表明在相同條件下,TZ-COF 對CO2的吸附選擇性高于N2,TZ-COF 在氣體吸附分離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在普通的試管中,室溫條件下,簡便合成了一種富氮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粉末X 射線衍射實驗 (PXRD) 顯示出COF 的良好結晶性;紅外測試證明了COF 中關鍵的亞胺鍵的形成和單體醛與胺的消失,表面COF 結構的正確;比表面積測試(BET)表明COF 具有較高比表面積(1 146 m2/g);元素分析顯示COF 的高含氮量(16 wt%);以上結果有利于其對于CO2氣體吸附,在101 kPa 和273 K 時對CO2和N2的吸附量分別為37 cm3/g 和1.4 cm3/g,顯示COF 對CO2/N2具有選擇性吸附分離應用上具有潛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