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丹娜
《狄仁杰之神都龍王》中的武則天
在男性絕對主導的古代社會,無論是歷史厚重的中國,還是一向以彪悍著稱的俄羅斯,女性作為皇朝的統(tǒng)治者,都是一件絕對的新鮮事。與女王頻現(xiàn)的歐洲王室不同,中俄兩國受制于傳統(tǒng)和規(guī)范,一名女性若想在政治戰(zhàn)場中施展拳腳,便不得不首先想辦法以婚姻的方式進入皇室,依靠自己的丈夫或后代,才有可能爬上金字塔的頂端,成為權力的掌控者,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
在中國,武則天是一個重要的樣本。作為嬪妃的她,始終以皇帝妻子的身份沉浮,最終成為唐朝的實際掌權者;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大帝則是另一個重要的例子。較之武則天,她更早地完成了“皇帝妻子”身份的剝離,改變了皇朝的版圖。
兩位女帝各自的傳奇人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對照,在男性主導的權力世界里,留下兩抹神采各異的亮色。
武則天登上權力巔峰的歷程,恐怕是世界范圍內的女帝中最為坎坷、曲折的一位。同中國固有的男尊女卑思想周旋,不僅僅需要魄力;從后宮到朝堂,雖然都在同一座圍城里,但這條漫漫長路,走起來的確驚險又艱難。
19 9 5版《武則天》劇照
從史料中窺見的年輕武則天,自少女時代便展露出極為敏銳、果決的性格特征,不似普通的女孩那般只愛脂粉。入宮前,面對“一入宮門深似?!钡呢蠝y未來,武則天勸慰母親:“我即將去侍奉圣明的天子,或許是一種福分,不必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tài)”—言語間,不似是去做妃子、求臨幸,反倒像是即將大展鴻圖、心懷理想的得志之臣。
在李世民時期入宮的武則天,雖偶爾侍奉在“圣明天子”左右,但并未獲得過多的關注和寵愛,直到李世民垂垂老矣,武則天始終是“才人”,腳步也僅僅停留在后宮。
武則天的成皇之路,是嫁接于中國古代原有的帝制之上的。
轉機在太子李治身上出現(xiàn)。李世民重病期間,武則天與李治開始建立感情,直到李世民駕崩、李治即位,武則天入長安感業(yè)寺為尼,兩人的感情一直藕斷絲連。待到武則天再次以李治妃子的身份入宮時,她似乎有了更清晰的方向面對接下來的道路—李治自幼體弱,遇事猶疑。若先成為皇后,便有機會在側輔佐,進而獲得接近政治中心的機會。
據《資治通鑒》記載,她不惜以殺死自己女兒的方式,來獲得這張成為皇后的“入場券”。
永徽五年時,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公主出生后,李治的“正妻”—王皇后,依禮前來探望,并與襁褓中的公主親近。王皇后離開后,武則天趁人不備,將公主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不久,李治前來,兩人一同打開被子看孩子,發(fā)現(xiàn)公主已死。侍從們都說“皇后來過”,而武則天一邊表演哭泣與心痛,一邊向皇帝細數王皇后平日里如何針對自己、如何嫉妒公主的誕生……王皇后百口莫辯,“害死公主”的罪名,成了未來李治“廢王立武”的誘因。最終,在對王皇后的惡感與打擊元老大臣的聯(lián)合作用下,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將其視為自己政治上的“戰(zhàn)友”。
如愿成為皇后以后,隨著李治舊疾發(fā)作、頭暈目眩的時日漸多,武則天處理朝政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尋常,她的政治才干也在此間悉數展現(xiàn)。李治駕崩后,臨終遺詔“太子李顯于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武則天此后便名正言順地以“垂簾聽政”的姿態(tài)始終統(tǒng)攝大權,并最終力排眾議,成為一代女皇。
葉卡捷琳娜大帝
武則天從后宮到朝堂的道路,是漫長、迂回且曲折的。無論是少女時代的聰穎、才人時代的審時度勢、嬪妃時代的心狠手辣,走向女皇位置的每一步,既有足夠的算謀,也不得不依靠這一路上男性配偶與后代的加持。
武則天的成皇之路,是嫁接于中國古代原有的帝制之上的。羸弱的丈夫與兒子是她的梯子,給了她攀爬的可能,而她也不斷在統(tǒng)治中尋求基于古老權力的合理性—那些源于皇帝丈夫遺詔中的字眼、那些皇帝兒子尚不能主持大局的證據。
與武則天的漫漫登頂征程和謹小慎微不同,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成皇之路可謂“鮮衣怒馬,快意人生”,充滿了戰(zhàn)斗民族的彪悍與莽撞。
在俄國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能夠被冠以“大帝”的稱號—一位是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正如這份殊榮背后“開疆拓土”的隱喻一樣,葉卡捷琳娜將俄國帶入了一個絕對鼎盛的時期,一手締造了俄國的版圖,讓俄國在自己手中成為彼時名副其實的歐洲強國。
假如我能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em>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原名是索菲婭·奧古斯特—一個出生于普魯士普通沒落貴族的德國姑娘,皇權、謀略都距離她十分遙遠。但13歲那年,她的遠房表哥卡爾·彼得·烏爾里希,也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被選中成為俄羅斯皇位的繼承人。陰差陽錯,遠在普魯士的索菲婭被當時的俄羅斯女沙皇伊麗莎白選中為未來皇儲,也就是后來的彼得三世的妻子。
包辦的政治婚姻很難幸福。早已心有所屬的彼得三世,自然對葉卡捷琳娜極度冷淡。婚后的5年,彼得與情人廝磨,葉卡捷琳娜則獨居深宮,只能通過看書消磨時間—也是在這些孤獨的時刻,她開始接觸大量政治理論書籍,為登基后實施的“開明專制”政策等一系列強國計劃,夯實了理論基礎。
彼得與葉卡捷琳娜之間的關系冷淡,讓皇室的子嗣成了問題。在伊麗莎白女皇的怒火逼迫之下,葉卡捷琳娜生下了一個男孩。皇室期待這個孩子的到來,能讓冷漠的夫妻關系有所改善。但孩子沒能讓彼得回心轉意,甚至也沒能讓同為女人的伊麗莎白女皇對葉卡捷琳娜有所善待—整個皇宮上下,對生產后的她毫無照料。她仿佛是一臺生育機器,所有人只關心新生的嬰兒,無人理會她的需求。
電影《葉卡捷琳娜大帝》劇照
生育孩子過程中感受的痛楚和冷漠,讓葉卡捷琳娜開始思考自己的命運。她在日記中為自己列出了三個選項:一,逆來順受,做一個不吵不鬧的深宮怨婦,終此一生;二,堅持要做彼得的妻子,也許哪天會被彼得找理由廢黜,到修道院終了一生;三,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做帝國的主人。
葉卡捷琳娜選擇了第三條路。她開始廣泛結交群臣,暗中組織了軍官集團,準備發(fā)動政變。另一邊,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后即位的彼得三世,不斷在公開場合奚落葉卡捷琳娜,還要求她遠離自己,住在彼得堡城外的彼得霍夫—這反而給葉卡捷琳娜四處游說、尋找支援提供了機會。
彼得三世命名日當天,他依約前往彼得霍夫,想接受皇后為他準備的慶祝會。但此時的葉卡捷琳娜,已經前往彼得堡,在那里,她的親信奧爾洛夫五兄弟已經部署嚴密。待到葉卡捷琳娜到來,群臣與軍隊“三呼萬歲”。這場政變幾乎沒有犧牲,葉卡捷琳娜便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不同于武則天接手的“盛唐”,葉卡捷琳娜的登基是為了自保。而她接手的俄國正處在混亂的發(fā)展階段。葉卡捷琳娜在政治、經濟和外交等領域都作了政策調整,對內強化中央集權與貴族統(tǒng)治,對外則盡力征伐,兩次與土耳其作戰(zhàn)、三次參加瓜分波蘭、把克里木汗國并入俄國、打通黑海出??凇?/p>
時也運也,如果做皇帝也是一種可以評價的職業(yè),葉卡捷琳娜大帝確實比武則天有更多開疆拓土的貢獻,也更早擺脫男性依賴,成為獨挑大梁的一代霸主。
有趣的是,晚年的葉卡捷琳娜大帝面對自己打下的江山,曾不無遺憾地說:“假如我能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而武則天則留下了一座無字碑,也許是“功德無量”,也許是“無語凝噎”。但打破男權桎梏、走上巔峰的她們,或許都曾由衷感慨過,對女性而言,皇位遙遠,命運難控,而時光總是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