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1769-1821)
拿破侖是整個歐洲的個例,在法國大革命之后稱帝竟然能收獲眾多的好評:歌德、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丘吉爾、列寧、周恩來,等等。
他究竟是靠什么取勝的?
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法國人民起初曾被政治熱情鼓舞,但長期的政治斗爭讓人疲倦,人民到底需不需要自由,這似乎成為一個偽命題。
拿破侖是“趁虛而入”,因為此時相比斗爭勝利,法國人民更渴望榮耀和安全感。
他是真真實實地建造了一個帝國,甚至差一點實現(xiàn)自己歐羅巴合眾國的理想,雖短暫,卻不是幻夢。翻閱拿破侖的一生,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從初露鋒芒,到耀眼奪目再到安然隕落。
依托于嚴密的學院組織與深刻的新古典主義繪畫理論,西方藝術將拿破侖個人的英雄影像描繪得光彩絕倫。戰(zhàn)爭的行為被理想化,個人的政治野心成為為民謀福的高貴行為。
2021 年,距離拿破侖病逝流放圣赫勒拿島整整兩百年,不過兩百年而已,卻已經(jīng)遙遠地像在談論古羅馬的興起與衰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