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贏心
在當今影壇,阿基·考里斯馬基以追求特立獨行的風格化藝術(shù)形式而聞名。
芬蘭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出生于1957年,其家族姓“考里斯馬基”在芬蘭語中意指“鹿之山”。他沒有讀過電影學院,做過幾年影評人,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作者電影導演之一。
阿基被法國《電影手冊》譽為“新世紀最有希望的導演”,他的前輩、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認為他是“北歐最具大師潛質(zhì)的導演”。而另一位“大師候選人”當然就是“丹麥狂人”拉斯·馮·提爾。比較來說,兩人的風格十分不同,阿基的電影世界如同北歐童話,由善良的人們、獨有的幽默驚人的浪漫、從不缺席的樂隊和富有希望的結(jié)局構(gòu)成,拉斯·馮·提爾則是這一切的反面。
當然,阿基與拉斯·馮·提爾也并非沒有共同點,他們都是“反叛者”。拉斯·馮·提爾質(zhì)疑一切,包括信仰。當被問到“你有信仰嗎”,阿基的回答是,“我的信仰是我的狗,它把骨頭叼給我,如果有骨頭的話。”那么,沒有信仰的人從哪里尋找慰藉呢?他說:“對我來說,是當我在森林里找到蘑菇,然后和土豆一起做個沙拉(那樣的時刻)?!?/p>
拉斯·馮·提爾的世界里,人類總是自私、殘忍的。同樣地,阿基相信人性,但不相信人類。他在一次采訪中直言:人類的存在像一個巨大的錯誤,沒有人需要我們,我們碰到什么就毀滅什么,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毀得不像樣、快死了的星球上,我們死去的時候,什么都不會留下。他認為:“不管是進化論還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們,我都不能理解為什么我們優(yōu)于哺乳動物,然而會做的事情只是傷害他人和其他生靈。世上90%的人僅僅是種著土豆喂養(yǎng)家人,如此生活著,然后就有人為了擁有權(quán)力發(fā)動戰(zhàn)爭,將他們的生活毀掉。”
2003年,阿基的作品《沒有過去的男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他不肯去美國,因為他不喜歡“在一個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國家參加派對”。同年,他在飛機起飛前20分鐘取消訪美行程,以此抵制第40屆紐約影展,支持他的同行、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基阿羅斯塔米,后者因為被美國政府拒發(fā)簽證而無法到紐約參展。
“社會的大部分財富掌握在一些有錢人和銀行家手中,然后給其他人一小份錢,讓他們用于消費大公司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資本主義是一項罪行?!睂Y本主義的反抗貫穿了阿基的作品,在他的電影里,工人階級滿懷著希望生活、工作,然而總還是逃不掉失業(yè)的命運,企業(yè)主和銀行家從不會憐憫他們,能夠幫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一件有趣的事是,在芬蘭發(fā)生銀行危機的3年前,1987年,阿基拍攝了《哈姆雷特》,涉及了大企業(yè)的解體,猶如預(yù)言家諾查丹瑪斯(《百詩集》的作者)到達了芬蘭。在拍攝《哈姆雷特》前后,阿基拍攝了《天堂孤影》(1986年)和《升空號》(1988年),連同《火柴廠女工》(1990年),被稱為“勞工階級三部曲”或“失敗者三部曲”。
《天堂孤影》簡單而動人,講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和一名超市收銀員的愛情迂回。片中最具寓意的一幕是,兩人分手后,前者從垃圾堆里撿到了一場唱片,后者在深夜闖入他的家打開了唱片機,在西班牙情歌的音樂中,前者被人打倒在垃圾桶旁。長夜過去,前者終于對后者說:一起走吧,蜜月不能一個人。于是兩人一起登上郵輪。
《升空號》則充滿善良和浪漫,講述了一個失業(yè)礦工從未停止“生活”的故事。哪怕作為一個沒有住址的人,哪怕被搶得一無所有,哪怕只因為想拿回自己被搶的錢而鋃鐺入獄,他的日常也從沒有離開過音樂、啤酒、友誼、愛情和希望。最終他以一種極端的輕盈和莽撞完成了奪回自由、尊嚴和幸福的壯舉。當主角和愛人登上“升空號”,就像是阿基在祝福所有處在困境中的人們。
《火柴廠女工》最令人震撼。阿基敏銳地注意到,在勞工階級中,女性勞工是處于最底層的,是最被壓制和剝削的,她的存在僅僅是為了供養(yǎng)家庭、承擔家務(wù),她對美(一件好看的衣服)的渴望被視作墮落,她的情感被他人無限踐踏?;鸩駨S女工最終決定與世界同歸于盡。
在拍攝這些“失敗者”的凄苦人生時,阿基始終讓片中的人們保有尊嚴,有意讓他們越是在遭遇社會或他人踐踏時,越能反諷地去應(yīng)對?!霸谖铱磥恚驗槿绱?,他們才能超越那些折磨他們的人,也讓他們甚至還有能力去自嘲一下自己的悲慘。”
阿基的另一個著名三部曲為“芬蘭三部曲”,分別是《浮云世事》(1996年)、《沒有過去的男人》(2002年)和《薄暮之光》(2005年)。
《浮云世事》講述一對夫妻雙雙失業(yè)的故事,討論了體面、笨拙的人如何面對無情的資本主義世界。他們浪漫、堅韌、豁達,窮途末路時也要帶玫瑰回家,而當他們最終走出了泥潭、內(nèi)心放煙花時,也只是去外面抽一支煙。
《沒有過去的男人》講述了一個失去了記憶、社會身份乃至一切的男人(和《升空號》的主角一樣,也是被搶得一無所有,甚至更加徹底)如何重建生活。片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永遠別放棄,即使在你神志不清的時候?!辈环艞壊⒉皇呛唵蔚厣?,而是仍有自己的體面和追求,他去餐館點一杯水,然后偷偷放入自己帶來的茶包;他愛慕一個女人,會大膽地要求送她回家,突如其來地吻她。他忘了他是誰,但是并未改變浪漫的天性。
《薄暮之光》是關(guān)于一個倒霉的保安。一個金發(fā)美女突然闖入他沉悶孤獨的生活,仿佛黑暗中的一線光,然而這道光的背后卻是冰冷的陰謀。她讓他失去了工作,陷害他入獄,待他出獄后又幾乎要了他的命。當他被打得滿身是傷,最后還是朋友的一雙手握住了他的手,他堅定地告訴朋友:“我不會死在這兒的。”
在阿基的電影里,無論人物處在何種情境下,有一些東西總是存在的,比如玫瑰花、音樂、啤酒,仿佛不斷在告訴觀眾,世上最美好的那些事物從來不是昂貴的。正如他所拍攝的電影,也不是昂貴的。
阿基對商業(yè)電影不屑一顧,“我和電影工業(yè)沒有什么關(guān)系,他們拍他們的,我拍我的。我的預(yù)算總是很低,所以資金不是個問題,我總是自由的。我沒什么天賦,但是我有自由?!痹谒磥?,好萊塢很久之前就死亡了,然而這些“愚蠢”的電影,包括一切奧斯卡得獎片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國家90%的影院。
那什么是他拍電影的原因呢?“電影很民主。在黑暗中,誰贏了、誰穿了什么不再重要。電影可以是一種希望,當然我說的是真正的電影?!卑⒒J為,在最好的情況下,電影以某種方式給人以慰藉,像過去的天主教教堂做的那樣。如果一個人能夠感知藝術(shù),會得到一些疏解。電影不是一種藝術(shù)形式,而是讓勞動者平靜,讓他們不必鬧革命。他說:“芬蘭人的血統(tǒng)一半是斯拉夫人,一半是西方人,我們一邊喝著伏特加一邊聽搖滾樂,這個成長環(huán)境讓我們非常憂郁。我并不能啟發(fā)人們什么,我只希望讓人們笑。所以,盡管我拍過一些傷感的電影,但我更喜歡的是觀眾離開影院時比進去時更快樂。這是我拍電影的基礎(chǔ),因此我的電影總是過分地樂觀?!?/p>
阿基繼承著一部分布列松的遺產(chǎn),比如極簡主義,一方面體現(xiàn)在拍攝手法、鏡頭運用上;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敘事結(jié)構(gòu)和篇幅上,他的故事總是非常簡單,從無復雜的情節(jié),同時他很少讓電影超過90分鐘。在他看來,所有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的基本準則就是沒有修飾,簡單、質(zhì)樸。從最初的一個構(gòu)想或者敘事開始,逐步加以刪減至它最后能夠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意愿。
阿基的電影宇宙里總有許多富有顏色的空間,盡管那些空間往往是簡陋的,例如沒有什么家具的房間,這些空間孤獨、寂靜,帶著某種現(xiàn)代性,一如靜物畫。而他的人物,總是不茍言笑,以一種近乎遲鈍的狀態(tài)生活、行事,同時內(nèi)心又有著巨大的溫柔、善意、深情和堅毅。他從不要求演員做出任何夸張的行為,或是爆發(fā)非常激烈的情緒,他認為這些應(yīng)該由攝影和剪輯完成。
盡管視布列松為啟蒙者,但阿基不同意布列松把演員看作木偶的觀點,他認為演員有血有肉,他總是和同一班演員和同樣的團隊合作?!拔覀兛梢宰屗须娪啊黜懀斘覀冏龅降臅r候,沒有人說話,所有人會吹起口哨,代替一切語言?!?p>
阿基·考里斯馬基。
阿基·考里斯馬基有意使自己的作品和自身所處的社會、時代形成強烈的照應(yīng)。社會歷史反思、社會現(xiàn)實問題,就是他電影故事的源頭。
還有音樂。現(xiàn)場樂隊演出幾乎出現(xiàn)在阿基的每一部電影中,他甚至拍攝了“世界上最差勁的搖滾樂隊”——列寧格勒牛仔(《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和《列寧格勒牛仔遇見摩西》)。如此喜愛樂隊的導演,在電影世界唯有南斯拉夫?qū)а輲焖箞D里卡可有一比。而庫斯圖里卡如此贊美阿基:“他的電影與這個歇斯底里的時代完全不同。他的人道主義立場讓人難以置信。在技術(shù)、數(shù)字堆砌的電影之外,的確存在著一個位置,給那些相信生命是個奇跡的人。”
最后是奇異、冷峻的幽默感,這種幽默感構(gòu)成了阿基電影美學的一部分,讓人們有時會把阿基的電影歸類為喜劇片。阿基自己稱這種幽默為“角落后面的幽默”,這里仿佛堆積著現(xiàn)實的荒誕和無情,當人們注視這里便會發(fā)笑,而遲緩、笨拙、執(zhí)著的角色正站在這個角落。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失去了工作,他們想成立環(huán)衛(wèi)公司、保安公司,想開餐館,帶著一腔熱情去銀行貸款,擔保人是一無所有的自己或在鞋店工作的朋友,而他們會被銀行經(jīng)理反問:你是喜劇演員嗎?你是來娛樂我的嗎?
阿基的幽默也有著無厘頭的色彩。在《浮云世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從電影院出來的主角怒氣沖沖地要求售票員退錢,理由是“不是說喜劇嗎?我一次也沒有笑,騙子!”而售票員說,你根本沒有付錢買票。這段對話乍聽之下十分無厘頭,但當主角離開,主角的妻子繼續(xù)和售票員對話,我們才知道原來售票員是主角的妹妹,讓他的哥哥免費進了場,而這位老兄只是在和妹妹鬧脾氣。類似的例子在阿基的電影里數(shù)不勝數(shù)。
盡管阿基常常表達對人類的失望,然而他可能是最愛人類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他說過,人性中最壞的東西是貪婪,最美好的東西是仁慈。于是在他的北歐“童話”里,有許多許多貪婪的人把世界弄得一塌糊涂,而他所做的,就是給予那些被貪婪所害的人們以仁慈。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