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宜興有條老街,叫南街,臨水的一面叫下街,靠著蜀山的一面叫上街。黃莉萍家的房子前門迎著上街,后門對著下街,到她這一輩,已是黃家在南街上從事陶業(yè)的第五代了。
那一年,老街改造。黃家祖宅裝修,在挖一口養(yǎng)荷花的小塘時扒出幾只陶模,小鳥形狀,刻著“徐??抵茫∶涸隆?。黃莉萍告訴我,說老宅下肯定還有,祖上是開窯場的,家里人做坯、制陶、燒窯全會,還開了家陶器店,這只模具應該是從徐福康陶器店買來制作小鳥陶器的。黃莉萍記得太奶奶當年就用這種模具做陶瓷的小鳥,一只可賣到三分錢。對著尾巴處不起眼的小孔一吹,小鳥便會發(fā)出清脆的鳴叫。
類似這樣的老物件,南街上的人并不陌生。時間流逝如浮云悠悠,有幸留下的物品或許是某種存在的印證,記錄下文明進程中任意一點蛛絲馬跡。
“蜀山上的樹葉一黃,南街上就有挑著擔子賣毛栗子的,香噴噴、熱乎乎的,我常捏著太奶奶做的小鳥哨子去換毛栗子吃?!秉S莉萍的敘述里慢慢浮上一層霧氣,那只丁卯年里的模具一旦擺在眼前,已經(jīng)走遠的日子便又慢慢走了回來。
先從模具上的徐??嫡f起,徐??凳亲仙懊诵鞚h棠、徐秀棠兄弟倆的爺爺。徐??档膬鹤咏行熳婕?,老藝人彭淦生的回憶錄里提到徐祖純時,將他歸類于“大窯戶”,燒10節(jié)窯以上的才稱得上大窯戶。黃莉萍的太爺爺有弟兄倆,一個叫黃順勇,一個叫黃順根,所以黃家開的陶器店取名同順號黃記陶器店。歷史上的丁卯年,距今最近的是1807年、1867年、1927年、1987年,徐??堤掌鞯觊_于哪一年我沒查到資料,問黃莉萍她也說不清楚。但有本寫顧景舟的書里提到,“1936年,顧景舟經(jīng)常到徐祖純的??堤掌鞯昀锶ァ!庇纱送瞥?,這只丁卯年的小鳥模具起碼在1927年。1927年時的蜀山南街,商賈往來蔚然成市,兩年后的1929年,也就是民國18年,光緒九年設(shè)立為鄉(xiāng)的蜀山晉升為鎮(zhèn)。再過3年到了民國22年公元1932年,蜀山鎮(zhèn)先是設(shè)為蜀山區(qū),后改為丁蜀區(qū),曾經(jīng)是蜀山和丁蜀區(qū)鎮(zhèn)公署的所在地,是現(xiàn)今的丁蜀鎮(zhèn)早期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黃莉萍記事起,街上家家都有捶泥打泥的聲音傳出來,“南街上的人能吃苦,肯下功夫,我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家里的長輩都是這樣的人。”她的骨子里,有著老輩手藝人的性格基因,吃苦耐勞,敢于嘗試新東西,因循但不守舊。
2
傍晚,江南,老街。黃莉萍在新裝修的房子里坐著,屋里除了塵埃在光影里的輕舞,再無別的響動。機帆船在屋后的蠡河上篤篤地響著,滔滔蠡河水流淌千年,將南岸北岸的手工產(chǎn)品帶往天南海北,也將一代代藝人的夢帶往天南海北。
黃莉萍再忙,過個十天半個月,也要回到這房子里,靜靜地坐上一會兒。她是有多喜歡這老房子,有次在天津參加紫砂壺展覽,看到展廳里有幅畫,畫的是江南,清亮的河流,彎彎的長巷,若有若無的杏花開向靜寂的長街。黃莉萍在那幅水墨畫前愣住了,最后硬是用兩把壺從畫家手里換來這幅畫。黃莉萍說她小時候的家就是這樣的,看到這幅畫,心里歡喜得很,好像爺爺奶奶那些親人們都還在,房子里烏臼葉泡出的米飯香味一直纏繞著拍打泥片的聲音?;胤孔永飦碜蛔?,即使再有意緒難平的事,瞬間也能得到平復,“心里不靜,手上的活不會好?!秉S莉萍說。
我去南街時,不時看到有人在翻新老屋,老色灰磚墻推倒重砌,新立起來的梁柱閃著桐油的香味?!坝腥税牙戏孔淤u了,租給別人開民宿的也有,找我要買這房子的人也多,但我舍不得,以后這房子要給兒孫的,這里是根呢?!?/p>
黃莉萍說,“我們家族里的女人都很聰明,都很了不起,我太奶奶、我奶奶、我媽,都是很了不起的。”她所說的了不起,是指“能吃苦”。
來到她的新屋里。此時夜色漫上來,桌上的燈亮了。燈一亮,從前的時光就來到了眼前。
那時奶奶就坐在燈下,黃莉萍跟著奶奶,一下下拍打著紫砂泥片,燈光照著奶奶滿頭銀絲,稀疏的頭發(fā)在腦后簡單地繞了個鬏。黃莉萍上初中時,每天放學后做完作業(yè),就開始錘泥,到睡覺前,她能幫著奶奶打100根泥條和100條泥片,這是她每天固定的工作量。
黃家的日子曾經(jīng)很體面,家里有大片的田地,農(nóng)忙時種田,閑時做紫砂。經(jīng)濟上開始走下坡路,是從爺爺黃德生36歲時失明后開始的。黃德生原先是燒窯、看火的窯工,眼光精到,窯火是窯器的靈魂,火工到家,窯器瞬間由泥胎變成砂器。失明后的黃德生看不了窯火了,為了謀生,他學會了磨釉水。顧景舟1958年制作的10頭紫砂套具《松鼠葡萄壺具》中的杯碟,冰裂紋白釉的釉水就是黃德生磨制的,這套作品于2015年11月在北京東正藝術(shù)品秋拍會上,最終以9200萬元人民幣成交。黃莉萍的父親黃月君曾是前墅龍窯陶業(yè)社第一任場長,也是紫砂工藝廠創(chuàng)始人之一,負責最早的兩座隧道窯建設(shè),制訂紫砂泥配制標準等,先后擔任過廠里粉碎車間、窯務車間、成型車間主任,技術(shù)科科長。從黃莉萍記事起,父親除了吃飯在家,一天中起碼有18個小時都在廠里忙。街上的老藝人是看著黃莉萍長大的,黃莉萍也是學著他們的樣子在為人處世。
技藝的傳承重在傳承做手藝的態(tài)度、精神,這是根本。黃莉萍說,父親當年說過一句話,我是一直照著他的話去做的。1978年高中畢業(yè),黃莉萍到紫砂廠的幼兒園當老師。父親說,你要趁著年輕學門技術(shù),不要怕吃苦。這話點醒了黃莉萍,她就到廠研究室跟著徐秀棠學了8個月的陶塑,又跟著談堯坤學了一年多的刻字。還學過陶瓷設(shè)計、仁女畫、配青瓷的釉水、堆花等等。黃莉萍心靈手巧,一看就會,一學就懂。黃莉萍說,無非是因為我喜歡讀書,書讀多了就愛多動點腦筋,所以學什么都比別人快一點。黃莉萍讀到初中時,有人說,不用繼續(xù)讀了。黃德生不同意,說書讀得多只有好事沒有壞事。于是,黃莉萍一直讀到高中畢業(yè)。黃莉萍的姐姐讀到高中畢業(yè),妹妹讀到大學本科。
3
當?shù)厝税炎鲎仙暗氖炙嚾朔Q作是“坐泥凳的”,意思是這個行業(yè)很苦,一旦沾上了,一輩子就給禁錮在了泥凳上?!翱嗍钱斎坏?,但手上出了活,心里高興了,就不覺得有什么苦了?!秉S莉萍說,1980年時,她在江蘇省陶瓷研究所上班,所里想接一個出口日本的大單子,但杭州的一家工藝廠在競爭,外貿(mào)公司同意讓兩家單位先試制幾只樣品,哪家通過質(zhì)量檢測了就定哪家。那是一只聞香瓶,十分講究,不但要在瓶內(nèi)外手繪仕女圖,還要在瓶身刻字,瓶內(nèi)陰刻,瓶外陽刻。黃莉萍埋頭忙了兩天時間,結(jié)果,送檢時外貿(mào)公司給出的評語是:又快又好。這一單生意給廠里帶來了幾百萬的營業(yè)額,那時候的小鎮(zhèn)還沒有見過這么大的單子,引起轟動,黃莉萍為此還得到了廠里兩百元錢的獎勵。
黃莉萍做壺的啟蒙老師是她媽媽許艷秀。許艷秀今年85歲了,當年她是紫砂一廠的壺手,后來分到包裝車間做錦盒,顧景舟、汪寅仙、呂堯臣等紫砂名人的作品所采用的錦盒都出自許艷秀和同事們之手。2020年的9月我在采訪時,提及當年接到的一筆大生意,老人家仍舊興奮滿滿。1986年,許艷秀接到廣交會的一單生意,訂制120把蓮心如意壺,生坯做好后,一把壺可以獲得30元加工費。到現(xiàn)在黃莉萍還記得這把蓮心如意壺是蔣蓉設(shè)計的壺型,屬于半手工商品壺,做了墨綠、清水泥、拼紫三種顏色。黃莉萍白天在廠里學刻字,回到家?guī)椭鴭寢岄躺硗?。家里窮得只有一張泥凳。黃莉萍的師父談堯坤借給她一張泥凳。每天晚上,黃莉萍和媽媽隔著桌子對面而坐,就著一只吊在房頂上的20瓦小燈泡,做到夜里12點。那樣的夜晚,安靜,母親反復跟她說的話,就是“干凈”兩個字?!拔覌尷鲜嵌谖?,壺身要干凈,紋路要清晰,壺嘴和壺把要一條直線,一定要把壺的嘴、把手捋得清清爽爽,臺子、泥凳也要理得干干凈凈?!秉S莉萍手巧,自己動手做了兩套工具,她和媽媽一人一套。黃莉萍說,“不會做工具的人就不會做壺,自己做的工具用起來才稱手。但最好的工具,還是自己的手。”黃莉萍說,“做什么活得心里有數(shù),心里有,手上才有?!彼醭鲆话旬斈甑纳徯娜缫鈮?,“即使現(xiàn)在來看,這也是一把不錯的壺?!蔽业氖种疙樦鴫厣淼那€繞了一圈,因為我始終認為,來自土地的一切都會說話,花、草、莊稼、樹木都有自己的語言,香氣是花的語言,露珠是草木在夏天的囈語,秋夜的小蟲是代替沉默的碩果在唱頌歌,灶膛里的火是稻草給予冬季的獻辭。而這款來自1985年的蓮心如意壺,在它給予我的溫潤手感中,我感覺到的是一種不慌不忙的從容,這是手藝人的從容,也是土地的從容。好東西,急不得。做手藝的人,都信這個理。
“我一直在默默地琢磨,琢磨泥料的泥性、琢磨紫砂的成型,一直記得當年爺爺說過的話,他說只要肯多動腦子什么都能學會、學好。”每天一下班,黃莉萍就到一位姓鮑的朋友開的花盆廠里去做泥繪,對方請廠里美工室里有工藝師職稱的老師傅泥繪一只花盆要支付500元的工錢,請黃莉萍泥繪只要40元。這相差十幾倍的價格,讓來找黃莉萍的人一撥接著一撥,但她手中沒有泥繪所需的陶瓷色素,計劃經(jīng)濟年代泥繪的材料都被壟斷了,怎么辦呢?黃莉萍就琢磨著自己配色素,解決了材料問題。生坯上泥繪好后,需晾干,再進窯燒。冬天日照時間短,花盆不易干,窯燒時容易炸掉,一炸,光泥繪工的500元就浪費了,還不談花盆的成本。所以那些做花盆的企業(yè)都紛紛來找黃莉萍做泥繪,價格便宜,手藝好,即使燒炸了,相比于500元的泥繪工錢,40元的泥繪成本算是撿到了便宜。黃莉萍的手藝是真的好,2006年以貓為素材的手繪瓷盤送去參加陶藝節(jié),獲得一致好評。
4
結(jié)婚后,黃莉萍住在丈夫位于黃龍山四號井附近的宿舍里。房子只有19個平方米,生了兒子耿浩后,黃莉萍把奶奶接過來同住。房里拉了幾道布簾,分成廚房、臥室,即使這么擁擠,還是擱了張做壺的小桌子。產(chǎn)假一滿,黃莉萍白天在廠里上班,有奶奶幫著帶小孩,她晚上就可以放心地到人家廠里去做壺,做泥繪。夜里12點鐘才下班回家,第二天準點到廠上班,常常是來不及吃早飯空著肚子就出了門。起早貪黑,手腳不停,但黃莉萍始終笑意盈盈,眼神明亮,神采奕奕。她說,累是累了一點,但我不覺得苦。為什么不覺得苦?她說,我做的東西好,產(chǎn)品能得到大家贊賞,有成就感,就不覺得苦。再說,我還有個夢想,根本沒心思在意自己是苦還是甜。
有一向,黃莉萍在茶壺上刻心經(jīng),鉚足了勁一天能刻6把,幾天后手熟了,能刻9把,再后來,刻到了10把。有一次,客戶急要一批壺,黃莉萍忙著趕工,刻的壺多了,家里實在太小,小到?jīng)]有地方可以再擠得下一把壺,還要擔心著不能一不小心碰掉了。她靈機一動,把單缸洗衣機的蓋子打開,把刻好字的10把心經(jīng)壺小心地放進了洗衣機,以為這樣就安然無恙了。哪知兒子看到了,好玩,小手一按開關(guān),洗衣機一轉(zhuǎn)動,10把壺全碎了。黃莉萍又氣又急,但她連對孩子疾言厲色責罵一通的時間都沒有,在賠完客戶的錢后又抓緊重新趕活。1996年,兒子上中學前,黃莉萍終于攢足了錢,買了套80平方米的房子。搬進新家的第一件事,給耿浩布置了一間書房。她說,“要好好讀書,書讀多了只有好事沒有壞事?!边@是當年爺爺黃德生說給她的話,她牢牢記在心上,自己就是讀書的受益者,她把這句話送給了兒子。她起早貪黑,拼了命地加班加點做泥繪、刻字、做壺,就是為了能給兒子一個有利于他學習的家。
黃莉萍依然忙。話不多,笑意盈盈,眼神明亮,神采奕奕地忙個不停。這中間,她一直在堅持學習,2014年她拿到了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電腦藝術(shù)設(shè)計的大專畢業(yè)證;2015年南京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本科畢業(yè)。有人勸她,說你的人生很幸福了,可以停下來享享福了。黃莉萍說,我停不下來,我喜歡做活,我們家從祖上開始就沒出過閑人。
黃德生36歲那年,家里的天塌了,21歲的叔叔患天花去世,黃德生的兩個女兒也先后患上天花,夭折了。奶奶、太奶奶傷心、著急,黃德生傷心、著急,加上常年在窯上看火,悲傷過度致使雙眼瞬間失明。這時,最最悲傷的是黃德生的母親也就是黃莉萍的太奶奶,前后幾個月內(nèi),相繼失去了小兒子和兩個孫女,接著大兒子雙目失明,這位裹著小腳的江南老太太吞下所有的淚水,咽下所有的苦,硬是扛起了這個家。
黃德生的父親去世早,靠母親也就是黃莉萍的太奶奶撐起這個家。太奶奶叫史小妹,瘦,但無論生活多困苦,她每天都收拾得清清爽爽,穿著大襟的衣服。太奶奶剛直不阿,日本人到蜀山后,當?shù)厝耸芬窠⒘恕疤諛I(yè)聯(lián)營社”,強行收購砂器運往日本銷售,價格壓得極低,許多藝人紛紛改行,連家里有10節(jié)窯、陶器店的徐祖純也租來三畝薄田以補貼家用。日本人把守著水陸要道,76座龍窯中有24座被日軍強占改造成炮樓。上袁村有名的老壺手程壽珍從老街路過時,拒絕日本人的搜身,遭暴打受傷,不久后病情加重去世。史小妹說起來與史耀民都出自埭頭史氏,她實在看不慣史耀民那套做法,膽小怕事、忍氣吞聲換不來太平日子。有一天,史小妹找到史耀明,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你不要幫著日本人欺侮咱們中國人,狗還知道護家護主呢,你老是吃里爬外的,這么多窯工、壺手去喝西北風??!”史耀明惱羞成怒,說你不要以為我們是同族我就不敢殺你頭,你再這樣幫著外人看我怎么收拾你。史小妹毫不畏懼,說只要你不改邪歸正,我見你一次罵你一次!話音一落,史耀明抓起手邊的鐵算盤砸了過來,落在史小妹的頭上,瞬間血流如注。史小妹緊緊捂住額頭,血從指縫里滲出來,她狠狠盯著史耀明,絲毫不退縮。再往后,史耀明看到史小妹都盡量繞開去。說起往事時,黃莉萍說,我太奶奶雖然窮苦,但她一直很勇敢,多大的苦,都壓不到她,就那么一個瘦瘦小小的老太太,我們?nèi)胰硕夹欧?/p>
黃家曾經(jīng)有十幾畝上好的水田。后來籌備紫砂廠時,在太奶奶、爺爺奶奶的支持下,父親黃月君將田捐給了廠里。黃莉萍小時候看到家里有捐贈證書。有人為黃家可惜,說那些田現(xiàn)在可值大錢了。黃莉萍淡然一笑,祖上留給我們的好家風,就是我們的傳家寶,我們會一代代傳下去的。
兒子耿浩大學畢業(yè)后,跟著黃莉萍學打泥片。黃莉萍看他一心想走紫砂這條路,便認真地說,如果你一心要吃這碗飯,就得下苦功去學?,F(xiàn)在,耿浩早已獲得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shù)師職稱,設(shè)計和制作的紫砂作品多次獲獎,先后帶出的幾位徒弟早已自立門戶。
時光流逝,動人心弦的不僅是技藝、物質(zhì),更是代代相傳的對某種精神品質(zhì)的堅守。
韓麗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作品多部。散文集《意思》獲第七屆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散文獎。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