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紅 楊力源
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和實踐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式道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理論,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政策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工作關乎大局,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边@一重要論斷為我國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而不斷變化,同時反過來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產生相應影響。各國的國情不同,一國的不同歷史時期,民族問題也是有所不同的。能否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事關國運興衰。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中國的民族問題,將其視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總問題的一部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主張民族平等、團結,探索以民族區(qū)域自治解決民族問題。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標志民族區(qū)域自治從理論變?yōu)閷嵺`。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共同綱領》,明確規(guī)定在統(tǒng)一的國家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不斷深化對民族問題的規(guī)律性認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在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上,沿著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通過在民族地區(qū)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上,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形成和確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形成和發(fā)展了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在發(fā)展這一核心問題上,強調“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fā)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把“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確立為民族工作的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
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指導下,我國的民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黨的民族理論和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國民族關系總體是和諧的,我國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秉h領導民族工作最根本的一條歷史經驗,就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tǒng)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民族問題呈現出一系列階段性特征,集中表現為“五個并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這些階段性特征相結合,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拓展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這就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將統(tǒng)一與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qū)域因素相結合;加快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確保民族地區(qū)與全國一道建成小康社會;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文化認同;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民族工作;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當前,黨領導人民正在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需要我們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立足國內,凝聚來自56個民族的磅礴力量;面向世界,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踐行守望相助的理念。鞏固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在祖國大家庭里共同發(fā)展進步,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意蘊。2014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調研時,希望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他指出,守,就是守好家門,守好祖國邊疆,守好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望,就是登高望遠,規(guī)劃事業(yè)、謀求發(fā)展要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識;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思想,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同守衛(wèi)祖國邊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守望相助的核心內涵正是為了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不斷使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這一理論根源越扎越深、實踐根基越打越牢。
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歷史趨勢,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首次提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原則是“要正確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要求通過擴大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chuàng)造有利于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在此過程中使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
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基礎。如果民族地區(qū)與中東部地區(qū)發(fā)展的差距較大的趨勢長期得不到解決,民族地區(qū)群眾與少數民族同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勢必大打折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質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解決民族問題,既要解決好物質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比瞬粌H有物質上的需求,同時也有精神上的追求。說到底民族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夯實了,如果對思想方面的問題不重視,物質方面的成就終究會被掩蓋。只有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民族工作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