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嘯
遷愛是真本事(圖/視覺中國)
郁達夫散文《婿鄉(xiāng)年節(jié)》里有這樣一段:“年三十的午后,廚下頭刀兵齊舉,屋子里火辣煙熏,我一個人坐在客廳上吃悶酒。一位剛從歐洲回來的同鄉(xiāng),從旅舍里來看我,見了我悶悶的神氣,弄得他說話也不敢高聲。小孩兒下學回來了,一進門就吵得厲害,我打了他們兩個嘴巴。這位剛從文明國里回來的紳士,更看得難受了,臨行時便悄悄留下了一封鈔票,預備著救一救我當日的急。其實,經(jīng)濟的壓迫,倒也并不能夠使我發(fā)愁,不過近來酒性不好,文章不敢寫了以后,喝一點酒,老愛罵人。罵老婆不敢罵,罵傭人不忍罵。罵天地不必罵,所以微醉之后,總只以五歲三歲的兩個兒子來出氣?!?/p>
文章很生動,但他的行為要不得。自己心里不痛快,就拿別人撒氣。這“別人”,往往比他更弱小,如老婆孩子下屬。連阿Q都能找到比他更弱小的尼姑欺負欺負。這算什么本事!
韓國棋手曹薰鉉11歲到日本,成為瀨越憲作最后一位內弟子。跟著老師的作息時間看書、打掃院子、吃飯、下棋復盤。他用非常疑惑的眼神看著老師,因為在9年的時間里,除了讓他偶爾復盤外,老師對他圍棋的指導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老師凝視著曹薰鉉對他說:“圍棋本身就是沒有答案的東西,你要我怎么給你答案呢?你應該自己去尋找答案,老師只是引導方向,這才是正確的圍棋教育方法?!?/p>
曹薰鉉回國后收李昌鎬為內弟子。一個9歲的孩子,初次見到曹薰鉉,一張不哭不笑的臉,向他點了個頭。曹薰鉉在應氏杯拿了冠軍,還是那張臉,向他點了個頭。李昌鎬15歲拿走曹薰鉉所有圍棋頭銜時,還是那張臉,向他點了個頭。學成離開時,還是那張臉,向他點了個頭……曹薰鉉說:“我并沒有教昌鎬圍棋,只是將我生活的樣子原原本本地展示給他。”
在老師家里生活的9年間,瀨越憲作從未收過曹薰鉉一分錢的教棋費。同樣,曹薰鉉把從自己老師那里享受到的恩澤,毫無保留地傳遞到李昌鎬身上,他說:“以此來報答老師對我的恩惠和教誨,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也是做人的義務?!?/p>
這是“遷愛”。
遷怒很容易,遷愛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