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玲
提到兒童文學(xué)中的世界經(jīng)典“頑童”,大多數(shù)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東方文學(xué)中那個追求個性、桀驁不馴的皮猴孫悟空,西方文學(xué)里《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那個“頑童”湯姆· 索亞?!稖贰に鱽啔v險記》的原名為《The story of the boy》,即“善良的壞男孩”。可是,首創(chuàng)這個形象并不是馬克·吐溫,而是另一位美國作家托馬斯·巴雷·奧爾德里奇,他那部半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壞孩子的故事》比《湯姆·索亞歷險記》整整早發(fā)表了七年。其書名是《The Story of a Bad Boy》,講的是一個“善良的壞男孩”的故事——他的壞,只是相對于他身邊的那些好孩子而言。
我們現(xiàn)在說的“頑童”,其實就是源自“Bad Boy”這個詞,只是我們沒有采取直譯的方式把它譯成“壞孩子”——“壞孩子”和“頑童”,應(yīng)該有本質(zhì)區(qū)別,一個是不可救藥,一個不過是淘氣、惡作劇而已,還依然可愛。比如,湯姆的本質(zhì)并不壞,自始至終沒有逾矩犯錯,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叛逆淘氣特立獨行的“頑童”罷了。
一個喜歡玩具與游戲以及惡作劇的“頑童”形象
為了避免姨媽對自己的懲罰而經(jīng)常惡搞大人們,湯姆收獲了許多樂趣。如開篇波莉姨媽到處尋找湯姆無人應(yīng)答,而湯姆正準備悄悄從姨媽背后溜走,這是一幕充滿童趣堪稱兒童文學(xué)史上最經(jīng)典的開場之一。接著,當姨媽抓住湯姆發(fā)現(xiàn)他偷吃了果醬后準備用鞭子懲罰他,湯姆腦袋轉(zhuǎn)動飛快想出辦法避免懲罰。鞭子在空中晃悠——情況萬分緊急?!安坏昧耍∏颇闵砗笫鞘裁?,姨媽!”老太太以為有危險,急忙撩起裙子,轉(zhuǎn)過身去。湯姆拔腿就逃,頃刻爬過高高的木柵欄,一轉(zhuǎn)眼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為了逃避懲罰而大大咧咧地惡搞極具“頑童”的風(fēng)格,讓讀者不由得會心一笑,無數(shù)讀者在湯姆身上看到小時候自己的影子。另外,湯姆在大街上練習(xí)一種新奇的吹口哨方法,卻遇到鎮(zhèn)上新來的孩子的“挑釁”,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在對方越過湯姆用大腳趾畫下的“三八線”后,一場“大戰(zhàn)”爆發(fā)了,新來的孩子的求饒預(yù)示著湯姆取得勝利,捍衛(wèi)自身的“地位”。在慎重的考慮后,湯姆扮演起了羅賓漢,成為一名無比威風(fēng)的“大英雄”。
一個活潑好動、天真無邪的“頑童”形象
主人公湯姆對這個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相信海盜和寶藏的存在,每天都想象著冒險和打敗海盜,同時也有著不折不扣的調(diào)皮的“頑童”的一面,對波莉姨媽的管教置若罔聞,還想法使波莉姨媽生氣,讓她大呼弄不懂:“根本不可能知道這個家伙腦袋里的下一個鬼主意是什么?!币虌屜虢逃?xùn)一下這個小機靈鬼,要他將家里的院墻重新粉刷一遍,這本來是很艱辛,很乏味的工作,可是湯姆卻靈機一動,先是提出誘人的條件和吉姆談判,一計不成,放棄收買他們的念頭,改變策略,故意在小伙伴面前用藝術(shù)家的眼光欣賞著自己的最后幾刷,審視其藝術(shù)效果,“我不知道我為什么不應(yīng)該喜歡干。難道一個小孩天天有機會刷圍墻玩嗎?”一句話撩動了所有孩子的心,終于吸引眾人爭相拿出自己的“財產(chǎn)”來交換粉刷的機會。結(jié)果湯姆不但不需要自己完成這個“懲罰”,不少孩子都傾其所有才能取得幫他刷墻的“特權(quán)”,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又收獲了一大堆玩具,湯姆已經(jīng)從早上一個可憐的窮孩子成為一個地道的闊佬,享受著閑散和舒適,孩子們不知不覺地自愿成為湯姆的“俘虜”,不僅替他刷墻,連自己的全部家當也賠上了。湯姆性格中天真爛漫和聰明過人一面,以及勇敢且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強烈的責任心和領(lǐng)導(dǎo)力在這里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當之無愧地成為同齡人中的“大人物”。
一個聰明靈活、富于想象力的“頑童”形象
湯姆身上,不只是頑皮,還有令人愛不釋手的熠熠生光的正能量,那就是他的正直勇敢,敢于承擔。這讓讀者會為他的搗蛋而頭疼,也會因為擁有正義感而喜愛他。面對危機時,會迅速鎮(zhèn)定下來,尋找最佳解決方案。湯姆和哈克貝利· 芬為了治好疣子提著一只死貓去墳場,意外地目睹了一起兇殺案的細節(jié):惡棍印第安·喬在盜墓扭打時殺死了魯濱遜醫(yī)生,卻嫁禍于被打昏的同伴波特。兩個孩子嚇得魂飛魄散,湯姆非常理智沒有發(fā)出聲音來,為免遭喬的報復(fù),和哈克貝利立血誓決不泄密,在充分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等待時機再處理。由此可見,每個天真的童年孩子,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正義感,這種正義感使得兩顆幼小的心靈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恐懼,湯姆受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受到了良心的折磨。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為了挽救無辜的受害者波特,湯姆充滿正義地站出來指證真正的殺人兇手喬,波特無罪釋放,湯姆的行為再次讓人喝彩。
一個機智勇敢、擁有冒險精神的“頑童”形象
最能體現(xiàn)湯姆“頑童”形象的則是山洞遇險。湯姆和蓓姬以及其他幾個伙伴去“野餐會”,來到了迷宮般的巖洞里面玩。湯姆和蓓姬光顧著玩耍,脫離大伙,在山洞里面迷了路,歷盡波折,饑餓、干渴、黑暗和恐懼,不斷地襲擊著無助的他們,更可怕的是,曾經(jīng)被湯姆揭發(fā)的殺人兇手印第安·喬竟然也在里面!盡管恐懼到極點,可是湯姆還不忘安慰蓓姬。當蓓姬陷入一種可怕的麻木狀態(tài)時,他克服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掩飾自己的饑餓和疲憊,很有信心地親吻蓓姬,而后掏出口袋中放風(fēng)箏用的繩子,綁在石頭上,手腳并用,摸索探路。饑餓帶來的痛苦,死亡的臨近的悲傷都被拋到了腦后。歷經(jīng)種種困難,終于找到了出口,湯姆帶領(lǐng)蓓姬安全地逃出山洞。接著村民封死了山洞,讓印第安·喬死在洞里,惡人得到應(yīng)有的報應(yīng),湯姆和哈克也找到了那筆寶藏。內(nèi)心永遠是純真的湯姆,再次成為讓人們耀眼的英雄。
一個具有強烈的歷險欲和模仿欲的“頑童”形象
湯姆喜歡去模仿俠客、強盜的一些行為,始終認為強盜就是滿身正義的英雄?!拔靼嘌篮I虾谝麓蟊I王”,作品中提到的這些頭銜都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通過無忌的童言,讀者可以了解當時社會的弊病與黑暗?!耙话銇碚f,強盜比海盜要高尚得多?!帜酢I习酝踉诖蠖鄶?shù)國家里,他們是最高尚的貴族,就像公爵之類的。”湯姆對哈克說的這段話讓我們啞然失笑,也引起我們深深的思索。他幻想自己是一名軍人,多年后帶著赫赫戰(zhàn)功和榮耀返回故里。還有比這更風(fēng)光的就是當聞名于世的海盜。他失蹤以后,悲痛萬分的波莉姨媽說:“他不過是個小毛孩子,不能怪他。可他的心地從來都不壞,其實,沒有比他心腸更好的孩子了?!睖匪龅囊恍┟笆У男袨椋浅錆M活力、健康成長的自然過程。
一個讓人爭議的“改邪歸正”的“頑童”形象
《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爭議最大的就是它的結(jié)尾。故事最后,一直反抗成人世界的湯姆居然妥協(xié)了,被一直渴望逃離的所謂文明社會收編了,和大人站到一起,不但自己成為一個好市民,還把逃走的哈克貝利找回來了,規(guī)勸他做一個體面人,接受那個有錢的寡婦的收養(yǎng),不然連他——湯姆自己都會被人瞧不起。這顯然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當然,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待湯姆的這種變化,這本書的原版編者約翰·C·葛伯就指出:“作品其實是對成長進程的一種嘲諷性的說明,因為湯姆最后更接近于圣彼得堡的成人,這些成人往好里說是虔誠而善感;往壞里說則遇事不能容忍,生性殘酷……馬克·吐溫可能想提醒我們:我們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往往越來越看重社會習(xí)俗和社會的贊許與否,越來越喪失我們對個人自由的熱愛?!?/p>
在小說中,馬克·吐溫極力贊美兒童的純真和善良,批判成人世界里刻板虛偽的教育模式對兒童天性的摧殘。湯姆·索亞雖然表面上調(diào)皮搗蛋、思想叛逆,但內(nèi)心里卻充滿正義感、樂于助人、不畏艱難。他之所以逃課是因為他厭惡呆板枯燥的教育模式,他之所以厭惡牧師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牧師說的都是騙人的鬼話,他之所以夢想當海盜是因為他想盡力擺脫枯燥的生活環(huán)境。不難發(fā)現(xiàn),湯姆·索亞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叛逆兒,公然挑戰(zhàn)成人世界的道德標準。
湯姆·索亞的所作所為,所見所想,已經(jīng)遠遠地超出了一個孩童所能經(jīng)歷的一切,在湯姆的身上我們能看見許多人童年的幻想。而實現(xiàn)這一夢境的就是鬼精靈湯姆和賜予他“生命”的小說家馬克·吐溫。馬克·吐溫在描寫以湯姆為首的一群兒童時并沒有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畫上,而是按照兒童的天性發(fā)展,對兒童的心理方面也做了較深層次的描述。馬克·吐溫在原序中寫道:“寫這本小說,我主要是為了娛樂孩子們,但我希望大人們不要因為這是本小孩看的書就將它束之高閣?!币驗殚喿x這本小說能讓“成年人從中想起當年的自己,那時的情感、思想、言談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做法”。
湯姆·索亞的世界充滿陽光和期望。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要有理想、有快樂,美夢便會成真。終有一天,我們的天性能夠自由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出一片人生的晴空,創(chuàng)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夢。